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的强硬指令下,俄罗斯帝国那29万大军如黑色的潮水,气势汹汹地向着清帝国边境席卷而来。而清帝国这边,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得知消息后,即刻调集52万兵力严阵以待。在清帝国统治者心中,天朝上国威严不可侵犯,岂容沙俄这般蛮夷肆意挑衅。
俄罗斯帝国第二十二路军在基里尔·尤苏波夫的率领下,如同一把尖锐的利刃,直插清帝国防线区域。俄军训练有素,装备着当时较为先进的火枪和火炮,士气高昂,一心想着为帝国开疆拓土。
当双方军队在一处开阔的平原地带狭路相逢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与试探,俄罗斯帝国的线列步兵迅速整齐排列,迈着刻板而坚定的步伐,向着清帝国军队发起了猛烈攻击。他们手中的火枪喷吐着火舌,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呼啸着射向清方阵地。
清帝国军队虽人数众多,但在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上与俄军存在明显差距。面对俄军突如其来的攻击,清军仓促应对。爱新觉罗·奕山亲自督战,试图稳住摇摇欲坠的阵脚。然而,在俄军凶猛的火力压制下,清军的防线很快出现动摇。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清军士兵们挥舞着大刀长矛,怀着满腔热血勇敢地冲向俄军,但在对方先进的火枪射击下,纷纷倒下。俄军的火炮也不断轰鸣,炮弹在清军阵营中炸开,掀起一片片尘土和血肉。
奕山心急如焚,不断指挥士兵反击,可局势愈发不利。在激烈的交火中,清军伤亡惨重,仅仅这一轮交锋,就有2520人倒在了血泊之中。而俄罗斯帝国方面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严密的战术配合,仅损失了193人。
奕山看着眼前惨烈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艰难,但身为皇室宗亲,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绝不能轻易退缩。他大声呼喊着,激励着士兵们继续战斗。
消息迅速传回清帝国京城,爱新觉罗·奕詝听闻前线战事不利,龙颜大怒。他紧急召见朝中大臣,商讨应对之策。朝堂之上,气氛压抑而紧张。
“诸位爱卿,如今俄军来犯,我军初战受挫,该如何是好?”奕詝面色阴沉地问道。
军机大臣穆彰阿忧心忡忡地说:“陛下,俄军武器犀利,我军与之硬拼恐伤亡更大。当务之急,应派遣使者与俄方议和,暂避锋芒。”
“议和?哼!我大清乃天朝上国,岂有向蛮夷低头之理!”恭亲王奕欣气愤地反驳道,“我大清地大物博,兵多将广,定要让那沙俄知道我天朝威严!臣愿领军前往前线,与俄军决一死战!”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慷慨激昂地附和,坚决主张与俄军对抗到底,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与此同时,在俄罗斯帝国的营帐中,基里尔·尤苏波夫正在向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汇报战况。
“陛下,首战告捷,清军不堪一击。我军士气大振,是否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基里尔·尤苏波夫一脸兴奋地说道。
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坐在华丽的营帐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傲慢与贪婪。“继续进攻,务必尽快迫使清国割让土地。外兴安岭和外伊犁地区,绝不能放过!”
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在接到命令后,开始准备新一轮的进攻。他们加固阵地,补充弹药,磨刀霍霍,准备给清帝国军队更沉重的打击。
远在泽许公国的林泽许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展。他深知,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对远东乃至整个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泽许公国虽然暂时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但出于国际道义和自身利益考量,决定向清帝国伸出援手。
林泽许派遣使者带着泽许公国先进的武器样品以及军事技术资料,火速前往清帝国。使者到达清帝国京城后,请求觐见咸丰帝奕詝。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泽许公国使者恭敬地呈上礼物,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能够如何帮助清军提升战斗力。然而,奕詝却面带不悦,冷冷地说道:“我大清乃天朝上国,自有祖宗留下的兵法韬略,岂会稀罕尔等弹丸小国的东西。回去告诉你们国君,莫要再提此事。”
使者无奈,只能悻悻而归。泽许公国的善意援助就这样被清帝国以天朝上国的姿态断然拒绝。
林泽许得知消息后,不禁摇头叹息:“清国如此自大保守,恐怕在这场战争中要吃大亏啊。”但泽许公国并未就此放弃关注远东局势,依然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在远东的战场上,新一轮的战火即将点燃。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在为接下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清帝国抱着天朝上国的骄傲,决心凭借自身力量扞卫尊严;而俄罗斯帝国则野心勃勃,妄图一举拿下清帝国大片土地。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场战争究竟会走向何方,是俄罗斯帝国如愿以偿地割占大片土地,还是清帝国能在困境中凭借自身力量奋起反击,一切都充满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