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师爷、张德、李师爷和苏怀玉带着押送物资的队伍离开后,李明独自坐在营帐内。营帐中烛火摇曳,昏黄的光洒在他面前摊开的戚继光所着的《练兵实纪》上。李明正沉浸其中研读,试图从古人智慧里汲取治军打仗的方略。
读着读着,李明的思绪突然飘到之前对火药的思考上。他记得戚继光为提高鸟铳手战场上火药装填效率与准确性,让手下事先用竹筒量好火药,作战时鸟铳手直接将竹筒火药倒入鸟铳,既保证火药量精准,防止炸膛,又加快装填速度。
这记忆又引出他想起英国军队类似用纸壳定量装填火药的方式,打仗时撕开纸壳就能用。李明越想越觉得这些方法能应用到自己军队。
想到这儿,李明马上叫来齐小天。齐小天匆匆赶来,李明赶忙把想法详细道出。齐小天眼睛一亮,满脸敬佩:“将军,您这想法太绝了!仔细想想,实施起来也不难。”
李明点头,又把满天星唤进营帐。他让齐小天详细规划定量装填火药工艺细节,接着对满天星说:“你立刻安排人手准备生产定装火药。”
就在满天星和齐小天准备领命离开时,李明脑海中又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想法源于他对提升火药性能的不断思索——把火药喷上水,再用簸箕筛子筛成大小均匀的颗粒状。这样能避免火药久放沉积导致成分分布不均,还能让火药燃烧更充分迅速,同等重量威力更大,燃烧残余更少。
李明心里思索着这方法的可行性,越想越觉得值得一试,于是赶忙开口:“等等,先别急着走。我刚想到个新法子,或许能进一步提升火药性能。”接着便把这想法告诉了齐小天和满天星。
齐小天和满天星听后,面露惊喜。齐小天兴奋道:“将军,此计甚妙,咱们马上组织实验!”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齐小天和满天星赶忙召集了营中一群经验丰富的火药工匠。他们在营地里四处寻觅,最终挑选了一间宽敞且远离其他营帐的大屋子作为临时实验点。这屋子四周空旷,即便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也不容易波及到其他地方,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工匠们先在屋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火药的前期处理。他们严格按照李明描述的方法,将适量的火药小心翼翼地喷上水,让火药微微湿润,这可是个技术活,水多水少都会影响后续效果。随后,他们拿起簸箕筛子,一遍又一遍地筛动着湿润的火药,全神贯注地控制着力度和频率,力求筛出的火药颗粒大小均匀。在筛动的过程中,大家还不时交流几句,讨论着怎样能让颗粒更加均匀。
完成颗粒化处理后,工匠们将筛好的颗粒状火药小心翼翼地搬到室外空旷且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他们摊开一块干净的大布,把火药均匀地铺在上面,让阳光充分照射。期间,工匠们还不时用工具轻轻翻动火药,确保每一粒都能晾晒均匀,尽快干燥。
经过一段时间晾晒,确认火药已完全干燥后,李明事先已派人通知阿玉、王大力以及他们手下百总以上的军官前来靶场观摩。
在靶场,一门小型火炮已准备就绪,炮管擦拭得锃亮。就在准备进行火炮发射颗粒状火药测试时,李明把齐小天拉到一旁,低声说道:“齐小天,我又有一个想法,你可以试一试。咱们用丝绸做火炮发射药的药包,把火药包在里头。这样发射后,残留或许会非常少。虽说丝绸贵点,但为了提高射击速度,我觉得很值得一试。”
齐小天眼睛一亮,点头称是:“将军这想法新奇,属下这就安排准备。” 很快,工匠们找来丝绸,按照要求制作成药包,装入适量颗粒状火药。
炮手将丝绸药包放入火炮,再放入实心弹,随后通过火绳点火。“轰” 的一声,火炮发出巨响,实心弹飞射而出。待硝烟散去,众人检查火炮膛内,发现残留果然极少。
紧接着,鸟铳射击测试开始。士兵将颗粒状火药装入鸟铳,扣动扳机,“砰” 的一声,弹丸急速飞出。多次射击测试后,详细记录的射程、射击精度等数据表明,鸟铳的射程提高了近两成,射击精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看到这样的效果,阿玉、王大力以及在场的军官们都不禁面露喜色,兴奋地交头接耳。
李明神色一正,出于安全考量,立刻吩咐道:“这颗粒化火药虽好,让射程大幅增加,但为了安全起见,往后使用时要适当减少装药量,使射程与原来基本一致。咱们可不能因膛压过大导致炸膛,毕竟将士们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李明接着说道:“这两项技术效果显着,要求立刻投入量产,尽快装备部队。而且,部队要根据定装火药简化操作流程,如此能进一步提高射击速度。火炮就用刚才实验的丝绸药包,仿照火铳采用定装药包的方式,咱们的弗朗机炮,把丝绸定装药包往子炮里头一塞,这样能大大增加射击速度。”
阿玉、王大力等人领命,表示会立刻着手安排,务必让新技术尽快在部队中发挥作用,提升军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