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三一心无旁骛地热火朝天地训练着他那支充满朝气与斗志的队伍之时,遥远的威国武侯关上,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争夺战正在激烈地上演着!
这座关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显得至关重要,它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威国和大夏两国之间。然而,也正是由于其地势险要,使得每一次双方能够投入的兵力都受到极大限制,最多不过区区千人而已。
就这样,这场残酷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二十多个日夜。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双方将士们皆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拼搏与牺牲。
终于,时间来到了金秋十月。在这一天,当双方各自清理完战场上那些战死以及身负重伤、疾病缠身的伤员之后,整个战场突然间陷入了一片令人心悸的寂静之中。
大夏国的兵营依旧如同往昔一般,有条不紊地撤退至距离关口七里之外的一处临时营寨。这个营寨坐落在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上,左右两侧相距二十里处便是巍峨耸立的武侯山,而正南方向则是那座历经沧桑的武侯关。
临近子时时分,夜幕笼罩大地,天空宛如一块深黑色的绸缎,上面悬挂着一轮犹如烧饼般的月亮。它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是夜空中唯一的明灯。在这轮月亮的身旁,仅有一颗孤独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亮光,如同点缀在黑暗天幕中的一粒珍珠。
寒冷的夜风呼啸而过,但夜晚却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漆黑一片。武侯关那厚重的城门悄然开启,令人惊奇的是,整个过程竟未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仿佛这座古老的城门拥有生命一般,懂得如何在寂静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随着城门缓缓敞开,两队人马如幽灵般从城中涌出,迅速地左右分开。队伍中的每个人都紧闭双唇,不敢发出半点声音;马匹则戴着特制的头套,马蹄也被厚厚的布条包裹得严严实实,以防行走时产生响动。他们彼此之间似乎有着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默默地按照既定路线各自前行。
所有的将士们身上都仅仅携带了必备的武器装备,沉重的辎重则一律留在城内。甚至连将军那象征着威严与权力的大纛旗,此刻也被小心翼翼地收起,生怕引起敌人的注意。就这样,两队人马悄无声息地沿着武侯山的山根蜿蜒而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在距离寅时还有两刻钟的时候,两支队伍成功抵达了预先指定的位置。就在这时,只见武侯关城楼两侧几乎同时燃起了两堆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火势凶猛,瞬间照亮了周围的夜空,将整个战场映得通红。
大夏与匈奴联军的左、右、后方突然亮起了一片片熊熊燃烧的火海,那火光直冲天际,映红了半边天。紧接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响彻云霄,犹如惊涛骇浪般汹涌而来。
只见无数骑兵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敌阵,他们手中挥舞着锋利的马刀,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简直如同进入了无人之境。而那些负责火烧营寨的士兵们也毫不示弱,他们手持火把,点燃营帐和粮草,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步兵们也没闲着。八人一组的重型火箭手们整齐地排列成方阵,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一枚枚手臂粗细的箭矢呼啸而出,宛如瓢泼大雨一般射向敌营。这些箭矢的箭头都裹着易燃的油布,一旦射中目标便会引发剧烈的爆炸和火灾。
刹那间,整个大夏与匈奴联军营地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在这片混乱不堪的景象里,将领找不到自己的士兵,士兵也看不到自己的长官,原本井然有序的军队瞬间变得杂乱无章,四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呼喊声和逃命的身影。
呼爹喊娘声不绝于耳,到处是杀人、放火、抢物资、割人头的场面,不乏大夏将士之间的相互打杀、抢夺。
