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贵的动作也很快,第二天就找村长批了两块宅基地。
因为李云志说要开养殖场,所以这两块地基都很大,不过村里的地相对便宜,一共花了五十两银子。
当村长知道李富贵要买这么多宅基地的时候大吃了一惊:
“富贵啊,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
咱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虽然穷了些但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比什么都强。
你可不要为了一点银子就走了歪路呀。”
李富贵听到这话赶紧解释道:
“村长叔您说的哪里话,您可是看着我长大的,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吗?
这些银子都是志哥儿挣来的,他跟凝脂的徐东家做了一点小生意,赚了些银子。
志哥儿说我们现在住的院子是叔家里的,虽说叔疼我们,让我们不必着急搬出去,但是我们长期住在那里也不是办法。
所以手里有了银子,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先把房子盖起来。”
村长听到这话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
“志哥儿这孩子厉害了,居然能跟凝脂堂做上生意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不过有了银子你们也要省着点花才行,且记不要铺张浪费。
志哥儿是个明白人,也不是叔要赶你们出去,你们早晚是要有自己的家的。
也罢既然你们出的起这个银子,那我明天就去县里一趟,给你们办理红契,你们趁着现在天气还暖和,趁早把房子建起来。
到时候我喊上咱们村里的人给你们家搭把手。”
李富贵听到这话连连对着村长道谢。
村长的办事效率很高,第二天就送来了红契。
红契上写的是李云志的名字,这也是李富贵和杨春华商议好的。
一来这银子都是李云志赚来的,写他的名字理所应当。
二来他们也是害怕李老太太和李老爷子找上门来。
这宅子若是在李云志的名下他们可以拒绝让李老爷子和李富祥一家进门。
毕竟隔着辈分呢,而且儿子在没有让孙子赡养的道理。
很快李富贵家要建新房子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
而且李家要建的房子不是普通的茅草屋,而是青砖大瓦房。
村里虽然有几户人家住的也是青砖大瓦房,但是他们的青砖大瓦房不过是那么一两间而已。
李富贵家则是要建一水的青砖大瓦房。
而且他们把村东头的那片地都买了下来,足足花了五十两银子呢。
李富贵发财了,一时之间这个消息在李家村传的是沸沸扬扬的。
李老太太这段时间都不敢出门了,因为她一出门村里的那些老太太就围着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她们表面上虽然对她说着恭喜的话,但是谁听不出来那话里话外都是嘲讽的意味。
说她偏心,说她苛待二儿子一家,说她有福不会享。
一开始李老太太还不以为意,毕竟他的大儿子是童生。
将来若是考中个一官半职,那他就是官家老太太了,说不定将来还能做个诰命老夫人,这可是她一辈子的梦想啊。
可是最近村里闲言碎语说的多了她不由的也有些动摇了。
李富祥考了这么多年仍旧是个童生,她已经这个年纪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他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但是李富贵家现在的好日子可是现成的。
所以这些天李老太太一直情绪不高。
她懒洋洋的坐在院子里打盹,李富祥则摇摇晃晃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娘,我回来了。”
李老太太一个激灵顿时清醒了:
“你又出去花天酒地了,家里是个什么情况难道你不清楚吗?
你二弟一家已经分了出去,哪里还有银子供你和你那帮子同窗胡吃海喝。
你就不能在家里好好用功吗?
距离科考不过几个月了,你就不能在家里好好读书吗?
还有你媳妇又回娘家了,家里地里一堆活她是一点都不操心啊。
以前你杨氏在家的时候,家里地里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你再看看现在家里成什么模样了?乱糟糟的一团,难不成都等着我老婆的收拾吗?”
李老太太心里有气,逮着李富祥就是一顿输出。
李富祥见李老太太发火,酒也清醒了不少。
赶紧上前陪着笑脸:
“娘,您听我说,我是跟几个同窗一块儿出去了。
但是我们可不是单纯的花天酒地,我们是以文会友。
他们几个学问都是不错的,而且在府城里还有人脉。
这届的主考官跟他其中一人家有亲戚,向他透露了策论的题目。
我若是能跟他打好关系,他肯定会把这考题向我透露一二的。
我要是提前知道了考题,那就可以提前准备了,到时候这秀才和举人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等儿子有了功名,娘您可就是官家老太太了。
等以后儿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一定给您请封个诰命回来。
到时候您再风风光光的回村里,村里的那些老太太都得给您跪下请安。”
不得不说李富祥是会pUA的,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他居然能说的有模有样的。
李老太太这些年也一直是被他这样洗脑的。
果然听到这话李老太太心动了,脸色也缓和了几分:
“你同窗的那个亲戚靠的住吗?
别到时候再偷鸡不成蚀把米,娘觉得你还是得用功读书,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李富祥见李老太太不生气了,赶紧点了点头:
“娘说的是,我也打算这段时间好好在家用功读书的。
只是我的文房四宝用的都不太顺手了,娘是不是能给我换套新的?”
李老太太听到这话不高兴的说道:“我手里的银子都给你了,哪里还有银子给你买文房四宝。
你那套旧的不是还能用吗?”
李富祥听到这话赶紧说道:
“娘,您不知道一套好的文房四宝对字体的影响有多大。
我去年的文章就输了在字体上。
您手里没有银子了可以找二弟去要啊。
我可是听村里人说了,二弟可是发了大财了,光买地基就花了五十两银子。
而且还要盖青砖大瓦房。
没有一百两银子肯定是下不来的。
所以二弟手里必定有银子。
咱们也不多要,让他拿出个十两二十两的就行了。”
李老太太听到这话一脸的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