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 1858 年 1 月,在泽许王国努力从战败阴影中挣扎起身的同时,遥远的印度次大陆上,局势也迎来了重大转折。东印度公司在泽许王国军事援助以及自身兵力的全力投入下,逐渐扭转了在莫卧儿帝国起义中的不利局面。
经过数月的激烈战斗,东印度公司的军队与泽许王国派遣的精锐部队紧密配合,对起义军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他们采用分兵合围、逐个击破的战术,逐步收复被起义军占领的地区。
在一场关键战役中,双方在德里城外展开了殊死搏斗。东印度公司的炮兵发挥了巨大威力,密集的炮火覆盖了起义军的阵地。泽许王国的军队则凭借灵活的战术穿插,打乱了起义军的防线。经过一整天的激战,起义军遭受重创,不得不放弃德里。
随着德里的收复,莫卧儿帝国起义的核心力量受到严重打击。此后,东印度公司乘胜追击,在接下来的几周内,陆续平定了其他地区的起义势力。到 1 月底,莫卧儿帝国的大规模起义基本被平定。
泽许王国在这场平叛行动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东印度公司以及英国政府的认可。东印度公司为了感谢泽许王国的援助,与泽许王国签订了一份新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在印度的贸易活动中,泽许王国将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并且可以在印度部分地区设立贸易据点。
林泽许对这份协议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泽许王国在国际事务中重新找回影响力的一个契机。他指示国内的商人积极筹备,抓住这个机会拓展在印度的商业版图。“我们要利用好这次机会,让泽许王国的经济在与印度的贸易中得到复苏和发展。”林泽许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道。
2 月,西伯利亚的寒风依旧凛冽,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却在他的官邸中策划着一场针对清帝国的阴谋。穆拉维约夫一直对中国东北的广袤土地垂涎三尺,他认为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需要这片土地作为支撑。
穆拉维约夫召集手下的将领和谋士,详细商讨如何迫使清帝国割让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清帝国如今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让他们自顾不暇,西方列强又在沿海地区施加压力,这是我们获取土地的绝佳时机。”穆拉维约夫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计划,首先是军事威慑。穆拉维约夫下令增派大量军队到黑龙江流域,在边境地区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展示俄国的军事实力。同时,派遣外交使团前往北京,向清政府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
俄国的军舰在黑龙江上耀武扬威,不断鸣笛挑衅。沿岸的中国居民人心惶惶,纷纷逃离家园。清政府得知俄国的举动后,十分震惊,但此时国内局势紧张,无力抽调大量兵力应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3 月,俄国的外交使团抵达北京,与清政府展开谈判。穆拉维约夫亲自率领使团,态度傲慢强硬。
在谈判桌上,穆拉维约夫毫不掩饰地提出:“清帝国应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割让给俄国,否则俄国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清政府代表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这些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绝不可能割让。”
穆拉维约夫冷笑一声,威胁道:“你们看看现在的局势,你们国内战乱不止,西方列强又虎视眈眈。如果不答应我们的要求,一旦俄国军队发起进攻,你们将无力抵抗。”
清政府代表据理力争:“我们虽面临困难,但也不会轻易放弃祖宗留下的土地。你们的要求毫无道理。”
谈判陷入僵局,穆拉维约夫见软的不行,便再次施展强硬手段。他下令俄国军队在边境地区进行小规模的军事挑衅,制造紧张气氛。同时,通过外交渠道向其他西方列强暗示,如果清政府不答应俄国的要求,俄国将支持列强在中国获取更多利益。
4 月,清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太平天国运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江南地区战事吃紧,清军主力大多集中在南方镇压起义。而西方列强在沿海地区的侵略活动也日益频繁,英法联军正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政府担心如果与俄国发生冲突,将腹背受敌。朝廷内部对于是否割让土地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大臣主张坚决抵抗,认为割地会有损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祖宗之地,寸土不让,哪怕拼尽全力,也不能让俄国人得逞。”一位主战派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
然而,更多的大臣考虑到现实的困境,主张妥协。“目前局势危急,若与俄国开战,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如暂且割让部分土地,以换取边境的安宁,集中力量应对国内和其他列强的威胁。”主和派大臣忧心忡忡地分析道。
最终,清政府在无奈之下,决定做出让步。咸丰皇帝无奈地叹息:“朕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委屈祖宗了。”
5 月,在穆拉维约夫的威逼利诱下,清政府代表与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清政府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 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同时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领土由中俄共管。
这一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纷纷表示愤慨,斥责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如此丧权辱国,实在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一位爱国志士悲愤地说道。
而俄国则欣喜若狂,穆拉维约夫因成功逼迫清政府割地,受到沙皇的嘉奖。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领土得到了极大扩张,其在太平洋沿岸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
泽许王国密切关注着这一事件的发展。林泽许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泽许王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召集大臣们商议:“我们要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同时也要寻找机会,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泽许王国继续努力发展国内经济,加强军事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试图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瑷珲条约》的签订,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