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在这个辖区内,个体之间进行交易时使用的是纸币,也就是货币符号,而当涉及到与辖区外的交易时,则使用实物货币。这种做法实际上切断了个体物资与外界的交易渠道,从而实现了对外交易权的垄断。
打个比方来说,假设有一个士族,他将自己的物资卖给辖区外的人,所得到的报酬是金银等实物货币。然而,当这个士族想要在辖区内购买其他物资时,却发现无法用这些金银来进行交易,因为在辖区内,只接受纸币作为交易媒介。
那么,这个士族就别无选择,只能将自己的物资卖给辖区的管理者,以换取纸币,这样他才能在辖区内与其他人进行交易。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就可以通过控制纸币的供应和税收等手段,来垄断交易权,进而掌控辖区内物资的流动。
然而,纸币流通并非无条件地顺利进行,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得以实现。纸币的流通主要依赖于国家的信用背书、法律强制以及广泛接受性这三个重要因素。
首先,国家的信用是纸币流通的基石。国家作为纸币的发行主体,其信用背书赋予了纸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人们之所以愿意使用纸币进行交易,正是因为他们相信国家会维护货币的购买力,确保纸币在市场上的价值相对稳定。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国家长期稳定的经济基础、健全的货币政策以及良好的财政状况之上的。
其次,法律强制是纸币流通的关键环节。国家通过立法手段明确规定纸币为法定货币,并要求在国内的经济活动中必须使用纸币进行结算。这种强制性措施为纸币的广泛流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纸币在市场上具有普遍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任何拒绝接受纸币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最后,纸币的广泛接受性也是其能够顺利流通的重要条件之一。除了国家信用和法律强制外,纸币自身的一些特性也使其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例如,纸币具有便捷性,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纸币的相对稳定性也使得人们在交易中更愿意选择它作为支付手段。此外,纸币的广泛接受性还与其在历史上长期作为主要货币形式存在有关,人们对纸币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习惯和依赖。
龙森如今对于鄣郡的掌控程度,也勉强称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决定强制要求辖区内的人们使用纸币,其实并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
关于纸币的信用背书问题,龙森手中所掌握的大量物资完全可以成为其坚实的后盾。这意味着,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内,纸币与物资之间能够实现自由交换,人们可以放心地使用纸币来购买所需的物品。只要这种交换关系能够得以维持,那么纸币的信用就不会轻易崩溃。
然而,仅仅确保纸币的信用还不够,还需要防止其他人轻易仿制纸币,以免造成纸币市场的混乱。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严密的防伪措施,确保纸币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从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龙森在第二天就开始着手设计纸币了。他深知,纸币的材质对于其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重要的防伪手段。
目前市面上的纸张主要以竹木纤维为原料,但龙森却有一个独特的想法——他打算采用棉花作为纸币的原材料。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棉花是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但实际上,最早传入中国的棉花品种是亚锦棉,它原产于印度。而在这个时代,棉花已经传播到了福建和四川等地。
早在之前准备制作硝化棉炸药时,龙森就曾让刘财去收集棉花。当时,他本以为秦末时期棉花尚未传入国内,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刘财竟然真的找到了棉花,并且还带回了不少棉花种子。这些种子都被交给了秦石,让他尝试种植。
这个图案设计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蕴含着龙森的深思熟虑。在图案的上方,清晰地写着“未来城城主府”这几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透露出城主府的威严与庄重。
而在图案的下方,则标明了纸币的面值。这些面值不仅用汉字书写,还同时用阿拉伯数字呈现,以确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轻松识别。
龙森稍作思考后,又在纸币的正面加上了拼音,在纸币的背面加上了英语,作为一种额外的防伪标记。
为了确保纸币的质量和防伪性能,印刷的母板采用了钢板雕刻技术。这种工艺能够制造出高度精细的图案和文字,使得纸币具有独特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在分色后,纸币进行了两次套印,这进一步增加了仿制的难度。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印刷技术无疑是非常先进的,几乎无人能够仿制出如此精美的纸币。
面值按照十元、五元、两元、一元、五角、两角、一角这样的面额设定。龙森是根据当前的口粮制度来制定兑换价值的,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口粮价值一元。至于如何计算发行量,他其实并不太清楚,所以他就干脆以自己手中现有的粮食数量作为发行的依据。如果发现不够用了,就继续印刷;如果发现多了,就回收一部分。
在后世的书籍中提到,应该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发行货币的依据。然而,实际上,又有哪个国家没有超发过货币呢?毕竟,主要还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发行量,国民生产总值只是一个参考指标而已,而且不能超发太多,否则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龙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时不设立银行。他认为目前的情况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金融体系,粮店和百货商店完全可以充当货币交换的渠道。这样一来,既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可以避免因银行体系而带来的人员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