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太子x皇子2v2的时候。
学前班操场,几道身影纠缠不休,气氛已从最初的嬉闹转为真正的火药味。
朱标与朱棣,两位大明皇子,此刻面色铁青,衣袍上沾了些许尘土,显是吃了暗亏。
他们的对面,是身形尚小的胡亥,脸上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狡黠与得意。
“胡亥!你这顽劣小儿!”
朱标咬着牙,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方才,正是这小子一个看似无意的绊脚,让他险些摔个嘴啃泥,
旁边朱棣眼疾手快想拉他,却被另一侧飞来的一颗石子打中手腕,力道一泄,两人顿时狼狈不堪。
“哼,谁让你们挡我的路!”
胡亥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那是恶作剧得逞后的快意,混合着一丝被赵高灌输的、唯我独尊的扭曲快感。
声音稚嫩,却透着一股蛮横。
“不知悔改!”
朱棣低喝一声,身形猛然前冲。
他乃马上得天下家族出身,动作自带一股军旅的凌厉,手掌张开,直取胡亥后领。
动作迅猛,带起一阵风声!
然而,斜刺里突然冲出两三道身影,动作虽不精妙,却胜在出其不意,堪堪挡在朱棣身前。
“砰!”一声闷响,是人与人之间的碰撞。
尘土飞扬,几片落叶被劲风卷起。
朱棣一愣,没想到这小子竟早有埋伏,怒气更盛!
朱标见状,亦不再顾忌身份,踏步上前,与朱棣形成合围之势。
他步履沉稳,出手间带着储君的威严,虽非纯粹武技,却自有一股压迫感。
他一手探出,目标并非胡亥,而是格挡朱棣的那几人中的一个空隙,试图撕开防线。
朱标心中又气又恼,这胡亥简直是无法无天,小小年纪,手段却如此阴损!
一时间,场面更加混乱。
胡亥仗着有人掩护,在缝隙中穿梭,时不时还发出挑衅的怪叫。
远处廊下的几位老师看得目瞪口呆,窃窃私语。
有人惊讶于胡亥的胆大包天,有人则暗自摇头。
尽管是小孩子的切磋(朱标:谁小孩儿了?)
但老师们也并没有打算介入。
华国官方之前就特意说过:若是两方产生冲突,除非一方彻底落败,否则他们不可出手!
而这一次,朱标和朱棣显然动了真格。
朱棣抓住一个帮手的胳膊,用力一甩,那人踉跄着撞向旁边沙地。
沙地上满是细软的白沙,摔上去也不会多疼。
大人的力量终究不同,胡亥的帮手们渐渐抵挡不住,阵型散乱。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今日若不教训这小子,日后还不知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他再次逼近胡亥,大手眼看就要抓住那单薄的肩膀。
胡亥脸上得意的笑容终于褪去,显出一丝慌乱,但深处仍是那股被宠溺和忽视扭曲出的倔强。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一道温和却不容置疑的身影挡在了胡亥身前。
是扶苏!
他面色沉静,眉宇间带着一丝无奈和忧虑,轻轻推开了朱棣的手臂。
他的动作并不快,甚至有些文弱,但时机恰到好处,力道也用得巧妙,让朱棣一时间竟无法再进分毫。
“朱棣皇子,亥弟年幼顽劣,何必与他动气?”
声音平和,却带着一股天然的威信。
他看着胡亥,眼中既有兄长的回护,也有对这弟弟日益乖张的担忧。
他知道胡亥缺爱,行事偏激,却也不能任由他如此冲撞别朝皇子。
扶苏的介入让场面瞬间凝固。
朱标和朱棣看着挡在身前的扶苏,眉头紧锁。
他们敬重扶苏的仁德,却也恼怒他此刻的回护。
这使得原本针对胡亥的怒火,也不免牵连到了这位秦朝长公子身上。
胡亥躲在扶苏身后,探出半个脑袋。
他看着朱标和朱棣铁青的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后怕,有依赖。
还有一丝隐秘的、因为有人保护而滋生的得意。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尴尬,一场由熊孩子引发的冲突,因长兄的介入而升级,又暂时陷入了僵持。
本场焦点,无疑是那个搅动风云、让两位皇子吃瘪、最终却被兄长护住的胡亥。
他那因缺乏关爱而爆发的自我中心式破坏力,在此刻展露无遗。
操场上,对峙仍在继续。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被压抑的议论声。
朱标、朱棣兄弟俩并肩而立,怒意未消,目光如炬,紧盯着挡在胡亥身前的扶苏。
朱棣的手紧握成拳,手背上青筋微露,显然还在极力克制动手的冲动。
岂有此理!
这扶苏看似温文尔雅,实则偏袒至极!
若非看在他秦国长公子的身份,今日定要让这胡亥知道厉害!
“扶苏公子”
“护短非君子所为!令弟屡次三番挑衅,手段卑劣,若不稍加惩戒,日后岂不更加无法无天?”
朱棣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打破了沉寂。
朱棣此言,已是将胡亥的行为定性为“卑劣”,将矛盾直接摆在了台面上,言语间隐隐带着军旅之人的煞气,让周围的空气都冷了几分。
扶苏微微蹙眉,他能感受到朱棣话语中的强硬和不容置疑。
他轻轻按住身后胡亥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的指尖能感觉到胡亥身体的微颤,不知是害怕还是兴奋。
“燕王息怒,太子殿下明鉴。”
扶苏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转向朱标和朱棣,语气诚恳。
“亥弟年幼,被宫人骄纵坏了性子,行事不知轻重,冲撞了二位殿下,是扶苏管教不严之过。在此,扶苏代他向二位赔罪。”
他微微躬身,行了个平辈礼。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言辞恳切,试图用兄长的身份承担责任,化解眼前的僵局。
然而,就在这气氛稍缓的瞬间,躲在扶苏身后的胡亥,似乎觉得兄长的道歉让自己失了面子,又或是被刚才的混乱冲昏了头脑。
竟从扶苏身后探出头,对着朱标和朱棣做了个鬼脸,嘴里还极轻地、几乎听不见地嘟囔了一句模糊不清的挑衅之语。
那声音细若蚊蚋,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扶苏刚刚营造出的和缓氛围。
朱棣的脸色瞬间铁青,连一直相对冷静的朱标,眉头也倏地锁紧,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冷意。
紧张的气氛再次弥漫开来,却从刚才的剑拔弩张,转为一种更深沉、更令人不安的焦灼。
朱标和朱棣不再试图动手,但他们的目光和立场,已经表明了态度——今日之事,必须有个说法。
扶苏感到一阵无力,他可以挡住外来的拳头,却难以扭转弟弟那颗因缺爱和误导而日益偏执的心。
他知道,这场因胡亥而起的风波,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