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暄的声音在奉天殿之中回荡,朝中文武官员皆是听的头皮发麻。
他们用眼角余光瞥见朱元璋表情阴沉,便不约而同的迅速将头低下,不敢作声,暗暗在心中道:李暄这狂妄之徒,这回十死无生!
就连黄子澄,齐泰这两个被李暄暗讽的体无完肤的人都懒得去说什么。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李暄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虽然还没立皇太孙,可大明谁会不知道朱允炆就是未来的皇帝?
李暄将朱允炆骂的一无是处,猪狗不如,即便是出于维护皇家的颜面,朱元璋也不可能容得下他!
果不其然。
仅仅是片刻的沉默过后朱元璋就雷霆大怒:
“放肆!李暄,尔这竖子竟敢妄议天家血脉!用腐儒误国污、允炆德行?允熥生母早薨,吕氏扶正多年,尔此刻翻旧账,是要挑动太子妃母族相争么?这便罢了!咱可以不与你计较,可你竟敢污蔑老四谋逆?咱的骨肉岂容尔在此离间?来人!”
话音才落,锦衣卫就鱼贯而入。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将这狂徒押入诏狱!择日,问斩!你不是要死谏吗?咱成全你!”
说其他的,朱元璋都能看在李暄能力的份上忍了,但污蔑他儿子造反,污蔑他孙子会对他的宝贝儿子们斩尽杀绝,这已经触犯了护犊子的朱元璋的底线!
黄子澄等人面露喜色,心中激动不已。
李暄这王八蛋!终于栽了!
而李暄表面上愁苦,可心里却乐开了花。
嘎嘎嘎嘎!
成了!
小爷我成了!
终于能人头落地了!
为了坚定朱元璋弄死自己的决心,李暄在被拖走的前一刻还在大喊:“陛下!三思啊!臣死无妨,可若立允炆为储君,其有德无才,亲信文臣,大明江山必乱!”
不久,李暄的身影就消失在了奉天殿之中。
“退朝。”
朱元璋给气的没了谈论其他事的心情,转身就走。
回御书房的路上絮絮叨叨。
骂个不停。
已经过去了许久,李暄朝堂上说的那番话犹在耳边回响。
让他心情难以平复:
“崇祯那不肖子孙可是亲可和咱说过,允炆最后醒悟了过来,将黄子澄齐泰那帮误国的腐儒赐死!李暄那厮,满口妄语!虽有些小聪明,可恃才自傲,能力也不过尔尔!亏咱先前还想对他委以重任!”
这时候,蒋瓛犹豫了一下拱手拜道:“臣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怎么,你想为李暄说话?”朱元璋冷冷看着蒋瓛。
蒋瓛霎时满头大汗,慌忙摇头,解释:“自然不是!臣只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觉得有必要告诉陛下。”
“何事?”
“崇祯皇帝虽然说过黄子澄,齐泰等人被赐死,但没说到底是被谁赐死的,并且提起这件事的时候目光躲闪,不敢直视陛下,依臣多年刑讯犯人的经验,这种情况多半是有所隐瞒……”
朱元璋的表示瞬间凝固。
下意识的想把蒋瓛也拉出去砍了。
可只要稍稍去回忆当时的情景,就不得不承认蒋瓛说的没错。
“难不成……允炆真与李暄说的那般,听信了那帮腐儒的谗言,对自己的亲叔叔下手,并且最后还没有打过手里只有几百人的老四?这,这如何可能?就算蓝玉他们都死了,但朝廷再无人可用也有数十万大军!”
蒋瓛紧张的提醒:“陛下这是关心则乱,何必想那么多?明日一早去崇祯朝,直接当面问个清楚便是。”
“对,哎!真是年纪大了,连这都忘了!”
朱元璋拍了拍大腿,总算是反应了过来。
去一趟明末,不就知道李暄说的那些事情有没有发生了?
与此同时。
明末。
崇祯非常听话的按照朱元璋的安排去办事。
第二天一早,就在早朝上感谢了一番那些买房之人对大明的贡献。
紧接着立刻宣布,为了缓解前线战事,今日午时过后,将会在售房处开放一批新房的售卖。
换做之前,东林党的人估计得引经据典,抨击上这种做法几个时辰,直到崇祯收回成命方才罢休。
但这回十分罕见的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这让原本还有些忐忑能不能顺利将计划推行下去的崇祯无比感慨。
不愧是太祖!轻而易举就做到了他竭尽全力也办不到的事,把东林党的这些个王八蛋拿捏的死死的。
早朝过后。
崇祯立刻吩咐王承恩为今日中午的大戏做准备——找演员,哄抢新房,将房价提升至两万两。
王承恩前脚刚刚离开,朱元璋就出现在了御书房里头。
崇祯脸上浮现笑意,快步迎上前去,然而目光落在朱元璋阴沉的面容上时,心头猛然一沉。太祖眉宇间凝结着寒意,目光如炬,腰间洪武剑鞘与汉白玉栏相撞,发出刺耳的颤音,心情显然相当糟糕。
崇祯喉头滚动,脚步不自觉地放缓,一股不祥的预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皇祖,您这是怎么了?”
没理会崇祯的问题,朱元璋质问道:“上次咱提过的黄子澄和齐泰,还记得吧?告诉咱,他们是被谁赐死的!”
!!!
崇祯顿时紧张的不得了。
他想过这事情迟早会暴露,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前几天太祖还没往这方面去想呢,怎么会突然起疑心?
是不是有王八蛋和太祖说了不该说的话?
“额,这……”
崇祯支支吾吾,拿不定主意。
实话不敢说,假话也不敢说。
而朱元璋一看他这表现,就知道心里头的猜测八九不离十。
他咬着牙,一字一顿问:“告诉咱!你叫什么名字!”
崇祯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说出去,但也知道事已至此根本就瞒不住,于是缩起脖子,小小声回答:
“儿臣……朱由检……”
朱元璋曾为他的后代,制定过一套详细的取名规则。
长子朱标一脉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老四朱棣一脉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很显然。
朱由检并非朱标的后人,而是朱棣的十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