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胡县令对武阳几人照顾极为周到,除了平日里按时送来的膳食,每当武阳等人有需求时,胡县令便亲自派人前来安排。大堂里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许多,武阳从未见过胡县令如此宽松一面。这个一直严肃稳重的县令,似乎此刻也感到了一份从未有过的放松。
隔天一早,胡县令就派人来请武阳六人前往县衙。
县衙大堂内,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氛,武阳、赵甲、钱乙、孙丙、李丁、谢戊六人步入大堂,正如预期,他们被胡县令派人召来。目光扫过大厅,众人的目光凝聚在一名身着华贵官服、神情威严的男子身上。这名男子面容冷峻,气度非凡,此人就是楚烈国派来的钦使。
“武阳兄弟,快请进。”胡县令立刻迎上前,微微躬身,语气中充满了敬意。此时的胡县令,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平民县令的轻松,眼中闪烁着一抹期待的光芒。
“多谢胡县令。”武阳点了点头,随即带领赵甲五人入座,众人依照礼仪,一一站定。
钦使此时也站起身,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开口:“方中县的诸位,今日我奉大王之命,前来宣读王诏。”他的声音清晰而高亢,宛如晴空中的一声雷霆,震得在场每个人心中一震。
“请。”胡县令急忙领命,随即与在场的所有人一同跪下。
钦使神情威严地低下头,翻开手中的卷轴,开始宣读王诏:“楚烈大王诏曰:方中县胡秋忠勇,治县有方,剿匪有功。特此表彰,任命为化州郡郡丞,并继续担任方中县县令,任职期间,节制一切军事、民政事务,统领方中一带,保卫百姓,维护治安。”
胡县令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喜色。他急忙跪下,更加恭敬地说道:“谢大王!谢大王!”
钦使接着抬起头,继续朗声宣读:“另,方中县有勇士武阳,英勇过人,统率有方,历经数次战斗,助方中县剿匪,建战功,特此任命为方中县统领,负责带领军士镇守方中县,保护百姓,打击不法分子,维护一方平安。”
武阳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心中不免有些惊讶,他原本没有想到会得到如此重的任命,眉头微微皱了皱,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赵甲、钱乙等人,看到他们的眼中都带着显而易见的欣喜之色。武阳虽然有所准备,但心中仍难掩激动之情。此刻,他低下头,躬身行礼:“谢大王!”
钦使点点头,继续宣读:“此外,赵甲、钱乙、孙丙、李丁、谢戊五位壮士勇猛果敢,立下赫赫战功,特此任命为伍长,协助武阳统领方中县的军事。”他说到这里时,特意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从今往后,诸位勇士皆可统领各自手下,继续扞卫方中百姓的安宁。”
“谢大王!”赵甲等五人齐声高呼,跪地谢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笑容,尤其是他们,原本在刘蜀只是普通的士兵,没想到楚烈国会被如此重用,晋升为伍长,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阳的心情也稍微平静了一些,看着跪在地上的赵甲五人,他不由得感到一丝责任的沉重。
钦使终于宣读完王诏,轻轻一挥手,“众位平身。”随即,他看向胡县令:“胡县令,听闻方中县近来多有山匪作乱,剿匪虽有成效,但局势依旧不稳,大王已命令继续加强剿匪力度。请胡县令与武阳统领精心安排,确保方中县安定。”
胡县令立刻点头:“钦使大人放心,属下必定竭尽全力,扞卫方中县的安宁。”
钦使微微一笑,随即转向武阳:“武阳统领,我也听闻你为人智勇双全,敢于挑战山匪,希望你在此职位上不负使命。”他眼神炯炯有神,似乎早已洞察一切。
武阳轻轻一拱手:“钦使大人过奖,武阳定当全力以赴,扞卫方中县的安宁!”
