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萧云骧前往重庆府衙,途中麻文权与之告别,前往善堂(医)。善堂专为西军军人、家属及普通平民治病疗伤,萧云骧此前已安排他负责此事。
几人进入府衙,径直前往原郑知府的书房。此处如今已成为萧云骧议事办公之所。
萧云骧首与郭实腊展开谈判。西军衙门可在重庆城划出一块地,供其建教堂,但建堂费用需郭氏自付。
教堂仅能传播新教,不得传天主教,且传教活动限于教堂之内。
至于建堂资金的来源,萧云骧早已为郭实腊指明一条出路:利用其在西方的人脉,召集西方专业人员到西军政府兴办的学校任教。凡通过考核者,西军政府将付给郭实腊每人一百五十两白银作为报酬。
招聘侧重于医学、数学、物理、化学、军工、机械、造船、天文等专业技术领域人才。西方教职工的年薪,西军政府开至每人二百两白银。
要知道,在此时的满清,年收入达四十两白银的家庭,便算小康之家。
同时,郭实腊需利用其在港督和新教的影响力,送西军一百名孩子赴英国留学。
其中五十名先入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再择优送往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另五十名则送至普利茅斯大学学习。前者培养海军初级军官,后者培养高级军官;普利茅斯大学则专为英国海军培养造船人才。
相关费用由西军政府另行支付。
郭实腊虽厌恶萧云骧以纯商人视角,谈及上帝之神圣事业,但对萧云骧给出的优厚条件又心动不已。
若能招来一百名符合西军政府要求的西方人才,他便能获一万五千两白银,足以修建教堂。
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每名西方专业人才两百两白银的价格成交。
萧云骧让郭实腊手按圣经,以上帝之名发誓,务必尽心竭力将西军孩子送至指定学校学习。双方以中、英两种语言拟定合同细则,随后签字画押。
与郭实腊签约后,萧云骧单独留下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房内仅剩二人。萧云骧略作思索,拿起一根鹅毛,蘸上墨水,在一张大宣纸上写写画画。
阿尔弗雷德瞧见萧云骧用德文写下“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接着便是各项工艺制作方式、工序流程及炼钢炉结构等内容。
彼时西方主要的炼钢工艺是皮尔森法,此乃英国铁匠亨利·科特于1784年改进之法,在19世纪40年代广泛应用。
该法将生铁置于特制炉中,通过人工搅拌去除多余碳,生成熟铁。虽能产出比生铁更纯净、更宜锻造之物,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而萧云骧所写的,正是现代炼钢法的起源——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塞麦于1856年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贝塞麦炼钢法)。该法首次解决大规模生产液态钢问题,冶炼速度快,可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男人至死是少年”,诚哉斯言。后世短视频时代,如非洲奥德彪运香蕉、修牛蹄马蹄、锻刀大赛、荒野独居这类与日常毫无关联的视频,在中国互联网上莫名火爆,皆因男人心底那一抹少年情怀。
萧云骧亦然。前世他除热爱钓鱼外,还常关注一些稀奇事物。
大学时,他曾在网上与人争论西方排队枪毙战术,为证己观点,将西方炼钢、枪炮、战术的发展历程及技术要点研究了三天。
但与人对线之时,还是被对方胡搅蛮缠的战术打的大败亏输。他在电脑前足足气了三十秒,便被电话里小师妹甜美的声音勾出宿舍,相关资料早被他忘得干干净净。
未曾想,这一世他凭借超强的记忆力,翻出脑中这份资料,有了装逼的资本。
尽管萧云骧写的只是概述,但阿尔弗雷德本就是炼钢行家,只需点出关键要点,他便能判断其可行性与优劣之处。
况且此炼钢法本就是三年后亨利·贝塞麦所发明,当下并无技术壁垒。
随着萧云骧的笔落,一份详尽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跃然纸上。不仅炼钢炉的结构与尺寸被他潦草勾勒出来,甚至连工艺细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阿尔弗雷德小心翼翼地捧起萧云骧画好的宣纸,目光始终未离其上,仿佛手中捧着一件无价之宝。
他口中念念有词,时而点头称叹,时而喃喃自语:
“原来如此!钢水的问题竟可这般解决。”
“该死,我早该想到的!”
良久之后,阿尔弗雷德方才抬起头,凝视着萧云骧说道:
“萧,你这图纸若在欧洲和美国申请专利,那所得的专利费足以让你变成大富翁的。”
萧云骧笑着摆手:
“不不,阿尔弗,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你觉得这份礼物能否助你摆脱困境?”
阿尔弗雷德惊喜道:
“当然!我的朋友!有了这项技术,我的工厂必将重获新生。我不仅能自行生产优质钢材,更能将其销往世界各地。”
“只是……为何你要对我如此慷慨?我们相识不过短短一日。”
萧云骧站起身,紧握住阿尔弗雷德的双手,目光诚挚:
“因为我相信你,阿尔弗。”
“我相信你的品行与才能。我坚信终有一日,你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一个以钢铁与军火为核心的帝国。”
阿尔弗雷德望着萧云骧充满信任的眼神,热泪盈眶。
他自十四岁起便接手父亲的工厂,如今已是四十一岁了,却仍在困顿中挣扎,前途渺茫。
此次随郭实腊来到远东,不过是走投无路之际的一次孤注一掷。
不想在这中国腹地,竟遇上了这样一位慷慨相助、对他满怀信心的中国人。
“萧,我的朋友,你简直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天使。”阿尔弗雷德感慨万千,“先前我还怀疑你是魔鬼,如今我向你道歉。”
---------------------------------------------------------------------------
(注:从明朝中后期起,西方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畅销商品,导致大量白银涌入中国。使得国内白银的购买力急剧下降。
实际上,西方诸国与清政府之间长期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开始将鸦片走私至中国。清政府为减少白银外流,颁布禁烟令。然而,此举引发了英国的不满,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爆发,迫使清政府取消禁令。
至于一两白银相当于现今的多少价值,因商品价格差异巨大,难以简单换算。若仅以单一商品计算,难免失之偏颇。
若要准确衡量,需借助购买力平价(ppp)这一经济学概念。可惜乌鸦能力有限,对此并不精通,因此姑且存疑。
毕竟,这并非一部经济学或历史小说,不必过于较真。若有大佬指出其中不合理之处,乌鸦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