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友友“喜欢山驴子的云阳之链”的催更,加更一章,感谢这位友友的喜欢。
愿友友们:
新年新气象,
所想如所愿。
大武六十三年六月初三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早饭过后不久,医馆那位德高望重的潘医师便已早早地来到了小院门外静静等候着。
这位潘医师每隔五日都会前来复诊一次,每次都会仔细地检查病情,并留下详尽的诊断记录。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近来,潘医师着实非常忙碌。一方面,他需要在医馆里坐诊,为众多慕名而来的患者解除病痛;另一方面,他还承担起了为家兵营培训医务兵的重任。然而,尽管如此繁忙劳累,但他内心深处却是欢喜无比。因为对于潘医师来说,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是一件极具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如今的潘医师,仿佛焕发了青春一般,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大有一番“老来少年狂”的韵味。而他这种积极乐观、毫不藏私的态度,不仅使得医馆内的氛围变得格外活跃,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就医。
那些前来看病的患者们,当他们看到潘医师如此认真专注地教授知识,学徒们也是全神贯注地聆听学习时,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欣慰和安心。而且,潘医师对于每一个病历都会讲解得条理清晰、明明白白,让患者能够确切地了解到自己的病灶所在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正因如此,医馆的名声也愈发响亮,深受人们的信赖与赞誉。
就这样,没过十天时间,医馆前来就诊的病人数量竟然整整翻了一番!面对突然增多的患者,潘医师按照少爷李三一的交代,医馆迅速做出调整和安排。原本只有潘医师一人坐诊,如今已增添至四位医师共同应对繁忙的工作。
具体而言,医馆采取了一种高效且有序的诊疗流程。首先,由一名经验相对丰富的原有徒弟带领着三到四名医务兵负责初步接诊。他们会详细询问病患的症状,并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尽可能全面地诊断出病情,随后开出相应的药方并记录在病历本上。接着,医馆的另一名徒弟会上前对这些病例进行复诊。他会再次核对病历本中的信息,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药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订正。若在此过程中,这几名参与初诊和复诊的人员均无异议,那么这些病例将会被送到潘医师那里做最后的确诊。一旦潘医师确认无误,便可以按照方子抓取药材给患者使用。这种方式简单明了,执行起来非常顺畅。
然而,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存在不妥之处,比如脉象异常或者症状描述不准确等问题,那么相关的四五名医务人员都会被叫到一起。大家会重新围聚在病患身旁,仔细地为其把脉、复诊,认真探讨究竟是哪里出现了出入,应该怎样准确辨认病情以及日后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通过这样严谨的三级复诊制度,不仅能够确保每一位病患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同时还给予了医务兵和徒弟们更多宝贵的实习机会。毕竟,无论传授多少理论知识,都比不上亲自上手实践所带来的收获更为真实可靠。
这也让“神农济世堂”成为了双河镇一道风景线,声名远播,很多胭脂城南部的患者也不惜行走几十里前来问诊。如此公开、透明、三级复诊的模式也为李府攒下一份好名声。
李三一没有学过医学,这三级复诊模式还是在一本中医类小说里看到的,主人公从一个三甲医院实习生被领导开除,应聘到一家社区医院,靠着自身强硬的中医学识,再加上系统帮助,人生开挂,把社区医院带到了三甲,医院也成为了中医学的黄埔军校。
话说回来,在潘医师给出自己的诊断后,再给秦淑兰和李三一交待一番就回神农济世馆了。潘医师现在也就给李府上门出诊,其他人一般不去。
李三一看完潘医师的诊断记录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深知医馆如今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而那些医务兵们也正在迅速崛起,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实力和潜力。
然而,尽管李三一仔细研读着这份诊断记录,但由于自身医学知识有限,实在难以从中看出更多深层次的东西来。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其递到了身旁的秦二三手中。
