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狠狠的剜了姜盼一眼:“你这个赔钱货!”
吴桂芬太憋屈了,可她却无从发泄。
裴昭一把搂住姜盼的腰,随即摸摸她的肚子:“宝宝不怕啊,姥姥不是故意凶宝宝的。”
裴昭一脸严肃:“妈,你别吓着孩子了。”
吴桂芬一脸糟心,她是不敢再跟裴昭说话了。
生怕他语出惊人,说孩子没了也要她来赔,转身就走了。
而姜盼则与裴昭相视一笑。
以前被吴桂芬骂她会觉得难堪,会无地自容,而今天再被她骂却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裴昭要回了她母亲的遗物,这已经足够让姜盼感动了。
----
正如裴大江所说,这喜事虽然办的匆促却也是红红火火,丝毫不比同村其他的小年轻差。
裴晴带着丈夫回来喝喜酒,整个村子的人都被裴昭邀请过来。
裴昭买了不少酒,不管是叔叔伯伯还是大爷大妈都开始敬酒,感谢他们对自家的照拂。
而姜盼穿着一身裴晴送给她的红色裙子,脸上的笑容幸福而娇羞,光彩照人。
这群人见到裴昭结婚也是感叹。
“裴昭啊,你可得好好过日子,你们两个孩子都不容易啊。”
裴昭笑着答应:“那是自然,我有这天也是要多谢我大伯了!”
然而裴大江一家木偶人似的坐在丰富的酒席前,根本笑不出一点。
裴昭这场婚事看似不起眼,抛费却出不小。
面子长在了裴昭的身上,他们不但失去了钱财还失去了快乐。
而更让人无地自容的是裴大江的儿子裴明高考再次落榜。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有人正经历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而有些人落榜遭受到无数白眼。
裴大江崇拜读书人,心心念念想要将儿子培养成高知,然而裴明根本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
读了这么多年,他依旧没考上大学,之所以为何孜孜不倦——
自然是因为读书人不用劳动。
乡下农活苦累,一般人无法经受,再加上被灌输了‘读书人高人一等’的理念,裴明更觉得自己不应该伸手干活了。
在家里磨洋工看看书也比出去干活强。
婚礼结束,姜盼望着那只翡翠镯子感慨万千。
可惜母亲去得早,不能看到自己嫁人这一天了。
裴昭身上一身酒味,散场后勉强撑起精神去洗了把脸才进屋里来。
姜盼凑过来对他道了声‘谢谢’。
裴昭看着那只镯子笑起来的:“夫妻间不说这个。这镯子是你妈留给你的,你理应要过来。”
姜盼嫁过来,除了她亲妈的镯子之外姜家没给她一分一毫,而这只镯子也是裴昭争取过来的,即便这是她本应得到的东西,吴桂芬已然老大不满意了。
但并不公平,但姜盼心中却不气馁。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她不会认命,从现在开始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自己争取。
小两口新婚燕尔,又有了孩子,对人生自然是要有些规划的。
月明星稀的夜晚,裴昭与姜盼睡前躺着规划未来。
“裴明不是做梦都想考大学吗?咱们也考,你读书多,在家没事儿的时候就好好看看书,万一考上了呢?到时咱们就狠狠打他的脸。”
姜盼的眸子灿亮起来:“考大学?”
姜盼这个高中读的就很不安稳,是她赖着脸才读完的。
等到了大学吴桂芬死活也不愿意供了。
姜盼也觉得读大学是天方夜谭,更不敢奢望什么。
“对啊,不是说读书改变命运?你喜欢读书就试一试,反正也没坏处。到时候我供你。”
裴昭这个人花言巧语,此前大多数誓言都是落空的。
可近来裴昭做的远比说的多,他如此说话,自然而然让姜盼心中起了期望。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保养好身体是最重要的,你可别忘了肚子里还有一个呢。”
“知道啦。”姜盼唇角漾着笑意,心里只觉得自己在做一场美梦:“裴昭,你太好了。”
“我是你丈夫,当然对你好。”
---
裴昭也并没有言而无信,虽然裴大江家给了一笔彩礼也帮忙举办了喜事,但那笔钱用来过日子还是不够用的。
裴家家底太薄,裴晴一个结了婚的姑娘也不能总是补贴娘家,还是要裴昭自己赚钱。
裴昭翌日去镇上,去找了一个兄弟。
这兄弟是此前裴昭做小生意时在黑市认识的,时间久了一来二去就熟悉了起来。
记忆中裴昭跟楚莹莹‘私奔’前夕因为资金不多便想起了这‘兄弟’。
裴昭从对方这借了一笔钱后直接跑路了。
这兄弟名叫郑舟,长得五大三粗的凶悍样却是个实打实的老实憨货。
所谓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裴昭是个没节操的无赖街溜子,这兄弟是个被人卖了还得给人吆喝数钱的缺心眼。
前世他就被裴昭利用的团团转,在一起做小生意分钱更是只分小头,即便如此还十分笃定坚信他兄弟裴昭能带着他发大财。
没办法,谁叫裴昭巧舌如簧舌灿莲花,这实诚的兄弟又是个说什么就信什么的性格。
裴昭找来的时候对方一脸热情:“昭哥,这么长时间不来上哪发财去了?”
“发什么财啊,我抽空去结了个婚。”
郑舟一脸诧异:“结婚!这么重要的事怎么没告诉兄弟一声!这兄弟得随份子啊!”
郑舟刚刚掏出一把零钱来,就被裴昭顺手给全部笑纳揣进兜里。
“先不说这个,今天找你来是有个生意要做,我想跟你借点钱当本金。当然你要是入股也行,等我回来纯给你分成,咱五五分。”
郑舟家里条件不错,裴昭原本是有点钱的,再加上借给楚莹莹的钱勉强能当做启动资金。
这个年代抓的已经不严了,正是做生意的好机会。
当然,勤恳一些多吃点苦是避免不了的了。
郑舟对裴昭深信不疑,闻声瞪大眼睛问道:“真有这种门路?等我回去就跟我妈说!”
“行,那我等你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