钦使点了点头,满意地看了一眼在场众人:“既然如此,我也希望未来,方中县能更加安定,百姓能更加富裕,能在大王的庇佑下,享受安宁的生活。”
接着,钦使转向胡县令,言辞更加温和:“胡县令治政有方,今日王诏中提及,特许你进一步升任化州郡郡丞,愿你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继续为方中县的安定做出贡献。”
胡县令此刻心中的激动已无法掩饰,脸上带着微笑,双手合十,恭敬地答道:“谢大王恩赐,谢大王恩赐!”
钦使一笑,随即站起身:“既然如此,我就不再耽搁诸位。胡县令,既然你已经升职,这些天辛苦了,我也受命为大王带来些许馈赠。”说罢,他挥手示意随行的侍卫,立刻搬上来几大箱银两和珍贵的礼品。
“这是大王对你忠诚的奖赏,请胡县令笑纳。”钦使轻声道。
胡县令受宠若惊,连忙站起身,双手捧起礼物,深深一拜:“谢大王恩赐,谢钦使。”
钦使微微颔首,看向在场的所有人:“今日所赐,不仅是王赐,也是你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各位在以后继续努力,大家同心协力,共同为大王效力。”
在这喜庆的气氛中,胡县令感慨万分,而武阳等人则心头激动,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钦使大人,远道而来,实在是辛苦了。”胡县令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丝毫不失热情,“本县虽地处偏远,但也尽力为您安排了些许简单款待,还请大人不必见外。”
钦使眼中闪过一抹满意的神色,轻轻摆手:“不必多礼,胡县令治县有方,方中县百姓安居乐业,听闻此地民风淳朴,我自然要来一叙。”
胡县令见状,立即指示家丁安排酒席,笑着对钦使道:“大人劳累一天,一定饿了,且请随我们共饮一杯。”
酒宴在热烈而礼貌的氛围中进行,大家举杯共饮,气氛渐渐放松。钦使与胡县令谈论着方中县的治理,时不时投去几句赞许。武阳和赵甲五人虽是座上宾,但也只是静静听着,偶尔回应几句,以示尊重。
饭后,钦使准备离去时,胡县令命人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放着几枚金银珠宝,送到钦使面前。
“这些微薄之物,实在不足以报答钦使大人的辛劳,但若钦使不嫌弃,便请笑纳。”胡县令恭敬地说道,语气依然谦卑。
钦使并未拒绝,微微一笑:“胡县令心意可嘉,这些不过是区区小事,且不必过于见外。”
“下官一点心意,还望钦使大人莫推辞。”
随即,钦使大人起身,对胡县令一拱手:“既然如此,那便多谢胡县令的盛情款待,日后想必胡县令定会大有成就!”
说完,钦使便告辞离去,身后跟着几名侍卫,消失在县衙的大门之外。
待钦使离开后,胡县令依然显得非常高兴,他转过身来,对武阳六人道:“诸位辛苦了,感谢你们在这次行动中的大力协助,尤其是武阳,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方中县能有你们,实乃幸事。”
武阳微微一笑:“胡县令过奖了,若非有您的支持,我们如何能顺利剿匪?”
“我们只是各司其职,大家同心协力罢了。”胡县令谦虚道。
武阳点了点头,心中却并不完全轻松。他知道,方中县的平安只是暂时的,眼前的这一切,也许只是表面上的和谐。若干年后,这份荣耀是否能继续维持,谁又能预料?
