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怀玉伫立在车队前方,神色冷峻,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蜿蜒的车队在黄土路上缓缓前行,车轮不断碾过坑洼的土坎,发出沉闷的声响。车夫们一路嘟囔抱怨,满心疑惑这一趟究竟要驶向何方,可苏怀玉始终三缄其口,只是不住地催促众人加快行程。一路上,黄土漫天,道路崎岖蜿蜒,车轮时不时深陷进土坑,众人只能齐心协力,连推带拉,费好大劲才能继续赶路。
此次出行,苏怀玉特意安排了三十多精锐骑兵在车队前后左右往来巡护。这些骑兵都身配利刃与骑弓,乍一看威风凛凛。但实际上,这其中只有9人是曾经的官兵骑兵,骑射功夫娴熟,在马背上能精准地弯弓搭箭。而剩下的二十余人,虽有骑弓傍身,却根本无法在马上弯弓搭箭。他们缺乏在颠簸马背上射箭的技巧与经验,一旦尝试,不仅箭支毫无准头,甚至连拉开弓都困难重重,只能下马步射时,才能勉强发挥些弓矢的威力。
在一次中途休息时,一个老车夫凑过来,怯生生问道:“苏爷,咱到底要去哪儿啊?都走这么多天了。”苏怀玉嘴角扯出一抹笑,含糊应付道:“快到啦,到地方自然会跟你们说,现在就专心赶路,好处少不了你们的。”
另一边,李明并未因苏怀玉外出采购军械而乱了阵脚,依旧有条不紊地按计划组织左、中、右各营训练。中军新兵千总队在副千总阿玉的带领下,在流民中开展招募。这些流民长期饱受饥饿折磨,身形瘦骨嶙峋,不少人面色蜡黄,走路都带着虚浮劲儿,身上的衣物破旧不堪,满是补丁和破洞,紧紧贴在他们那因饥饿而显得格外突出的骨架上。但即便如此,他们的眼神中仍透着对生存的渴望与改变自己和家人命运的期盼,在阿玉面前努力挺直腰杆,试图展现出自己还能为军队出力的一面。仅仅三天,阿玉就从中挑选出八百多名男丁,虽说他们因饥饿而身形孱弱,但阿玉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食物和训练,他们定能成为红义军的坚实力量。同时,阿玉还选出二百多虽身形同样面黄肌瘦却浑身骨骼宽大一看就是常年干重体力活的女兵,她们举止彪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悍妇。阿玉忙得脚不沾地,从人员登记、体格筛选,到能力分类,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李明看着这些新面孔,眼中满是期待。
焦铭带领队伍日夜兼程,斥候在前方探路,一旦发现异常,便飞速回禀。一路顺利,未遇任何袭扰,很快抵达了约定地点。焦铭远远瞧见苏怀玉的车队,心中一喜,立刻加快脚步。双方会合后,众人顾不上寒暄,迅速搬运物资。
固原来的车夫们领到丰厚报酬,虽满心疑惑,但也都心满意足地离开。苏怀玉长舒一口气,对焦铭说道:“可算等到你们了,这一路真是提心吊胆。”焦铭笑道:“苏大哥辛苦了,将军在营地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就盼着这批军械早日运回去。”
搬运完毕,车队在焦铭护卫下,浩浩荡荡朝营地进发。一路上,队伍纪律严明,士气高涨。夜晚休息时,众人围坐在篝火旁,谈论着此次购得的军械,对未来红义军的发展和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
终于,营地近在眼前。李明早早带着一众将领在营地门口等候,见车队归来,大步迎上前:“怀玉,你们可算回来了!”苏怀玉翻身下马,行礼道:“幸不辱命,将军,军械都安全运回来了。”
李明看着一车车鸟铳、佛郎机炮和火药,眼中满是欣慰:“好,好啊!这批军械一来,咱们红义军实力大大增强。再加上新招募的士兵,咱们好好训练,未来可期。”随后,李明马上安排人妥善安置军械,接着,犒劳此次外出的所有将士。营地中一片欢声笑语,大家举杯欢庆,所有人都对红义军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