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闻言,沉默了下来。良久,他抬起头,转而提及另一话题:
“虽不知贵军确切人数,但五万套军服怕是不够用。”
萧云骧笑道:
“这五万套,只是用来选拔重庆府有财力和能力,整合当地服装产业之人。”
“今日成都、泸州、叙州(宜宾)等五六个城市,同时举办了一样的竞标会,我们怎会只扶持重庆一地的商家?”
“如今尚处海选阶段,谁能脱颖而出,就看各自本事了。”
此时,楼下的竞标活动已近尾声,
那个身着丝绸长衫,头戴瓜皮帽的中年汉子,最终拿下了这笔大单生意。
大厅内的客商逐渐散去,唯有中年汉子与顾闻舟正在签订正式合同。
合同签订完毕,顾闻舟朝着二楼雅间走来。一进房间,他便向萧云骧作揖,满脸喜色地汇报:“大王,最终以一银元又一百文每套成交。”
-----------
几人在汇江楼简单用过午饭,萧云骧勉励顾闻舟后,便离了汇江楼,带着左宗棠与两位侍卫前往城中心。
走了片刻,快到储奇门时,他们来到一家叫“荣华商行”的沿街店铺前。
萧云骧让卢岭生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一个三十一二岁的男子走了出来。
此人相貌与李竹青有七分相似,气质却少了些不羁,多了份端方与亲和。他便是李竹青的胞弟、荣华商行现任掌柜李芷青。
李芷青上前向萧云骧作揖,还未开口,萧云骧便笑道:“芷青,今日带我们去看看印刷作坊。”
李芷青早有准备,从旁边侧房牵出一匹马,熟练跃上马背,在前引路。
萧云骧见状,惊讶道:“芷青,你骑术不错啊。”
李芷青似乎想起什么来,有些不好意思:“家父要求,李家男子都必须骑术娴熟,小时候为此还挨了不少揍呢。”
萧云骧听李芷青官话口音字正腔圆,隐隐还带点软糯的江南口音,颇为诧异。“芷青,你的官话说得好,怎还带点江南吴语口音?”
李芷青脸色微红,有点不好意思地回道:“年轻时在江南待了七八年,去年江南不太平,才奉家父严令回重庆。”
几人说说笑笑,拐出储奇门,来到码头边李家仓库旁的印刷作坊。
这作坊分三部分:雕刻间、制墨间和印刷工棚。
雕刻间里,六名雕工屈膝跪坐在梨木案台前,刻刀划过樟木版,细碎木屑如褐色雪霰簌簌飘落。
制墨房土灶冒着青烟,两名赤膊汉子用杉木铲翻搅松烟灰。混入牛皮胶与冰片的墨团在石臼里被捶打成膏,刺鼻焦臭与隔壁纸仓的竹浆酸味在梁柱间交织。
数十人的印刷工棚里,突然响起棕刷刮纸的沙沙声,二十四架人力枣木印床开始震颤。工匠们把裱糊过的夹江竹纸覆在雕版上,用马尾鬃制成的趟子从右向左匀速压过。
这时萧云骧才知道,虽说活字印刷术宋代就由毕昇发明,但直到晚清西方印刷机器及工艺引入前,雕版印刷一直是中国主流印刷方式。
主要是因为,雕版印刷工艺成熟稳定,适合长期固定内容的批量印刷(如经书、历书等)。 它不仅版面整齐美观,文字笔画一致,墨色均匀,尤其适合书画艺术类印刷,而且技术门槛低,无需识字就能操作。
活字印刷术虽能重复使用活字,节省材料和存储空间,理论效率高。
但实际操作要识字工人排版,制作活字成本远超单次雕版费用。
还有金属活字制作成本高且不易着墨,泥活字易损坏、可重复利用率差等缺点。
所以,尽管刻版费时费工,一部书得单独雕刻一套版片,存储占空间大,修正错误要重刻整版,灵活性差。
但相比之下,市场还是多选择雕版印刷。
萧云骧意识到,以这样的工艺和效率,根本没法及时制作、印刷实效性强的报纸,可他又急需报纸发挥作用。
这就是技术的限制。
就拿李芷青这个作坊来说,六十多人的配置,单日印刷量通常在800至1200张之间(因需反复校核、手工施压),具体取决于雕版复杂度和纸张供应。
而此时西方,只需操作一台蒸汽轮转印刷机,日印刷量就可达2万至4万张,是雕版印刷的20倍以上,且只需十几人(需部分人力辅助供纸、装订)。
何时才能引进西方的印刷机器和铅字制作技术,或者自己研发出来呢?
走出作坊回到码头,萧云骧心事重重,望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一言不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知不觉,孩子们已经出发近半年了,他们如今状况如何?
到美、英、普鲁士聘请的技术人员,进展怎样?
自己会不会被那几个洋鬼子耍了?
“大王,心中为何事所愁?”李芷青见萧云骧皱着眉头望着江水发呆,便开口问道。
听到问话,萧云骧回过神来:“芷青,我想印一种东西,你看看怎么实施。” 接着他向李芷青详细介绍了报纸的模式。
李芷青思索片刻后:“大王,若要在重庆、成都、泸州等四川重要州府同时发行,发行时间不宜太频繁。不然,不仅雕版来不及刻,把刻好的雕版运往成都及其他州府印刷也得花时间。”
“况且有些州府甚至没有印刷工坊,得从重庆或成都印好直接发送过去。最快只能一月发行一次,再快就来不及了。”
萧云骧点点头:“行,你先做些准备,我收集好稿子,通知你来刻板。” 停顿片刻,似又想起什么,问道:
“现在荣华商行的生意咋样?” 李芷青回答:“承接政府的煤炭、铁矿运输,还有以往的药材、山货生意,比以前更忙了。只是长江堵塞,生意还是受影响。”
萧云骧颔首,突然笑道:“芷青,你们做个小玩意去卖,多少能挣点小钱。”
“大王,啥玩意?”
“嗯,肥皂和香皂。今晚我回去写工艺流程,明天你来拿去试制。”
肥皂,可是穿越者的福利。
用动物油脂和碱液,配上捣碎的皂角与油脂混合,反复提纯提高浓度。
香皂则加入桂花、艾草等改变气味,碱液通过浸泡草木灰(如稻草灰、豆秸灰)过滤就能获得,没啥技术难度。
萧云骧前世在无数穿越小说里见过这工艺,此时才想起来,真是穿越者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