秦二三接过诊断记录,目光专注地浏览起来。片刻之后,她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其中的内容,但却并未发表任何具体的看法。对于小姐的身体状况,秦二三可谓是了如指掌。除了潘医师所开的安胎药方之外,她还亲自为秦淑兰精心制定了一系列的饮食调整方案、合理规划了起居时间,并妥善安排了适度的运动量。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她深思熟虑,确保万无一失。
当看到少爷如此重视小姐时,秦二三心中满是感动。同时,她也听说了这位潘医师在得到自家少爷悉心指点后的巨大转变。回想起李府近期发生的种种大小事情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秦二三越发对少爷心生敬仰之情。不仅如此,她更是对自家小姐当初挑选夫婿的独到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次确认了没有问题,李三一和秦淑兰又说了一会话。
就在此时,只见管家鱼富贵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他径直走到李三一身旁,微微躬身,然后压低声音说道:“少爷,前往长安的商队已经归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三一不禁愣了一愣,稍作思索后才反应过来。他心中暗自估摸了一番时间,确实如自己所料,这一来一回差不多过去了两个月之久。按照行程安排,他们在长安停留数日以完成散货交易,并带回新的货物。
“哦,原来是这样。那如今他们行进到何处了?”李三一紧接着追问道。
鱼富贵赶忙回答道:“今日这支商队正在胭脂城中我们自家的店铺里停歇休整,同时等候您进一步的指示呢。”
李三点点头,表示了解情况,接着吩咐道:“好,既然如此,那就通知那位胡商莫和田明日正午时分前来府上向我详细汇报此次行程的相关事宜。届时你要随同在侧认真倾听记录,而其余人员则留在城中待命即可。另外,你与秦甲一立刻带领人手前去将商队成员逐一清查一遍,看看是否存在可疑之人或异常状况。要知道,上次全面清查的时候唯独商队未曾经过审查,而其他各处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问题。眼下商队人数尚不算众多,处理起来相对较为轻松便捷。若是等到日后规模扩大、人员增多之时再来清理整顿,恐怕难度就要大大增加喽!”
“是,少爷。我这就和秦甲一带人过去。”说完,向李三一、秦淑兰拱手行礼,退出小院。
翌日,和秦淑兰用过午饭过后,天气开始热了起来,秦二三独自服侍秦淑兰,李三一则在书房午休。鱼富贵轻步走了进来,唤醒李三一后轻声细语道:“少爷,商队莫和田来了。”
李三一看到鱼富贵满头是汗,心里有些愧疚,应该把时间改到早上,昨天也是说顺嘴了,刚结婚那阵,动不动就日上三竿才起床,自秦淑兰怀孕后,李三一起床早了,以后事情还是安排在早上吧。中午大家都休息休息。还有一个,这双河镇还是有点热,不知道马坊镇那边天气如何,那边有山多树林,要是凉快,可以考虑一下去避暑。脑子飞速转动,对鱼富贵说道。
“嗯,我洗把脸一会让莫和田进来。有个事你安排人打听一下,马坊镇那边夏天热不热,或者附近哪有避暑胜地,回来说一声。”李三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
鱼富贵想了一下,说道:“少爷,咱家在马坊镇山里有四五千亩竹林,那里面就是避暑胜地呀!要是搭建临时住所很是方便。”
李三一也没多想就答应道:“从马坊镇那边抽五百人,你亲自到竹林找秦怀玉、秦魁商量一下,找一处地方,作为府里的避暑山庄,三五十亩就行。一个月能盖多少盖多少,下个月就搬过去。”
“好嘞,这里确实夏天比较热,兰夫人待在这里也挺受罪的。我下午就去马坊镇那边。”
“嗯,莫和田进来吧。”话说完,李三一也洗脸完毕。对管家鱼富贵说道。
“是,少爷。”说完,退出了书房。
三五呼吸间,一个胡人打扮之人就跟在鱼富贵身后进来。
鱼富贵跨步走到李三一身后,莫和田躬身行礼道:“小人莫和田,参见少爷。”
“辛苦你了!坐吧。”李三一左手一指旁边的座位道。
“多谢,少爷。”莫和田退到椅子边,坐下,半边屁股坐定。
“喝口茶,再讲讲这次贸易的事情。”李三一淡然一笑道。
莫和田轻喝一口茶后,感觉神情放松了不少。少爷这茶叶与自己平时喝的不同,好像市面上也没见过这种。再次在心里整理一下语言道:“少爷,小人在四月初接到管家通知,和府里三十八人,其中胡人伙计六人,护卫十八人,赶车十二人,管事两人。从胭脂城赶路,五月初一到达长安西市,当晚找到西域胡商商会,验货后,答应半成利润归商会散货费用。翌日一早,牛、羊、马等皮货都交易完毕,牛肉干一千五百斤也在下午销售一空。这次赚取了两倍利润,合计卖出两千三百五十两银子,第三日,我们再用这两千零五十两,购买了丝绸精锻、精品瓷器、茶叶、中药香料和书籍。交税一百零八两,剩余作为路上盘缠只用。在回来路上还碰上不开眼的,在刘领队的护卫下,击溃,商队未受损失。这次带回来的货物看少爷是在哪里销售?”莫和田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还有下一步的安排需要少爷指明。毕竟大主意还是东家做主。
“你刚才说还有书籍在里面?”李三一有点不惑,这丝绸精锻,瓷器还能说的通,拉书到国外能看得懂吗?
