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婶子一走,宋小丫就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一层层打开。
里面是一支亮晶晶的珠花。
宋小丫把珠花递给宋二娘:“娘,我给你买的。”
宋二娘看着女儿手里的珠花,欢喜的双眼都眯了起来。
她接过来,爱不释手地摸着,翻来覆去地看,嘴里连声说:“好看,真好看!
宋小丫笑着走上前,拿过珠花,帮她插在鬓边。
淡粉的珠花在宋二娘的发间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衬得她有些暗淡的皮肤都变亮几分,五官也显得更加秀美。
宋小丫退后一步,满意地点点头。
自己的审美还是不错。
虽然价格不高,效果却很好
“戴上更好看,娘。等以后我挣了钱,给你买更好看的。”
宋二娘抬手抚着珠花,手指在上面来回摩挲,不住地点头:“嗯嗯!”
她的世界非常简单,喜欢什么就摆在脸上,从不藏着掖着。
也不会埋怨宋小丫乱花钱。
更不会管宋小丫买了什么东西回来。
只要肚子能吃饱,儿女都在跟前,她天天就高高兴兴。
宋小丫见宋二娘一直摆弄着珠花,嘴角翘得高高,心情也很好。
“还有你喜欢的。”
宋小丫又从背筐里拿出买来的细棉布和布头。
宋二娘果然停住手,接过布料仔细端详,一个劲儿地道:“喜欢,喜欢。”
“娘,我想学做被子和衣服,你教我吧。”
宋小丫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做针线,最多就缝个扣子。
原主力气大,做粗活行,这些细致活却不擅长。
以前宋二娘情况好点时,都是她在做家里的衣服。
宋二郎出了意外,她受刺激太大,病情又反复,针线活也做不了。
原身便硬着头皮上阵,衣服破了,随便补一补。
那针脚大得,能伸根指头进去。
外面穿的衣服需要做得精细些,宋二娘现在能做了,可是像被子、贴身衣服这些,不需要太精细,宋小丫学着自己做,应该没问题。
肯定能比原身强。
以后她可以帮着宋二娘做,这样宋二娘就不会太辛苦了。
宋二娘对于有人愿意跟她学做针线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立刻答应:“好。“
宋二娘小心把布料叠好,放进竹箱里,又拿起那块桃红色的布料,飞针走线起来。
“我给小丫做新裙子。”
她自己戴了珠花变漂亮了,当然也得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
宋小丫看着宋二娘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
这些天,宋二娘已经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了两双新鞋,还给宋小丫和宋小山各做了一套新衣服。
她自己却舍不得做新衣服,又马不停蹄给宋小丫做裙子,还不怕麻烦地要在裙摆上绣花。
宋小丫看她兴致勃勃,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多了,便任由她去做,也不管她。
趁着宋小山还没有回来,宋小丫赶快去厨房把买的东西从空间里提了出来。
这个大木盆足够大足够深,一个成年人完全可以躺在里面舒舒服服地泡澡。
只是放在地上,就占了厨房三分之一的面积。
只能立起来靠着墙壁摆放。
以后翻新屋子,宋小丫打算专门隔一间洗澡房出来。
就修在厨房后面,想洗澡了,烧了水,提过去直接往盆里一倒,就能洗,很方便。
摆好木盆,宋小丫把铁锅放到灶上,用肥肉炙过以后就能炒菜了。
碗洗干净放到碗架上,中午吃饭就可以用新碗……
宋小丫把东西规置好,便准备做午饭。
刚淘干净米,宋小丫直起身,准备去拿瓦罐,就听到院门“吱呀”一声响,宋小山带着啸月回来了。
手里还拿着那个用来装蚯蚓的瓦罐。
他进了院子,悄没声息地去了后院。
宋小丫知道,他一定又是抓了蚯蚓扔到后面的坑里。
没一会儿,宋小山和啸月进了厨房里来。
宋小山跑到灶台前,一屁股坐下,拿起火钳往灶膛里添柴。
“姐,我帮你烧火。”
宋小丫看着宋小山,问道:“你和栓子没去河边吧?”
宋小山一边往灶膛里添柴,一边说道:“没呢,铁蛋说河里有鱼,栓子想去看,我没让他去。”
宋小丫手上的动作顿了顿:“铁蛋说河里有鱼?”
宋小山点了点头:“是啊,大顺哥昨天还抓到了一条,他们家昨天晚上就喝的鱼汤,今天大顺哥还要去抓。”
宋小丫眼珠一转,有了猜测。
莫非宋大顺就是用这个做借口,等在河边,如果栓子落水,他好及时下河去救?
这样既能救人,又不露痕迹。
宋小丫把淘好的米倒进瓦罐里,看向宋小山,神色严肃地叮嘱他。
“你们别管他们家抓不抓鱼,反正你和栓子别往河边去,要是掉进水里可不是闹着玩的。“
”栓子水性好……“宋小山抬起眼,小声辩解。
”这几天下雨,水特别急,你们这么大的小孩要是掉下去,一下就冲跑了,水性再好也没用,再说了,现在天这么冷,就算会游泳,着了凉就得喝药,苦得很。”
宋小山想着宋二娘平时喝药的那个苦味,打个寒战,忙点头答应。
“我知道了,小黑现在听啸月的话,栓子就听我的话,我跟他说姐姐不让去河边。”
啸月趴在栓子脚边,听到宋小山提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头,冲着宋小山叫了两声,像是在附和宋小山的话。
宋小丫忍不住笑起来。
啸月和小黑虽然都是狗,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啸月性子野,比较有主见,小黑性子则比较温顺。
这么一来,两只狗相处得十分融洽,关系越来越好。
连带着宋小山和宋栓子也成了好朋友。
这就叫小狗外交吧?
宋小丫和宋小山一起做饭,很快就做好了。
主食还是大米和糙米一起煮的干饭。
菜是白菜肉片汤、香葱炒鸡蛋,再拌个萝卜丝。
有荤有素,有凉菜有热菜,一家三口,足够丰富了。
这饭做起来也快,才不到半个小时,就能端上桌了。
而在宋家老宅,此时也在吃午饭。
刚从镇上回来的许氏,正眉飞色舞地向宋老太讲述宋小丫的生意有多好,有多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