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刻历,一九一八年,凛冬深锁的十二月三日。
王都普罗马克城,森严壁垒的军方参谋本部大楼,此刻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参谋本部战务部副参谋长,保罗·冯·杰西亚,那双锐利目光紧紧攫住摊开在桌面之上的战报,如同寒冰般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内的沉寂。
“西线战场的局势,总算……止住了继续恶化的颓势。”
他的话语,与其说是欣慰,不如说是带着一丝压抑至极的沉痛,仿佛在宣告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仅仅是暂时告一段落。
房间内,空气仿佛都因此凝固了一瞬,在座的军官们,无一不是帝国军方的中流砥柱,此刻却都如同被无形巨石压住胸膛,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杰西亚那单片眼镜下的面容,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更加棱角分明,他继续说道。
“虽说如此,战区的情况,依旧处于被敌方压制的泥潭之中,所幸的是,我方西南方面的大陆军主力,已经基本完成了集结部署。”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象征着西南方面军的红色箭头之上,略微停顿。
“只要等待后续的重新部署最终完成,春季攻势的作战计划,依然具备执行的可能性。”
话音落下,会议室内一片静默,只有众人压抑的呼吸声,在无声蔓延。
在座的参谋本部军官们,都是浸淫战事多年的精英,杰西亚的话,他们听出了弦外之音,帝国的战争机器,此刻已然运转到了极限边缘,每一个齿轮,每一根轴承,都发出不堪重负的悲鸣。
他们,或许已经触摸到了帝国战略内线的极限。
所谓战略内线,就是被动作战,意味着他们处于劣势,却也同时意味着,他们尚且在本国,亦或是在帝国行政区内作战,仍然占据着地利人和的一部分优势,然而,这份优势,又能支撑多久?
漫长的沉默之后,杰西亚再次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同冰冷的刀锋,划破了众人心中那层脆弱的希望。
“实际上,帝国目前的总体动员情况,只能用‘勉强完成’这四个字来形容。”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军官,语气沉缓而凝重。
“西方军区与南方军区司令,虽然都已递交了报告,声称能够按时完成兵力部署。”
“但是,根据我的个人推演和判断,这个时间节点,依旧潜藏着极其危险的变数。”
“……”
果然,已经到如此勉强的地步了吗……
在座的军官们,心头皆是一凛,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开始在胸腔之中蔓延开来。
“杰西亚少将,”一位略显年长的参谋军官,微微皱眉,斟酌着语气说道,“或许,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进一步下放军队的征召条件……”
“各地军校的学员培训时间,恐怕也需要再次缩减了。”
另一位参谋军官,也紧跟着提出了建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焦虑。
放宽征兵条件,缩减培训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在座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意味着兵员素质的进一步下降,意味着更多未经充分训练的年轻人,将被匆匆推上战场,成为消耗品一般的存在。
“咳咳……”
杰西亚轻咳两声,略微抬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
“诸位提出的这些建议,战务局自然早已纳入考量范围之内,然而,这些措施所能产生的成效,终究是太过缓慢,远水难救近火。”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仿佛在酝酿着某种重要的决定。
“在此,战务局不得不,再次正式提出一项,之前已经讨论过多次的报告。”
“战务局希望,能够建立起一支,能够真正意义上增强帝国快速反应能力的,直属部队。”
“这……”
参谋部的众人,闻言皆是一怔,一时之间,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杰西亚少将的话,已经非常明确,他所提出的,是要在现有的帝国军方体系之外,另起炉灶,建立一支完全隶属于参谋本部指挥的,独立部队,而不是归属于任何一个方面军,亦或是国王外卫队。
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
诚然,这样一支直属部队,一旦建立起来,必然能够极大地提升参谋本部对于战场局势的掌控能力,让各种战略战术指令,能够更加迅速,更加精准地传达和执行,从战术层面来说,无疑是一步妙棋。
然而,这毕竟是在帝国军部内部,另立山头,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这其中的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在帝国军方内部,各个派系林立,利益纠葛盘根错节,想要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强行插入一支全新的力量,其难度,堪比登天。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各怀心思之际,一道洪亮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在会议室内响起,打破了沉寂。
“作战局,赞成这项方案!”
声音的主人,是埃里希·冯·鲁登德夫,帝国军参谋本部,作战局副参谋长,一位在军方内部,拥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实权人物,与杰西亚堪称帝国双壁。
鲁登道夫粗犷的面貌下,语气符合其人设般相当有魄力。
“这支部队,必须具备极高的机动性,以及足以应对复杂战局的强大战力,否则,根本无法真正实现我们所设想的战略目标。”
有了作战局的明确表态,杰西亚的面色,终于稍稍缓和了一些,他面无表情地拿起一份文件,继续说道。
“既然作战局也赞同这个方案,那么,战务局希望,这份提案能够真正具备可行性,这就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更多支持。”
他抬起头,目光扫视全场,语气沉稳而有力。
“我们希望,能够以帝国未来可能面临的,两面作战,甚至多线作战的极端情况为前提,来重新审视,并论证这项提案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国防战略研究局?”
杰西亚的话,让在座的军官们,心头再次一凛,将未来的战略态势,直接预设为最糟糕的两面,甚至多线作战,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是有些悲观的判断。
要知道,帝国前期的战略方针,基本上都是以各个方面军为主导,各自发动攻势,参谋本部仅仅是在大战略层面,做出宏观指导。
这种模式,在帝国国力强盛,战线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尚且能够维持,可随着战线的不断扩大,战局的日益复杂,这种分散兵力,各自为战的模式,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尤其是在此次西线战场危机爆发之后,这种弊端,更是被彻底暴露出来。
分散兵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兵家大忌,然而,帝国如今面临三面战场的困境,战略资源捉襟见肘,兵力部署捉襟见肘,这种局面,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集中全部力量,优先击败一边的敌人,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另一边的敌人。
这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思路,自然是在开战之初,就已经制定好的,战略原则虽然简单明了,但是,想要真正实现起来,却绝非易事。
杰瑟夫,国防战略研究局副参谋长,一位更像是学者的中年大叔,气质儒雅的中年军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缓缓开口说道。
“我个人,并不反对战务局的这项提案,但是,从国防战略研究局的角度来看,我们实际上,应该尽量避免,让这支新组建的部队,过早地陷入双线作战的泥潭之中。”
“这岂不是与战务局所设想的,快速反应部队的战略定位,背道而驰了吗?”
鲁登道夫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似乎也同样赞同杰瑟夫的观点,他沉声说道。
“从作战局的角度来说,杰瑟夫说的没错,我们当前最需要的,是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在某一个战区,取得决定性的战略突破。”
“我们需要优先结束一场战争,而不是让一支新组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在各个战区之间,疲于奔命,四处奔波。”
“况且,就以帝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想要进行大规模的军队重新编制,谈何容易?各军区那边,恐怕也没有这样的兵力余裕。”
杰瑟夫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鲁登道夫的分析,他继续说道。
“在充分理解杰西亚少将的战略意图之后,并结合帝国目前所面临的复杂地缘战略因素,我认为,在现阶段,就仓促推行建立直属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仍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好吧,关于此事,这项议题,就暂时搁置到这里,进入下一个议题……”
杰西亚语气平静地宣布了会议的暂时性结果,仿佛对于这样的结局,早有预料。
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位战务部副参谋长,绝不会轻易放弃他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