莫和田解释道:“少爷,是这样,书籍有四书五经,佛经,绘画,故事小说,格物、医经等等。”
这简直就是一场全面的知识大泄漏啊!李三一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问道:“这些书籍外流的情况,你可清楚它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莫和田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少爷,就我在咱们家族藏书馆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种现象应该始于乾国的末年。近百年来,外邦对我们中原文化可谓是仰慕至极啊!而且其中的利润相当可观呢,如果将这些书籍贩卖到西域去,至少能够获得五倍的利润;而若是运送到那遥远的极西之地,听说利润甚至可以高达三十至五十倍之多!正因如此,大多数西域的胡商都或多或少会携带一些这样的书籍回去。那些当地的贵族们对于咱们中原王朝的这些书籍可是喜爱得紧呐!”
听到这里,李三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和失落感,他觉得自己仿佛遭受到了盗窃一般。要知道,像格物致知以及医学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前世那些一流的国家可是严禁出口的呀!因为这些知识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实行严格的知识封锁政策才行。
想到此处,李三一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往后一定要从我做起,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绝不能让宝贵的知识就这样轻易地流失出去,成为他人谋取暴利的工具。
“是这,以后除了四书五经,文学作品,佛经其他的就不要流亡外邦。以后从长安那边过来,每次带点其他书籍给府里,每本三套,放府里藏书阁,可以供附近上下学习。你要是有自己有自己所长,也可以写书,当今藏书阁,只要附近看中,可以奖励一到一百两银子奖励。”李三一安排道,先管住自己人,其他人暂时没有能力。
“好的,少爷。那我明天就把这次带回的书籍送到府里藏书阁。着书的事我回去以后留给伙计们传达到位。”莫和田也都答应了下来。
谈到书籍的时候,李三突然灵光一闪,心想既然自己手中有着大量的竹纸资源,那何不好好利用一番呢?或许可以尝试着将印刷书这种新奇玩意儿给鼓捣出来,然后印上那些优美动人的诗词歌赋以及充满智慧的佛经等等,再拿去卖给那些对中原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人,说不定还能狠狠地赚上一笔呢!于是他开口吩咐道:
“你去把过往销往西域数量最多的书籍都好好地统计一下,从中挑选出最受欢迎的二十本来,然后交给管家鱼富贵。”
话音刚落,李三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接着说道:“我记得咱们府上还有不少竹纸和麻布匹呢,不过这竹纸因为一些原因没办法在大武国内进行销售。你觉得如果把它们运送到遥远的西域去,会不会是个不错的主意呢?”
一旁的莫和田听后连思考都没有便立刻回答道:“府里竟然有竹纸吗?那可真是太好了!先不提其他的,光是把这些竹纸拉到威国、月氏国以及大夏国去售卖,至少都能够赚取两倍的丰厚利润啊!”
听到这里,李三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之色,显然对于如此高额的利润感到十分诧异,忍不住追问道:“哦?居然会有这么高的利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