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义循声望去,只见鄣县方向的官道上,有三匹快马疾驰而来。眨眼间,马匹就到了近前,袁义定睛一看,中间那人竟然是郡守府的一个仆役,而另外两人则是护院打扮,看起来颇为陌生。
袁义见状,连忙站起身来,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略显凌乱的衣服,然后高声回应道:“可是郡守有命令?”
那仆役此时也看清了袁义等人的状况,只见他们个个灰头土脸,衣衫褴褛,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而且,原本三千人的剿匪军此刻所剩无几,这让仆役心中暗自惊异于未来城的强大。同时,他也不禁为自己之前果断投降的决定感到庆幸。
仆役不敢多言,生怕被袁义看出破绽,于是他赶紧从身上摸出一封用火漆密封的军令,递给袁义。
袁义接过军令,小心翼翼地撕开火漆,展开一看,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十分复杂,既有苦涩,又有无奈。他悲叹一声:“大人的命令要是能早来一天就好了……”
袁义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他现在刚刚遭受重创,如果这道撤退的命令能提前一天到达,说不定他会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继续与敌人周旋。然而,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了。袁义对仆役说:“你回去禀报大人,马上回军!”想了一下又说:“这里的情况你如实说就是。”
龙森站在高处,目光凝视着前方滚滚的浓烟,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罢了,不必再去追赶了。逃走的人数并不多,最多不过七八百人而已。他们此刻想必已如惊弓之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了。”
龙森环顾四周,发现这山坡上并没有水源,想要灭火只能依靠泥土。于是他果断下令:“快!用土盖住这些树枝自然就会熄灭。”众人闻言,纷纷行动起来,用手捧起泥土,朝浓烟处扔去。
然而,灭火的工作进展得异常艰难。由于只能顺风灭火,逆风而行的话,浓烟会扑面而来,让人难以呼吸。再加上打仗时并没有携带太多铁锹等工具,灭火的效率更是大打折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不辞辛劳地忙碌着。终于,在经过半个时辰的努力后,火势逐渐减弱,浓烟也渐渐散去。龙森望着被扑灭的大火,心中稍感宽慰,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次火灾给他的军队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浓烟逐渐消散,落凤坡的景象展现在众人眼前,令所有保安军都瞠目结舌。放眼望去,整个落凤坡仿佛被死亡所笼罩,满地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所谓的“尸体”中,竟然还有许多人并未真正死去。
这些幸存者们的死状异常凄惨,他们扭曲着身体,面部因极度痛苦而扭曲变形,有些人甚至口吐白沫,地上还散落着不少呕吐物。这恐怖的场景让保安军们惊愕得无法动弹,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龙森见状,他扯开嗓子大吼道:“你们都傻站着干什么?这些人还有很多没死呢!赶紧把准备好的绳子拿过来,把他们都绑起来!记住,只要是活着的,一个都不能放过!这些可都是青壮劳力啊!”
说罢,龙森大步流星地走在最前面,毫不顾忌地用脚去翻动那些倒在地上的人,仔细查看他们中毒的情况。他要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对这些人进行救治,以及是否将他们绑起来。
浓烟中毒其实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轻症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中度加重症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治疗措施是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当然也有药物治疗办法,但龙森没有,只能在里面找那些轻度和中度中毒的人,将他们绑了,弄到通风的地方,侧卧着,尽快将一氧化碳排出。
龙森站在前方,对伤者进行诊断。他的动作迅速而准确,每一个判断都毫不犹豫。与此同时,身后的保安军们紧密配合,有的负责将伤者绑起来,有的则迅速展开救治工作。
起初,有几个亲兵试图紧跟在龙森身边,想要保护他。然而,龙森却果断地挥手示意他们离开,并说道:“这些人要是有能力杀我,早就趁乱逃出去了。你们快去帮忙救人吧。”
龙森的诊断方法简单而直接。他会用脚轻轻地将伤者翻转过来,然后观察伤者的反应。如果伤者还有一丝反应,哪怕只是微弱的颤动,龙森便会毫不犹豫地喊道:“绑了!”这时,保安军们会迅速将伤者绑好,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救治。这样的伤者通常还有较大的生存几率,基本上可以被救活。
然而,如果伤者完全没有任何反应,龙森则会冷静地宣布:“死的。”听到这句话,后面的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将死者搬到一个大坑前。实际上,有些看似没有反应的伤者其实还是有救活的可能的,但龙森深知这些人即使被救活,也极有可能会遭受严重的脑损伤,导致终身残疾或生活能力严重下降。因此,他决定不让这些人在痛苦中苟延残喘。
树木燃烧产生的浓烟虽然不如煤炭那般浓烈,但在龙大夫如此粗暴的诊断下,竟然仍有千余人幸运地存活下来。龙森凝视着自己一手造成的惨状,不禁深深叹息。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这一声令下,便让如此众多的生命戛然而止,不知那慈悲为怀的菩萨是否会怪罪于他。不过好在他又救下了一千多人,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功过相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