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劲风怒号,裹挟着积雪,直往众人的身上、脸上扑来。大家紧裹着配发的双层羊皮袄,在雪地中踉跄前行。
直至中午,众人寻得一块背风的大山石,停下吃饭休整。李叔趁着大家吃干粮的间隙说道:“今日再走一日,明日此时,大概就能到巴裕关了,之后便是一路下坡。”
常胜忽觉身旁有人轻拍他,转头一看,是水伢子。
水伢子嘿嘿一笑,凑近他耳边,轻声说道:“多谢你,我真不是胆小怕死,只是到高处腿肚子就抽筋,浑身没力气。”
常胜回以微笑,示意不必介意,随后与水伢子攀谈起来,得知他大名叫陈水生,在长沙湘江边上长大,生平头一遭翻越如此险峻的山崖。
吃过干粮,众人抓把积雪塞嘴里权当喝水,便起身继续前行。
此后路途愈发崎岖,众人在乱石丛中艰难前行。好在路两旁巴山松高大茂密,路上积雪薄了不少,比在雪堆中探路容易些。
前面带路的李叔一边走,一边与孙贵松搭话:“孙连长,我听说你们队伍里有不少同心会会员,可是真的?”
“李叔,没错。咱们这二十几号人里,倒有十来个是同心会会员。” 李叔跨过一块乱石,回头拉了孙贵松一把,又问:“这同心会是干啥的?我看山下村子都在搞。”
常胜和李叔虽都是山民,但常胜家在米仓山南麓的四川一侧,李叔家在米仓山北麓的陕西一侧,平日虽相识,交流却不多。
此番西军给山民在山下分地,将他们分到山脚的各个村庄。李叔却不愿,称要随大军打回山北,打下汉中城后便在那边分地。
大家只好随他,少一家分地,村民们倒也乐意。
只是这段时间常看到他独自行动,问他老婆孩子去向,他却支支吾吾。
好在大家彼此知根知底、沾亲带故,不然都要怀疑他是清妖的探子,把他抓起来。
孙连长回道:“用大王的话说,同心会就是召集志同道合的同志,打倒世间害人虫,打出平等自由的社会。”
李叔听这新词,虽不完全懂,但大致意思还是明白。
“具体章程,等我们侦察连后队的王军法官到了,再跟您细讲。”李叔摆手回道:“不急,我也就随口一问。”
众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在米仓山的山脊上艰难前行。
到了晚上,寻得一处背风处将就一晚。次日中午,果然抵达米仓道北段的巴裕关。
巴峪关是米仓道北段首关,石砌关墙高逾5米,墙体厚达2.5米,由当地石灰岩条石交错垒砌而成。
关前道路仅宽1.5米,设三重木栅障碍,“之”字形盘山道让行军速度减慢,兵力难以展开。
关墙两侧延至山脊,形成约200米天然屏障,与陡峭山体构成封闭防线。
城垛设有间距5米的射孔,顶部可让守军操持火铳、滚木礌石。关上有烽火台,与南侧40里扼守米仓道南段的米仓关构成防御链,半小时内可完成全线预警。
门楼为双层木石结构,上层有了望台与烽火坑,下层可驻防兵力。
门洞内侧有直径约15米的半圆形瓮城,用于围困破关敌军。山体东侧凿有3处藏兵洞,可藏50名士兵。
关内西侧有十数间石木结构营舍,配有土灶与储水窖,能保障数百人驻防。南侧斜坡有简易马棚,存栏10匹战马用于军情传递。
嘉庆八年(1803年),清军在此围剿白莲教,关隘承受数千义军三昼夜冲击未破,彰显其防御效能。
现存关墙基部焦黑痕迹,是防御火攻的防火涂层。
今年上半年,西军攻入南江,李秀成趁清军不备,派一个营西军来夺取关隘。
当时巴裕关仅8名清廷衙役驻守,且不知山下南江县城已陷落,面对西军诈城毫无防备。
此后,西军派一营兵力驻防,并补充大量物资。汉中城清军多次攻击,均被击退。
冬季大雪封山,清军既无法攻克关隘,关前又无合适扎营地,便退至五十里外汉中府褒城县的红庙镇。
1月12日,第三军第七师师长陈坤书率一旅抵达巴裕关,得知前方开路的侦查连两日前,已按计划直扑关下五十里外的清军驻地红庙镇。
此次开路任务,李秀成交给他们师,常与他较劲的汪海洋的第九师被安排随后跟进,这让陈坤书心情畅快。
但他是金田团营时的老兵了,深知战争人命关天,不敢轻忽,故不在巴裕关多做停留,率队继续前行。
大雪封山,尽管前方道路工兵团已略加修整,但驮炮骡马仍有两匹摔下山崖。战士摔伤、扭伤、冻伤的情况不少。
陈坤书率一旅三千余人、六门四磅炮,千辛万苦,终于在三日后傍晚,赶到红庙镇前二十里一个叫喜神坝的小山村。
喜神坝是个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已到米仓山余脉,临近汉中平原,地势平缓,多山间小盆地,即当地人称的坝子。
陈坤书立即安排警戒,防止山民行人走漏消息。好在大雪封山,山民大多在家猫冬,路上也无行人,执行起来并不困难。
陈坤书回到营帐,准备和参谋长谢逊讨论作战计划,亲卫来报,前出探路的侦察连长前来汇报。
他立刻下令将连长请来,不一会,一位满头满身是雪的年轻人随卫兵进了帐篷,向陈坤书敬礼:
“报告师长,一旅一团侦查连连长孙贵松前来汇报工作。”陈坤书回礼后,询问前方情况。
原来前方的红庙镇,位于米仓山与汉中平原交接处,米仓道南北两段在此交汇。
清军在此设据点,既可做攻击米仓关清军的后勤补给点,又能堵住巴裕关方向西军可能存在的攻击。
镇里有百姓百来户,驻有清军五六千人。他们未料到西军竟敢冬季翻越米仓山,故未构筑坚固堡垒,只让百姓在镇外围垒了一圈土墙,墙外有道浅壕沟,形成简陋营寨。
如今大雪封山,路上人踪绝迹,要在守军毫无警觉的情况下靠近红庙镇,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