“胡县令,”武阳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有件事我们也得先行告知您。我们六人需要回幽岷山一趟,向师傅杨不拙复命。”他没有直接说原因,因为他明白,胡县令也并未对此有过多的疑虑。
胡县令显然并没有反对,他微微一笑:“嗯,我听说杨不拙先生可是一位非凡的高人,既然你们去向他复命,自然是需要些时间。若你们一切顺利,尽早归来便是。”
武阳和赵甲五人相互交换了一眼,心中明了。“多谢胡县令的理解。”武阳拱手行礼,“我们定会尽快赶回来,协助县令处理余下事务。”
“好,既然如此,你们便赶紧去吧。”胡县令爽快地答应了,“我会安排好一切,你们放心。”
武阳、赵甲、钱乙、孙丙、李丁和谢戊这六人,从方中县忙碌的事务中抽身而回,踏上了通往幽岷山的归途。一路上,武阳的心情一直较为平静,然而他知道,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才只是一个开始。
在山路上行走了整整一天,六人终于到达了幽岷山脚下。熟悉的山景、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天色渐晚,渐渐转入夜幕,幽岷山的巍峨显得愈加深沉与安静。
这一次,武阳心中所怀的,不仅是对任务的完成的满足,还有对未来的深思。进入山中后,六人一路无话,最后还是来到了杨不拙所在的那座简朴的草屋。
屋内,杨不拙正在案前研读古籍,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悠远与睿智。看到武阳他们进来,杨不拙微微抬起头,眼神依然清澈,仿佛早知他们归来。
“回来了?”杨不拙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如何,方中县的事情处理得如何?”
武阳拱手道:“回禀师傅,刘师爷与刘小川已被问斩,方中县的山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胡县令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而我与赵甲五人也受到了表彰,被任命为方中县的统领及伍长。”
杨不拙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武阳身后的人,见赵甲五人也都面带笑容,神情中透露出一丝自信,便轻轻点了点头。
“不错,方中县的剿匪任务,你们办得不错。胡县令虽有治县之能,但若没有你们的助力,恐怕也难以收获这样的功劳。”杨不拙话语中带着一丝欣慰,“这些年,方中县的山匪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你们的表现让朝廷对方中县的治理大为改观。”
武阳低头沉默了片刻,忽然抬起头来:“师傅,我们做的这些,确实让方中县迎来了平安,但我心中始终有一个疑问。如今我和赵甲五人都受到了重用,且已在朝廷上有了一定的位置。可我们终究只是外来之人,纵使我们在方中县立下赫赫战功,但这一切,究竟能持久吗?还是说,这只是一步棋,之后的路,才是最为关键的。”
杨不拙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他坐下:“你这话说得极是。如今的局势,确实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但同样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他顿了顿,看着武阳的眼睛,“你想得很周到。方中县的任务完成了,但它并非你们的终点,或许也不是你们唯一的归宿。你们的历练,才刚刚开始。”
武阳不禁皱了皱眉,似乎没有完全理解师傅的意思。杨不拙继续说道:“你们这些人,都是极具潜力的年轻人,方中县虽好,但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你们的目光不应局限于此。如今你们都已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接下来的道路,应该是更宽广的。”
武阳心中猛地一动,突然明白了师傅的意思。杨不拙接着说道:“既然大势所趋,你们不妨去方中县闯一闯,经历更多的风雨,锻炼你们的勇气与智慧。等你们的历练足够成熟,再去做更大更远的打算。”
武阳思索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师傅的意思,我明白了。是时候给自己和这些兄弟们更多的机会了。若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干,或许我们真的能做出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他看向一旁的赵甲、孙丙、李丁、钱乙、谢戊几人,发现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那是一种渴望挑战、渴望成长的目光。
“既然如此,我们便继续前行。”武阳微微一笑,语气坚定。
“好。”杨不拙点点头,语气依然温和,“此行,你们若能成功,必定会为将来积攒更多的经验与声望。不过,一切都需小心应对。记得,你们的根在蜀地,等到积攒够足够力量之时,便可重归刘蜀。”
武阳深知杨不拙的良苦用心,他深吸一口气,做了一个深深的鞠躬:“师傅,弟子明白。”
夜幕渐深,幽岷山的寂静被寒风吹拂,篝火依然在屋外闪烁。武阳与赵甲五人并没有急于出发,而是决定在这里再歇息一晚。次日清晨,他们将告别杨不拙和杨元昊,踏上新的征程。
这次告别,并不代表永远的离开,武阳心中清楚,想要重归蜀地,自己必须要还经历不断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