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六十三年四月初三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就在这时,府邸的管家脚步匆匆地前来禀报。
只见他神色略带兴奋,微微躬身说道:“少爷啊,如今咱们的商队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啦!那胡商莫和田的妻子结婚不到两个月怀孕了!而且经过咱们自家医馆的医师以及专门从胭脂城请来的两位名医共同诊断确认无误。更让人惊喜的是,这次商队中的队员和预备队员里还有三十多位也都怀有身孕呢!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呐!”
说到这里,管家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此次出行,我们首次准备了整整八辆宽敞华丽的马车,以确保路途舒适。另外,还备齐了大量的货物,其中牛、羊、马皮各自就有三百张之多。此外,还有足足一千五百斤美味可口的牛肉干。相信凭着如此充足的物资和精心的安排,这次商队之行必定会顺顺利利,满载而归!”
“没问题,既然如此,那就将所有妻子怀有身孕的人员统统派遣出去吧。不仅要确保这些人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还要对他们的家属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嗯,从今往后,只要府里每诞生一个新生儿,不论男女,我们都会予以一两银子作为奖励;待到孩子年满一岁时,则再追加五两银子的奖赏。对于那些已经进入府中的下人,如果家里有孩子的话,之前未曾发放的奖励也要如数补齐,毕竟咱们府上并不缺这点小钱嘛。而且,无论是男童还是女童,若想就读私塾,其费用全部由府里承担,无需个人花费分毫。另外,在分配府里的各项产业时,应当优先考虑那些有家室的人员。即便是需要外派的自家亲信,同样也是以家有老小者为先。”
“好嘞,明白了!那我明天一早就着手安排他们启程出发。我会立刻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众人,相信这在整个双河镇乃至胭脂城都是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呢!”
“哈哈哈哈,正所谓有人口才有希望、才有未来啊!一直靠购买人口来充实府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自家人用起来更为得心应手。这样一来,也能让大家伙儿都看到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盼头啦!”
“条件合适,家里的奴仆、护卫都给安排成家,女仆不够就从外面购买,对了,女的多了,也得找个事干,闲着是非多。你那边布匹店是有一部分自己纺织,现在能占多少?”
鱼富贵想了一下,还是翻开自己身上的小本本道:“少爷,现在布匹店,有一成是自己纺织的,其他的麻布、丝绸都是程铁牛送的,跟不上了我们就从胭脂城进货,进货价格要高两成。丝绸没有自己织布。”
“麻布原料是本地的吗?丝绸是南方的?”
“少爷,胭脂本地因为河流经过就有七八条,所以麻布原料是不缺的,都是本地的。丝绸原料离胭脂城也就一百多里地,只是规模不大,叫鱼河堡,是个乡镇,因为百年前天下动荡,为了逃离战火,一个南方家族七八百口人,迁移至此地,开始种桑养蚕,质量还不错。”
“行,知道了。有空了调查一下这产量如何,能供多少原料。你先去安排,明天咱们去看看这纺织作坊。”
鱼富贵就退出了小院。
翌日一早,待李三一锻炼身体完毕。鱼富贵出现了。两人吃过早饭,就去布匹作坊查看。
这个作坊不大,估计有十人,都是中年妇女。
麻丝都是从外面购买当原料,回来自己加工,编织,在布匹作坊待了两天,画了不少图纸。
有一妇女小声对另一人说道:“这人是干嘛的,写写画画几天了?”
另一人回:“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听掌柜的说是东家。”
妇女:“东家?这个年轻。我还以为是个老头。”
“是李府少爷,以前经常到布匹店,由此路过还见过,为人很好的。只是没有来过后院作坊罢了。”
“哦,还是好好干活吧,别被辞了。”
“也是,东家给的工钱高过年过节还发肉,是不能偷懒,干活吧。”
李三一有了改造方案。回到李府小院,又琢磨了两天,才有了草案,画好了图纸。李三一,也不是创造一架织机,只是根据现在的织机大框架,根据自己那点机械制造的知识去进行改进,就是搞的动作有点大。
找来了,府里会木匠的两个仆人和一个护卫,三人按李三一的图纸,购买材料、备料,还在少爷的亲自指点下,四天才堪堪完成。
又让秋叶找来一个护卫家属,用这个织机织布。
这护卫家属叫冯丽娥,是这次商队护卫头领刘三更的家属,这两都是李三一第一次买的奴仆,一个月两人就对眼了,鱼富贵给李三一汇报,李三一也乐意,就同意了,还给了十两银子当贺礼。这不现在孩子都两个月了。刘三更也是第一批李府护院,又是头批商队护卫还是头领。
在冯丽娥心里是紧张,又高兴。
少爷对他家那口子的信任,现在又让她来做试验,这是对他俩的放心,又担心自己做不好,耽搁了少爷的大事。
高兴,是少爷还有这个本事,能要出来这世上没有的东西,这织机比自己现在用的快多了,自己家里的是一个纱锭,少爷做的是三个纱锭,根据少爷得指划,一上手织布机磕磕碰碰的还掉了几次纱锭,适应很快,速度就比平时自己织布快一倍,在熟悉了半个时辰后,速度又提高了不少,直到一个时辰,速度稳定了下来,高达平时的四倍,人还不累,主要是换锭不用自己过去,有人帮忙。
李三一,在观察了半天时间,又发现几处问题,指出后让这三人,再制作一台。
同时让冯丽娥,把她家孩子照顾好后,在这里来织布两天,让秋叶专门安排人记录,记录织布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