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荒唐”。
可越是回忆李暄之前做的种种怪事,就能感受到越发强烈的违和感。
再加之他的系统,甚至连穿越去明末,延寿这种事情都能办到。
李暄会有那么一个系统似乎便不是没有可能了。
“这小子,不会真和咱一样有个系统吧?”
朱元璋盯着李暄看,心里越发的怀疑了起来,旋即开始试探:
“你若是不能及时给咱赚来十万两白银,那便是欺君之罪!按大明律当斩!”
李暄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嘴角控制不住的扬了起来,虽然马上就装出了一副害怕的表情,但没能逃过朱元璋的眼睛!
朱元璋又说:“不过,咱并非嗜杀之人,不至于真因为这点过失就要砍你脑袋,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若是没把事情办好,咱就打你三十大板!让你在床上躺上半个月,免得以后再有人敢随便在咱面前大放厥词!”
话音一落,李暄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僵硬。
朱元璋见状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这反应……不会有错了,这小子就是想死在咱的手上!莫非真给咱猜中了,他也有个系统?
朱元璋心里犯起了嘀咕,虽然没有证据,没法完全确定,但李暄有系统的可能性绝对是存在的!并且不算小!
“不管是不是咱想的那样,李暄的能力做不得假,他对咱的大明相当重要,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他若是想死,咱都不能让他如愿!回头咱就让蒋瓛安排一些人手去盯着,免得发生意外。”
想到这,朱元璋转头问:
“方孝孺,傅友文,咱前些天让你们去想一下废除八股后,科举增设实用学科之事具体施行的细节,你们想的如何了?”
方孝孺道:“臣与方公昼夜焦思,筹得两策,恭候陛下圣裁。”
旋即将他们想出的两个对策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罢,发觉这两个方案一个完全偏向于儒家,即便完全没学过任何实用学科,只要四书五经上的造诣足够深,也能照常中举,改了和没改区别不大,另一个稍微好些,不过也大差不差。
“李暄,你怎么看?”朱元璋问。
李暄不假思索道:“这两个对策都不行,依臣之见,儒学四书五经,只能算是科举中的一个科目,如果除了儒学之外什么都不会,那就应该直接淘汰!”
“他的话你们两个也听见了。”朱元璋对方孝孺说:“咱再给你几日时间,你的答案若是不能让咱满意,那这件事你也别掺和了,咱一并交给李暄处理。”
方孝孺闻言惊出了一背的冷汗,这事要是交给李暄去办,那他们儒家岂不是完蛋了?
“臣遵旨!臣定不负圣望!”
“好了,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
东宫。
朱允炆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心里非常的焦躁。
“先生,皇祖父明显动了立四叔为储君的心思,我该如何是好啊?”
“殿下别急!”黄子澄道:“皇上只是一时间被李暄的妖言影响罢了,皇上的心还是向着殿下的!只要殿下在皇上面前好好表现,储君的位置依然是殿下的!”
朱允炆期待的问:“我该怎么做?先生可有主意?”
“让我想想。”
黄子澄绞尽脑汁的思考。
过了会,有些等不及的朱允炆说:“按那李暄的意思,我文治武功都比不上四叔,所以四叔更适合当皇帝,那,我找个机会在皇祖父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文治武功,好让皇祖父知道我不输四叔!”
“不可!”黄子澄矢口否决。
朱允炆不解:“为何?”
黄子澄有些尴尬地道:“这方面……殿下的确不如燕王。”
“那李暄说的不就没错,我根本就比不上四叔吗?”
朱允炆急的都快掉眼泪了。
黄子澄连忙安慰:“殿下之所以比不过燕王,是因为殿下年幼!所以皇上也不会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就轻视殿下,皇上之所以会被李暄蛊惑,我想是因为李暄提到的削藩的事。”
“削藩?”
“对,多半是这样!所以殿下无需与燕王比文治武功,只需要在皇上面前展现自己的孝心,仁德,让皇上知道,殿下把藩王们当做一家人,根本就不可能和李暄说的那样,对藩王下死手便可!”
“那,我该如何做?”
“再过几日就殿下二皇叔秦王的诞辰,殿下为秦王准备一份厚礼,然后差人大张旗鼓的送过去!还有就是燕王,看燕王刚刚在奉天殿的表现,足以见得他对皇位兴趣不大,这几日殿下有空就去拜见燕王,与燕王处好关系,承诺继承大统之后,会予燕王诸多好处,让燕王站在我们这一边,请求皇上立殿下为储君!如此双管齐下,任那李暄再如何巧舌如簧也奈何不得殿下地位分毫!”
“妙哉!”
朱允炆脸上浮现喜色。
紧绷着的心弦松弛了些许。
与此同时。
应天府,某处皇家别苑。
朱棣正在给妻子徐妙云写信报平安。
一开始只报平安,说很快就能回去。
但考虑到徐妙云没那么好骗,便把信撕了重写,将自己的真实处境简单说了一下。
朱棣把信装好准备送走,但又犹豫了。
他在院中枯坐了许久,在信中加上了一些内容,叫徐妙云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姚广孝,问一下姚广孝,自己该如何是好。
再次把信蜡封,朱棣吹了声哨子,将自己圈养的信鸽唤了下来。
“王爷。”此时有个仆人走了过来。
“何事?”
“允炆殿下差人传话,他已经备好了酒菜,今夜要为王爷接风洗尘,希望王爷能够赏脸。”
燕王何许人也。
都用不着多想,马上就猜出了朱允炆打的什么主意。
他眼中悄然闪过不屑之色,李暄说的没错,如果是朱标的话,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但朱允炆,他还真不是很瞧得起,他敢说,十个朱允炆绑在一起也比不上他一个人。
不过,现在的朱棣非常担心一件事,朱元璋把自己留在应天府并非是因为在继承人的选择之中摇摆,而是在……试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