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问出来蓝玉就愣住了。
是啊,为什么对一个小女孩如此冷漠?
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
“这个我也不明白。”
徐妙锦:“……”
过了会儿,徐妙锦离开了凉国公府。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朝李暄家的方向走了过去,有些失落的自言自语:
“再留一日吧,等秦王的事情结束了我就回家去。”
“至于之后陛下若是赐婚……”
话说到这,徐妙锦忽然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嘀咕道:“我想这个做什么,以李暄的性格,肯定不会同意吧,陛下还能强行逼他娶我?”
……
与此同时。
紫禁城。
朱元璋将堆积成山的奏折处理清楚,疲惫地靠在龙椅上休息,今日烦心事颇多,以至于他连去宠幸某个妃子的念头都没有。
“老二的事,真就没有转机了?”朱元璋自言自语。
他思来想去,若是想保秦王,便只能动用作为皇帝的权柄,强行去赦免。
可那样,不仅他会在历史上留下污名,被李暄这样一搞,甚至还可能牵连马皇后。
对比秦王的性命,显然马皇后的名誉对朱元璋来说更重要。
但,这样的结果朱元璋不甘心。
他称帝数十年来,何尝在一个小小七品言官的手中,吃过如此之大的亏?
就在此时。
蒋瓛忽然来报,皇孙朱允炆求见。
“他来做什么?”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想让蒋瓛赶人。
“允炆殿下似乎是为了秦王的事情来的。”蒋瓛补充道。
“允炆……不,应该说是黄子澄他们,莫非又想到了什么馊主意?”
朱元璋闻言思索了片刻,让蒋瓛宣朱允炆觐见。
当听完了朱允炆的建议之后,朱元璋的眉头顿时拧成了一股麻花。
“你这办法,比上回的还要卑鄙。”
朱允炆立刻俯首道:“孙儿明白,但秦王与孙儿乃是骨肉至亲,孙儿何忍坐视秦王赴死?若是能救秦王,孙儿甘愿背负骂名,还请皇爷爷成全孙儿!”
御书房之中安静了许久。
朱元璋无悲无喜的声音响了起来:
“不,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
“孙儿叩谢天恩!”
朱允炆俯首又拜了一拜,旋即告退。
朱元璋望着自己孙子离开的背影,心中感受到了些许的欣慰。
朱允炆的办法虽然很是无耻,但无耻对于一个帝王而言并非是一件坏事。
至少学会无耻之后,朱允炆以后不至于再深信不疑地说出“国家内外交困,是因为天子个人品德有问题”这种蠢话。
“允炆这孩子,看来已经从老四和李暄的身上感受到威胁,黄子澄那帮子腐儒,也意识到若是再和以前一样,咱的心,会慢慢偏向老四,所以开始谋求改变,开始想法子讨好咱,证明自己不输老四,李暄,这并不是坏事,若是允炆真能成长起来,咱也就不必纠结皇位传承的问题了。”
话罢,朱元璋眼中又闪过了纠结之色。
储君的事情,事至如今,他依然没法下定决心。
……
同时。
离开御书房,回到东宫后,朱允炆脸上几乎同时浮现出了喜悦以及纠结两种神色。
“黄先生,皇祖父同意了。”朱允炆愁眉苦脸地说:
“但我完全看不出来皇祖的喜恶,皇祖若是觉得我如此做太卑鄙无耻,该如何是好啊?”
黄子澄立刻迎了上来,笑着说道:
“皇上若是觉得不妥,怎么会同意?即便为了救秦王不得不同意,也会大发雷霆的骂殿下一番,然后让殿下别去插手,亲自安排锦衣卫去操办,免得辱没了皇家名声才对。
皇上不仅同意,还让殿下亲自动手,这说明陛下十分满意殿下此计,并且,有通过这件事磨砺殿下的想法,所以殿下不必担心,放手去做便是!”
朱允炆脸上的担忧之色散了不少,但还是有些为难:
“可,先生自小就教导我,为人要怀瑾握瑜,光明磊落,我做出如此卑鄙,龌龊之行径,岂非有违先生教诲?还能算是一个君子吗?”
黄子澄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了尴尬之色,干咳了一声诡辩道:
“殿下并非为了害人方才去做那样的事情,而是为了挽救骨肉至亲性命于水火,方才不惜自污,此乃“?舍己成人”之举也!即便行为上有失偏颇,但依然算是大义!如何算不得君子了?”
朱允炆闻言,心里最后一丝犹豫也消失了。
他沐浴更衣,然后在黄子澄的陪同下悄悄往悦来客栈的方向赶去。
翌日,晓日初升。
紫禁城午门之前,数百个全副武装的禁军整齐排列,围出了一个差不多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
外面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人山人海,几乎看不见尽头。
“圣躬临御!”
随着大监的声音传出。
朱元璋从午门之中龙行虎步而出。
外面的百姓,将士,文武官员,立刻以大祭之时的礼仪,恭敬地行叩拜大礼,并高呼:“天辅有德,海宇咸宁!”。
“平身。”
朱元璋淡淡道了一声,转头吩咐:“将罪人朱樉押上来!”
“臣遵旨!”
蒋瓛拱手一拜,给了身边的锦衣卫一个眼神。
马上就有人朝着诏狱狂奔而去。
不一会儿,秦王就被五花大绑押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