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高邮城宛如一幅被烟雨轻柔浸润的水墨长卷。运河两岸,垂柳新抽嫩芽,翠色丝绦般的枝条垂落在水面,与往来漕船的倒影交织,宛如流光溢彩的绸缎。
远处阡陌之间,数千亩油菜花田正值盛期。金黄的花浪从运河堤岸一直铺展至天际线,与碧绿的麦田错落相接。
农人戴着竹笠穿行其中,布衣被花粉染成碎金色。偶有牧童骑牛横笛而过,笛声裹着湿润的春风,与田垄间汲水车的吱呀声应和成曲。
运河边,便是魏源隐居的院落。
距离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魏源受林则徐之托,编纂《海国图志》,至此已过去十三年矣。
魏、林两家早有交往,魏源之父魏邦鲁曾任林则徐属僚,任职期间清廉务实,破除官场积习,深受林则徐赏识。
1830年,林则徐父丧守制期满返京,与魏源初次相识。
彼时,魏源以批判程朱理学、倡导改革闻名,林则徐对其思想深表认同,二人惺惺相惜,引为知己。
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魏源全力拥护其主张,积极为禁烟献策。
1841 年,林则徐推荐魏源赴浙江参谋抗英战事,然而魏源未及上任,林则徐便受贬新疆。
魏源得知消息,匆匆在镇江京口,会见了前往新疆的林则徐。
两人彻夜长谈。林则徐将多年搜集的《四洲志》手稿,及外国文献资料交予魏源,嘱托其编纂《海国图志》。
魏源受此重托,耗时数年完成该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却未得到朝廷重视。
魏源任职高邮知州期间,修缮运河堤岸,清理河道,消除水患;
创立书院,清理弊案,始终秉持“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的原则,在民间名声极佳。
后他因拒绝与贪腐同流,最终在“迟误驿报”事件(实则是拒绝虚报政绩)中遭革职。但仍受高邮百姓爱戴,故而隐居高邮。
而林则徐已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去世,至今已有四年。年逾六十一的魏源心灰意冷,开始研究佛学,尤其喜爱净土宗。
这一日,高邮运河边的魏源宅院前,来了一位访客。
此人三十来岁,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西洋水晶眼镜。身着葛布短衫,背着一个布制书袋,腰间悬着牛皮工具袋,内装自制的游标卡尺,行走时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
他来到魏源宅院前,轻叩院门,院内一位扫地的老仆人,打开了门。
“赵叔,今日魏公可在家?”那男子问道。
老仆抬手向内指了指:“正在里面礼佛呢,徐先生可从这条小路,直接过去。”
男子向老仆道谢后,便沿着右侧的青石板小路走去。老仆轻叹一声,摇了摇头,继续挥动扫帚扫地。
青石板路蜿蜒穿过一片小竹林,石隙间生长着苍苔与二月兰。男子走了一会儿,只见路的尽头是一座小佛堂。
佛堂共有三间,正中大堂里供奉着一座阿弥陀佛像。一位头发灰白的老者正跪坐在佛龛前添香。
他身着靛青布袍,左手捻着菩提珠串,听到人声,老者缓缓转过身来,见到来人,眼中满是笑意。
“雪村,又来啦,还没做决定吗?”
这位老者正是魏源,来访的男子名叫徐寿。
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郊外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五岁时父亲病故,十七岁时母亲去世。
其人对泰西诸国的知识极感兴趣,犹喜化学。参加过一次童子试,便对科举八股彻底失去了兴趣。
当即一边务农行商,一边专注于研究《博物新编》等西方传入的科学书籍,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
徐寿与魏源前几年结识,因志趣相投,二人引为忘年交。
去年十二月,他和同乡好友华蘅芳收到西军的邀请函,但他们都未做决定,且前往高邮与魏源一起商议过。
“魏公,西王府发行的这些东西,您看了吗?”