经过长达二十多天艰苦卓绝的战斗,大夏的五王爷欧阳午良已经感到身心俱疲。当夜幕降临,他得知当天的战斗结果后,便立即召集众将校商讨明日的进攻计划。会议结束后,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营帐,倒头便睡。
然而,还没过多久,一阵激烈的喊杀声和“走水啦”的呼喊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五王爷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但由于最近几天睡眠质量极差,他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睡梦中还是身处现实。就在这时,他的亲卫统领匆匆赶来……
“王爷!大事不妙啊,赶紧逃跑吧!如今三面皆是如狼似虎的敌军,咱们的营寨大半都已陷入熊熊烈火之中,就连匈奴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亲卫统领神色慌张地飞奔而来,用最快的速度将情况简要地向欧阳午良禀报着。
直到此时,欧阳午良方才如梦初醒般知晓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匆忙走出营帐,只见外面已然乱作一团,喊杀声、兵器相交声响彻天际,硝烟弥漫,让人根本无法分清敌我双方。
这些天来,欧阳午良因忧心战事而睡眠不佳,一直和衣而眠。此刻听闻紧急军情,他穿衣的动作倒是极为迅速。不一会儿,亲卫便匆匆忙忙地取来了他那套金光闪闪的黄金盔甲。然而,当欧阳午良看到这套耀眼夺目的盔甲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没好气地对着那统领怒喝道:
“你到底有没有脑子?难道真想让本王早早送命不成?如此招摇过市地穿戴着这套盔甲冲出去,岂不是立刻就会被敌方给辨认出来?还不快脱下你的盔甲给本王换上,再找个小兵穿上本王的盔甲,带领一半亲卫佯装向北突围而去,吸引敌军注意。而我们则趁机向东绕道大武国,然后再从那里设法返回大夏关!”
那套金光闪闪的盔甲正常对战时,还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在如此这般乱象之下,那就是活靶子的存在。亲卫统领听了自家王爷说的很有道理,很快就执行命令,他们的马匹就在主营帐两侧,很方便逃离,他自己亲自带着小兵向北而去,副将则带着王爷和另一半亲卫向东去。
卯时,天还未亮,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然而,正在熟睡中的李三一却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敲门的正是他的亲信石二。
石二一进门便焦急地说道:“少爷,不好了!刚刚赵智小旗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在今日巡逻的时候,发现西方有大火熊熊燃起,而且那喊杀声此起彼伏,一直都没有停歇过。他们已经紧急派了一名伍长回来报信。”
听到这个消息,李三一瞬间睡意全无,他猛地从床上坐起身来,一边迅速穿上衣服,一边果断地下达命令:“好,立刻将那人带到大厅等候。同时,传令给秦铁柱小旗和我的亲卫小旗,让他们全体集合,必须全副武装,一刻钟之后做好出发的准备!”
石二恭敬地应道:“是,少爷!我这就去集合秦铁柱和亲卫小旗。”得到李三一的指令后,他转身匆匆退出了房间。
不一会儿,前来报信的人被带到了大厅。此人乃是赵智手下的林丰伍长。说来也巧,这林丰同样来自双河镇,因在此次训练中的出色表现而被李三一慧眼识珠,提拔为伍长。其实,此次被确认为伍长的大多数人,之前都曾跟随李三一在张家镇的甲字烽火台一同战斗过。一方面,由于他们此前所积累的分数依然有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经过长期的共同训练,彼此之间早已非常熟悉,行动起来自然能够快速响应、配合默契。
伍长林丰将那件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其内容与之前石二回来禀报的如出一辙。李三听后暗自思忖,心想多半是威国那帮家伙趁着夜深人静之时前来偷袭营帐。照此情形来看,此刻或许已有逃兵朝着东边逃窜而来,保不齐还会侵犯边境地区。
想到这里,李三当机立断,转头对着林丰吩咐道:“我即刻率领众人前去增援赵智小旗,你则继续带领所部人马前往胭脂城向守备大人如实禀报此事。待完成任务之后,一刻不停地径直赶往赵智小旗那里一起战斗。”
“遵命,总旗大人!”林丰应声道,并在得到具体方位指示后,旋即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兵们再度启程,向着胭脂城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李三走出大厅,只见秦铁柱及其亲卫队早已严阵以待,整齐地排列在原地。此外,马七娃和郭阳二人听闻外面的动静,也匆忙赶来看看。
于是,李三一迅速而简洁地将所发生之事向身旁的两人进行了详细通报。他面色凝重,目光锐利如鹰隼,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命令道:“秦铁柱小旗,你们随我一同前往前方。马七娃小旗,留下两名伍长负责看守营地。其余众人则分别编入三个烽火台执行勤务,一旦发现有人靠近烽火台三十丈范围内,立刻予以射杀处置!另外,郭阳小旗需全天候保持全副武装状态,并进行不间断的巡逻行动。倘若遭遇战事,务必迅速前来支援!”
