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骧自遭那闪电球,又诡异地活转过来后,整个人变了许多。
常默默随队伍行军,似一直在观察、思索着什么。偶与身边战友交谈,问些古怪问题,诸如当今何朝何代,皇上是谁;此刻行至何处,还有太平军诸位高层名讳,不过大多点到即止。
众人皆想,他本是山里娃,这辈子从未行至如此远方,又遭此大变故,也就没把这些当回事。
数日后,萧云骧一改先前刻意疏远萧朝贵之举,有事没事就往萧朝贵身旁凑,重现儿时做大哥跟屁虫的模样。言行不再是往昔那唯唯诺诺的山里少年之态,虽话依旧不多,却大多能切中要害。
这让西王萧朝贵深感欣慰,觉着小弟终是开窍了,愈发亲近萧云骧,还私下叮嘱他言语谨慎些,莫要将自身那神异经历告知旁人。
太平军自蓑衣渡跳出清军包围圈后,转向清军防御薄弱的湘南之地。先锋萧朝贵部连克道州、嘉禾、桂阳,八月十七日占了郴州。
萧云骧每逢战事必奋勇争先,加上萧朝贵刻意拔擢,到郴州后,已与林凤祥、李开芳齐名,成为萧朝贵部三大猛将之一。
这日,郴州街面上,太平军后续部队正陆续入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等太平军首领,身着黄袍,乘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前呼后拥数百人。
此时,萧云骧与萧部军师曾水源正在街上招兵。
曾水源二十五六岁,出身乡村塾师,受南王冯云山感召加入拜上帝会。南王战死后,便追随萧朝贵,身为萧部军师,在太平军中算是难得的文化人。
城中不时有浓烟腾起,乃是太平军在对关帝庙、孔庙、佛寺、道观等进行劫掠焚烧。偶尔可见一队骡马,驮着从城中官衙富豪家抄没的物资,运往太平军圣库。
郴州城内的士绅官吏、商贾富豪、和尚道士早跑得没了踪影,却有源源不断的穷苦无依之人涌进郴州城,纷纷加入太平军。
“上官,咱加入大军,能吃饱穿暖不?”人群中,一个中等身材、面色黝黑的汉子向萧云骧发问。
萧云骧笑道:“咱太平军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我若有一碗粥,自然有你半碗。”
“那大军让带老婆孩子不?”那汉子又问。
“能带着,但得分营安置,妇人小孩归女营,确保大伙都有饭吃、有衣穿。”
那汉子听后,急忙再问:“我们是附近山上的矿工,听说大军打下郴州城,矿上的头头们都跑了,弟兄们推举我来问问。我们挖煤的兄弟有两千多人,加上家眷老少得有五六千,都能入大军不?”
萧云骧喜道:“都要!你赶紧把大伙都叫来,正好赶上晚饭。”
那汉子大喜,匆匆向萧云骧作揖,便往城外奔去。
萧云骧接着给入伙的贫民讲解太平军政策,忽见一个太平军小战士从街上朝他跑来。
“萧将军,诸位大王正在议事,请您过去。”小战士冲着萧云骧喊道。
萧云骧被萧朝贵任命为萧部前军将军,故而有此称呼。他听后,不敢耽搁,对曾水源说:“曾大哥,招兵之事就劳您主持。务必等那些煤矿工人回来,并妥善安置。”
“将军放心自去,某晓得。”曾水源回应道。
“阿来,阿容,走。”萧云骧招呼身旁亲随叶芸来、林启容,便跟着小战士朝城中官府衙门走去。
“小兄弟,你叫啥名字?”萧云骧边走边与前来传信的小战士闲聊。
这小战士看着年纪尚轻,约摸十四五岁,容貌俊美。一对丹凤眼两侧,各有一小痣,瞧着仿若四只眼。
“我叫陈丕成,是罗大纲罗总制的亲兵。”
萧云骧听后一怔,仔细打量陈丕成一眼,笑道:“陈兄弟,若我把你从罗总制那要来,跟我干,你乐意不?”