徐寿走进佛堂,径直坐在蒲团上,打开背上的书袋,从中掏出几本书和几张报纸。
魏源定睛一看,书是西军学堂尚未公开发行的课本,涵盖相当于后世中学水平的数学、物理、化学三本;报纸是《荣华日报》发行的近几期。
徐寿拿起课本,感叹道:“这里面的学识虽不算高深,但胜在全面、系统,且循序渐进。听说这只是西王府用作少年教育的教材。”
魏源笑道:“雪村,终于动心了?”
徐寿打开一张报纸,指着上面一篇文章说:
“魏公,没法不动心啊。像我们这种不喜科举的人,西王府若能做到他所说的那样,简直就是我们这类人的桃源之所。”
魏源接过报纸,只见是西王府三月份的报纸,里面有一篇文章。
——
《西王府创立科学院暨至天下格致英才书》
盖闻《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泰西诸邦亦以格物致知立国。今西军克定全川,开府建制,特设「西王府科学院」,欲集寰宇英才,共襄振华伟业。
凡精于算学、天文、地舆、机械、物理、化学、医理等经世致用之术者,不拘出身,咸使与闻。
一、立院宗旨
采中西学术之菁华,造经世致用之实学;
制火轮舟车以通全国,铸强械利炮以御外侮;
勘矿藏以富国,兴农工商以养民。
二、聘贤之礼
居所供给:在重庆沙坪坝上,嘉陵江畔辟「格致坊」,有屋舍三百楹,月给廪饩。
实验之便:设蒸汽机工坊、化学、物理、医学、农学实验室,天文观测台,实验耗费皆由西王府承担。
着述刊行:凡发明创造,皆以活字精印,颁行海内,署着者之名。
三、应征须知
即日起可携所着图籍、所制器械,赴重庆府学政司验核。
验核优异者,由西王亲授「格致博士」衔,岁俸三百两白银。
四、特别申明
既往科举功名一概不问,惟以实学为凭。
泰西教士通汉文者,经查验无间谍之嫌,亦可入聘。
创建「专利法」:凡有所发明,十年内售利三成归创者。
五、西王寄语
「诸君勿以奇技淫巧自薄,昔墨子造云梯,张衡制地动,皆华夏真精神。今与诸公共开三千年未有之局,使格致之学光耀华夏,岂不伟哉!」
------------------------------
(注:以下文字与剧情无关,不想看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过哈。因这几张有大量的新人物出场,所以还得补充说明,大家见谅。
晚清科学大家徐寿,或许很多小伙伴不太了解。此人被誉为近代中国科学之父,主要成就如下:
一、中国近代化学奠基者
他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系统翻译化学着作。与傅兰雅等合作,翻译《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西方化学经典,首次系统引入近代化学知识体系。
他还首创化学元素中文命名法,根据元素性质或西文首音节造新字,如钠、钾、镁等,奠定了中文化学术语的基础。
二、造船与机械制造突破
1862年,徐寿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其设计原理参考《博物新编》并改良,获曾国藩赞“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1865年,他与华蘅芳合作建成首艘国产蒸汽轮船“黄鹄号”,载重25吨,航速约12.8公里\/小时,开启中国近代造船业先河。
三、科技翻译与西学传播
1868年,徐寿推动设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介西方科技书籍数百种,涵盖军事、物理、工程等学科,使之成为晚清西学传播的核心机构。
1876年,他主编中国首份科学期刊《格致汇编》,普及声学、光学等知识,影响波及日本。
四、科学教育与制度创新
1874年,徐寿于上海创办格致书院,教授矿物、工程、化学等课程,开创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先河。
他强调“格致之理纤且微,非借制器不克显其用”,积极推广实验教学,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五、其他科学贡献
1881年,徐寿发表《考证律吕说》,纠正伯努利定律,论文被译成英文后刊于《自然》期刊,这是《自然》首篇中国论文,为中国科学家国际发声之始。
1874年,他用铅室法制成硫酸,推动无烟火药制造技术革新。
-----------------------------------------------------------
乌鸦感言: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来不缺大才,只是缺能让这些大才发光发热的土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