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早朝开始。
不等其他人说话,朱元璋就对着文武百官说:
“咱昨夜深思熟虑,发觉李爱卿说的不无道理,“八股取士”的确弊端颇多,是该改改,谁有好的建议,且说与咱听听,只要说的有理有据,都有赏。”
话音一落,朝中文武百官互相交换了个眼神,皆是在小声嘀咕:
“果然如此啊。”
其中不少人都朝李暄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哥们!你要飞黄腾达了!
然而李暄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我飞你老母啊!!!
他整个人都麻了,心里仿佛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还特么真把他的谏言听进去了?
洪武大帝什么时候变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了?
李暄欲哭无泪。
不过马上重新振作起来。
朱元璋这次放过了自己,还给自己升官完全是意外!
他下次说点更过分,更激进的话,就不信朱元璋能每次都能闻过则喜。
“谁有好的想法?”朱元璋再次发问。
群臣议论纷纷,但无一人敢应声。
朱元璋目光停在了李暄的头上:“李爱卿,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你说说,该怎么改才对。”
李暄巴不得胡说八道一通,比如科举就是垃圾制度,应该遵从孔夫子的看法,恢复周朝礼制,所有官员都世袭罔替!
但这样做最多挨一顿揍,就算被赐死了,也未必算“合乎情理”,保不准会白死,李暄可不敢赌。
不过,说实话可并不意味就一定安全了,李暄可是很清楚,历史上的张局正是怎么死的,现在,他准备学习张局长,并且超越张局正!
于是,只好回忆了一下读书时候学过的历史知识,借鉴前人经验,开口说:
“臣有三条建议,其一,?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既在科举之中,让考生回答,与政治、经济、军事相关的题目。
其二,减轻儒家四书五经在科举中的比重,增加实用学科考试,如算学、格致、天文、地理、军事,如此,方可避免科举选中的人,皆是黄大人,齐大人那样只会纸上谈兵的腐儒。
其三,由朝廷出资,在全国各地开设新式学堂,学堂可分小学,中学,大学,教授儒学与实用学科,学员入学满固定年数后,可参与类似于科举的测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部分可升入更上一级的学院,能考上大学,并得到认可的人才,可免去科举,直接入朝为官,并逐步增加新式学堂,令其慢慢取代科举的地位,最终废除科举!”
话音落下,奉天殿之内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爆发出了激烈的议论。
支持的,一个没有,除了那些根本没读过几年书的淮西武将之外,大多都十分的愤怒。加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实用学科,那不就是明摆着在打压儒家,让儒家失去独尊的地位吗?
黄子澄和齐泰额头青筋暴跳。
他们终于明白了李暄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针对他们。
这家伙,针对的其实不是他们,是整个儒家!
“住口!”黄子澄站了出来,大声呵斥:“崇儒重道,乃是陛下所留,书写于《大明律》之祖训!四书五经乃是儒家道统核心,八股文以亚圣朱熹注解为纲,乃代圣立言之规范,减轻四书五经比重,背弃孔孟,乃动摇国本之举!”
齐泰气势汹汹道:“算学?天文?不过是一些术数小技罢了!学之何用?圣人言,君子不器,增设所谓实用学科,完全是以器乱道!你想做什么?想让我大明天下大乱不成?臣斗胆请陛下诛杀此撩!”
“臣附议!”
“臣附议!”
两人话音落下,便引起了奉天殿之中全部文臣的一致认可。
此时,方孝孺站了出来,道:“李御史所言有一定道理,但李御史可曾想过,举办新式学堂需要多少银子?我大明是否能拿的出来?若是强制推行,举办新式学堂的成本终究会落在百姓头上,劳民伤财,再者说,增设使用科目考试,考生答卷之好坏该如何评判?考官无据可依,便会给别有用心之人贿赂,舞弊的机会。”
又是一票人连连点头,表示说的有道理。
而着急回家的李暄是一点都不带怂的。
毫不客气的怼了回去。
“所以我才说,你们这些腐儒屁用没有啊,没银子?想办法赚银子不就是了?你们的脑袋难道是个摆设不成?
还说什么祖训,祖训谁写的?不就是当今圣上吗?圣上想改改祖训有什么问题不成?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说什么,背弃孔孟是动摇国本。
宋朝尊儒道吗?尊,结果呢?被元鞑子给灭了,是谁驱除鞑虏,复我山河?是陛下,是随陛下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军们!而元鞑子祸害我大好河山的时候,你们这些腐儒在做什么呢?哦,跪在地上,恭迎新天子入主中原,你们到底哪来的脸说背弃孔孟会动摇国本?就算你们这些腐儒死光了,有陛下在,大明也乱不了!”
话音一落,奉天殿之中那些文官相继红温,若不是朱元璋在,此时只怕已经撸起袖子,冲上去给李暄两拳了,就连都察院的那些言官脸色都极为难看。
而奉天殿另一侧,那些淮西武将们则是直呼骂得好!不少人看李暄的眼神颇都为佩服,李暄道出了他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你这乱臣贼子!”
黄子澄给气的直哆嗦,一边给朱元璋磕头,一边愤怒的说:
“请陛下诛杀此撩!他不死,将来贻害无穷!”
朱元璋心中对李暄的那些建议,却有颇多认可的地方。
实际上他也特别不喜欢儒家的那些人。
但儒家的势力在中原王朝之中根深蒂固,想要把李暄提的那三个建议变为现实何其艰难?
哪怕是他,实际推行法家治国的同时,也要标榜“恢复汉制”,表面上仍尊崇儒家。
若是真立刻就按照李暄说的去改,儒家的那些人,怕是全得造反。
但……
不改,也是绝对不行的。
朱元璋已经亲眼看过了明末的惨状,见识八股取士制度下,儒家那帮腐儒,有多么无能。
于是。
朱元璋打算来个避重就轻,顺便做一做,一开始就打算要做的,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李暄,你刚刚说没银子去赚便可,可是对赚银子颇有心得?”
李暄有些没搞懂朱元璋什么意思,顺势点头。
“自然。”
朱元璋道:咱今儿个就考考你,看看你是真有本事,还是光会吹牛。
要是将来有一天,咱大明外头有强敌围着,里头天灾不断,乱民聚而成匪,国库里的银子只够勉强维持开销,可皇帝却听信谗言,把商税全给废了,以至于每年税收从两千万两,一下子掉到不足五百万两,连边军的饷银都发不全。你说,皇帝该咋办,才能在短时间内筹到足够的银子去赈灾,去维持边关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