陈丕成挠挠头,笑道:“我早闻萧将军作战英勇,为人亲和。我倒是愿意来,就怕罗总制那边不好交代。”
二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到了原郴州府衙。陈丕成跟守门的太平军士兵打过招呼,便领着萧云骧三人进了府衙。
“东王,咱在这郴州休整几日,再杀回广西去。何必非要攻打坚城长沙?”几人刚走到府衙大堂门外,便听到里头传来一个尖锐声音。
陈丕成与萧云骧对视一眼,便和林启荣、叶芸来留在门外,让萧云骧独自进了府衙大堂。
萧云骧步入院内,见原州府大堂下方摆着一张大案桌,桌上有张地图,几个男子正围着地图争执。周围并无其他卫兵。
萧云骧快步上前,在堂前跪地磕头行礼道:“属下萧云骧,拜见天王、东王、西王、北王、翼王、罗总制。”
这时,只听刚才发声尖锐的男子“哼”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也没人叫萧云骧起身回话,他只好继续跪着。
此时,一个清亮声音响起,语气严肃:“北王,如今我等已骑虎难下,唯有勇往直前,绝无退路。成则建立人间小天堂,败则身败名裂,九族受诛。”
耳中传来一阵“沙沙”声,似有人翻动桌上地图。
“天王提议向东,可从郴州去广东,需翻越五岭重重山脉,不知会有多少兄弟病累死于途中。况且广东并非满清心腹之地,清妖能从容调集全国人力物力,将我们围困消耗至死。”
“翼王主张去四川,四川虽利于据守,但要杀出也困难重重。那是个割据之地,却非争天下的良选。”
那声音顿了顿,嘿嘿冷笑,出言讥讽:“至于北王你提议回广西。如今广西清妖大军集结,我们回去与之硬拼送死?就算打下广西,届时既无天险可守,又无财货物资支撑,等着饿死?”
------------------------------------
(注:有很多小伙伴问起关于太平天国的礼制,我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不喜欢看的可以直接跳过哈。
太平天国在1851年,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并颁布流传至今的《太平礼制》。
具体礼节如下:
1、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时需行“三叩九仰”大礼,具体形式为:
三次跪地叩首(每叩首一次后需仰身直立,共九次俯仰动作)。
其他诸王的觐见礼仪:西王、南王、北王、翼王等核心王爵:官员需行三叩礼(三次跪地叩首,无仰身动作)。
2、百姓遇见诸王的礼节:
1日常回避与跪拜
仪仗经过时:百姓须跪伏于道路两侧,低头不可直视,待王驾完全通过后方可起身。
违反处罚:若未及时跪伏或遮挡仪仗,按律“斩首不留”。
2特殊情形下的互动
被召见或申诉:普通百姓需由乡官引荐,行双膝跪拜礼(叩首一次),自称“小子”或“小民”。
宗教集会:百姓需跟随官员一同朗读赞美诗,并行单膝礼。
除了太平天国内部资料,还有佐证:
1853年英国使节文咸(George bonham)访问天京时,因拒绝向洪秀全行跪拜礼,最终未能面见天王。
太平天国除了跪拜礼,还有仪仗,服饰,避讳等,都有严格规定,违犯者以“逆天僭越”罪论处,轻则杖责,重则处决。
如轿夫数量:天王64人,东王48人,其他诸王依次递减(如翼王32人),最小的两司马(管25个兵),轿夫四人。
请注意,为了防杠,我引用的资料都是太平天国自己颁布的法令,或者当时的外国记录。
清朝的官方记录及私人书信,笔记全部弃用。
太平天国一面主张“人人平等”,一面实施严苛等级制。感觉他们的口号是用来忽悠人的,具体落实到自己身上,又是另外一套规矩,这在太平天国很多政策都有类似体现。
因为字数比较多,只能放在这里,大家谅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