“遵命,总旗大人!”三人齐声高呼回应,声音响彻云霄,显示出他们坚决服从命令的决心与勇气。
李三一率领着自己的亲卫队以及秦铁柱所属的小旗队伍,风驰电掣般向着赵智小旗所在的那片茂密树林疾驰而去。马蹄声如雷,扬起阵阵尘土,仿佛一条黄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没过多久,他们便抵达了目的地。只见赵智早已等候在此,见李三一等人到来,他赶忙迎上前去禀报情况:“总旗大人,截至目前为止,已有九波逃跑的士兵从此处经过,人数最少时有三五个,最多时甚至多达十来个。”
李三一微微点头,表示了解状况,接着果断下令:“好,既然如此,从即刻起,我们绝不再放过任何一名逃兵。赵智、秦铁柱,你们二人率领手下分别埋伏于道路两侧,主要使用弓箭和弓弩进行远程射杀。待敌人接近后,长矛手立即冲上前去清理战场并处理善后事宜,盾牌手要时刻守护在长矛手身前,确保他们的安全无虞。”
李三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地关注着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并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自身经验,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制定出了应对之策。来到马坊镇已然将近一月之久,这段时间里他每日都组织众人进行严格且高强度的训练,而如今终于到了一展他们真正实力的时候!
“是,总旗大人!”听到命令后的两名下属齐声应答道,随后便分别带领着手下的士兵按照既定计划行动起来。李三一则站在赵智身旁稍靠中间的位置,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整个战局的发展态势。
一切都进展得异常顺利,仅仅只用了一个时辰左右,他们这边就成功地射杀了二十六名大夏国的将士。其中更有两名乃是统领百人队伍的百夫长,不过其中一人极其狡猾,竟然佯装死亡企图蒙混过关,但最终还是被眼尖的长矛手给识破了诡计。只见那五名长矛手相互配合默契十足,齐心协力之下方才将这个装死之人置于死地。经此一役后,所有人在清理战场时都变得愈发小心翼翼起来,每当靠近一具尸体之前都会先用手中的长矛从其脖颈处猛地一刺贯穿而过,确定对方真的已无生机之后再去收拾整理这些尸首。
战场,那可是所有军武之士梦寐以求又心生敬畏之地。在这里,每一刻都充满着生死较量与瞬息万变,而它恰恰又是让人成长最为迅速的摇篮,但同时,这里也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恐怖深渊。
短短一个时辰之内,战场上竟然就有将近两千支箭矢如飞蝗般穿梭而过。要知道,这当中的绝大多数战士可都是初次踏上这片血腥的土地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此之前或许还只是在家乡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如今却已置身于战场之中。
其中有一名士兵不幸受了伤,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之所以会负伤并非是因为敌人的精准射击,而是由于对方的弓箭手一时失误将方向射偏所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被射出的箭矢大多都能够得以回收再利用。无论是空旷的地面,还是那些横七竖八倒卧着的尸体旁,只要仔细搜寻一番,总能发现一些可以重新投入战斗的箭矢。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火的洗礼,这支军队将会逐渐适应这种残酷的环境,并不断积累经验、磨练技艺。相信假以时日,他们定能从初出茅庐的新兵蜕变成身经百战的铁血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