破晓前的泰安县城,被浓稠的夜色包裹着,城中的议事厅内却灯火通明。李明端坐在主位上,神情凝重,目光在下方众将的脸上一一扫过。随着左天成与赵猛率领的明军逐渐逼近,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决策讨论正在激烈进行。
“轰”的一声,百户长赵刚猛地站起身,双手重重地拍在桌案上,那厚实的桌面都跟着颤了一颤。他涨红了脸,扯着嗓子大声说道:“依我看,咱们就该据城坚守!咱这城墙高大厚实,粮草又储备充足,只要稳稳守住,以逸待劳,等明军那股子气势消磨得差不多了,咱们再瞅准时机杀出去,这才是万无一失的稳妥办法!”赵刚的声音雄浑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在屋内不断回荡。
然而,话还没落音,周平就霍然起身,毫不客气地反驳道:“赵刚,你这想法太保守了!咱们兵力本就比不上明军,要是一直龟缩在城里,被围困的时间一长,弟兄们的士气肯定会低落下去。况且,明军如今分兵扎营,兵力分散,这正是咱们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的大好机会!咱们不能错失良机,得主动出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周平言辞恳切,眼神中透着一股锐利的光芒,急切地想要说服众人。
两人的观点针锋相对,瞬间点燃了众人的讨论热情。支持据城坚守的一派,纷纷强调城墙防御的优势以及粮草储备带来的底气;而主张主动出击的一方,则着重分析明军的弱点和分散兵力带来的破绽。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吵声此起彼伏,议事厅内的气氛剑拔弩张。
李明静静地聆听着众人的争论,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沉思。他深知,这每一种观点都关乎着众多将士的生死和起义的成败,容不得半点马虎。许久,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刹那间,屋内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李明身上。
李明缓缓站起身,身姿挺拔,目光沉稳而坚定地扫视着众人,沉稳开口:“赵刚所言,坚守城池确实有它的优势,可周平说得也没错,长期被困,于我们而言弊端太多。主动出击虽冒险,但明军内部矛盾重重,军心涣散,正是我们的可乘之机。只要我们行动迅速,速战速决,先解决掉赵猛,再全力对抗左天成,胜算反而更大。”李明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分析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众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众人终于统一思想,决定全军四个百户出击,后勤队则由经验丰富的陈老带领,负责守城。
接下来便是商议具体的战术方案。李明俯下身,手指着桌上那张简易绘制的地图,详细讲解道:“我亲自率领主力三个百户,直捣赵猛的营寨。赵猛这人贪婪又胆小,他手下的士兵纪律松散,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咱们趁他们不备,发动突袭,定能一举将其拿下。”
说着,李明抬起头,看向孙明,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期许:“孙明,你率领自己的百户,在赵猛营地与左天成主力之间设伏。这任务至关重要,你务必坚守阵地,绝不能让左天成的一兵一卒前去增援赵猛。记住,你的任务就是为我们解决赵猛争取足够的时间。”
孙明“噌”地站起身,挺胸抬头,声音洪亮而坚定:“李头领放心!我孙明定当死守阵地,哪怕拼尽最后一人,也绝不让左天成越过雷池半步!”
“等我们成功干掉赵猛,便立刻回师,与孙明会合,集中兵力全力打败左天成。”李明说完,再次扫视众人,那坚定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黑夜,给众人注入无穷的力量。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响彻议事厅,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李明便率领着队伍,按照计划悄然出城。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如同一群敏捷的猎豹,迅速而安静地朝着赵猛的营地进发。士兵们脚步轻盈,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手中的武器在微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孙明则带着自己的百户,提前在预定地点设下埋伏。他们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中,四周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士兵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手中的武器紧握,只等战斗的号角吹响。
李明带领的主力部队渐渐逼近赵猛的营地,营地内一片寂静,赵猛和他的士兵们还沉浸在睡梦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李明做了个手势,士兵们迅速散开,如同一股黑色的潮水,悄无声息地形成包围之势,只等李明一声令下,便会如猛虎下山般发起猛烈进攻。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