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瑾寒开口说道:“前线传来消息,高丽王已经准备好了城池,让我军前去接管。
但是高丽使者向来狡诈,前线那边怕是有诈,所以特上书前来请奏,看看派谁前去接管比较合适?”
叶瑾寒这话一出朝堂上当即就议论了起来,对于派遣的人选也众说纷纭,争持不下。
林克远推荐了他手下一个叫钱进的门生,唐太师推荐了他的一个姻亲,两人为此还差点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毕竟这属于边关的城池,进可攻退可守,这城池若是掌握在谁的手中将来谁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就更重一些。
叶瑾寒看着吵着的不可开交的两人眼中闪过一抹讽刺,这就是朝中的股肱之臣啊,为了权力连脸面都不要了。
最后还是秦大将军站了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林首辅和唐太师都是文臣,哪里懂的什么行军打仗的事。
他们推荐的人虽然是军中之人,但是却没什么领兵作战的经验,竟是些纸上谈兵的花架子。
本将不才,愿意替陛下跑这一趟。”
秦放作战经验丰富,且手里掌握着几十万大军,若派他前去倒是再合适不过。
但是现在京中局势不稳,各路藩王又虎视眈眈,他若是走了京城局势对叶瑾寒来说可就不乐观了。
叶瑾寒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他有些左右为难。
“李爱卿,这高丽的城池是你赢回来的,朕相信你最有发言权,你说说看到底派何人去接手这高丽的城池比较合适?”
李云志听到这话缓缓出列,然后开口说道:“臣启陛下,秦将军是我大魏的三军统帅。
若是他出马高丽王肯定会乖乖的交出城池,然而杀鸡焉用牛刀。
微臣觉得若是派秦大将军前往,实属是大材小用了。
再者京师的安危也离不开秦大将军,所以微臣不赞同秦大将军前往。
微臣这里倒是有个人选,马金忠将军从军多年,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领兵经验丰富。
当年他曾以三万大军抵挡匈奴十万兵马且不落下风。
只不过是他当年说错了话得罪了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被先皇给贬黜在家,皇上若是能加以重用,他必定是我大魏的一员猛将。”
从系统给的资料中李云志了解到这马金忠确实是有帅才的人,至少是有大将的本事的。
当然李云志也不是全信系统的,毕竟系统曾经坑过他,他是经过调查发现马金忠确实有几分本事才向叶瑾寒推荐他的。
据李云志了解若论兵法谋略他一点都不输给秦放,而秦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军师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
而那个军师不是别人正是秦夫人。
秦将军每次出兵都会带上秦夫人,凡有大战必定先与她商议一番。
当然这并不是说秦放不具备大将军的能力,只能说没有秦夫人他的成就不会这样大,在军中的威望也不会这样高。
这也是秦将军惧内的原因,只是这件事除了秦将军亲近的几个心腹外别人不知道罢了。
不过李云志这话也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反对,尤其是太后一党,说马金忠蔑视太后无视皇权,这样的人若是掌了兵权更不会把天家放在眼里。
不过叶瑾寒是很相信李云志,马金忠这人他也听说过,出身布衣,性情却桀骜不驯。
全凭自己的本事一路做到了正三品骠骑将军的位置。
但是在一次宴会中却大放厥词,说太后身为后宫妇人不安分守己插手朝政,太后自然是不愿意的,一哭二闹三上吊逼迫着先皇非要处置了他。
好在先皇还不算太糊涂,又念在他曾经对大魏有功的份上只是让他解甲归田。
自己的母后是个什么德性叶瑾寒是再清楚不过了。
就算马金忠对皇家不敬,但是那几句话也不算是冤枉了太后,当年身为皇后她就已经有了插手朝政的野心。
叶瑾寒缓缓的开口说道:“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马金忠确实对太后不敬,但是他也被先皇罢黜,这么多年赋闲在家也算是受到了处罚。
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朕愿意不计前嫌启用马金忠,让他前去收复高丽城池,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太后身为一国之母,朕相信这点心胸和格局她还是有的。
你们若是再坚持反对,误了母后的名声,朕可要唯你们是问!”
叶瑾寒此话一出朝堂上反对的声音戛然而止。
李云志暗自点了点头,小皇帝这制衡之术用的倒是越来越娴熟了,到底是天生的帝王。
最后叶瑾寒宣旨启用了马金忠,让他戴罪立功,让他三日内领兵前去边关收复高丽的城池。
太后得知叶瑾寒的旨意后大发雷霆,甚至砸了自己的宫殿。
“皇帝果然是哀家的好儿子,以前还顾忌些母子情面,现在居然连哀家的脸面都不顾了。
谁不知道这马金忠曾当众污蔑哀家,为了替哀家出气先皇才罢黜了他。
先皇尚且知道维护哀家的体面,可是皇帝呢,他是一点不顾及哀家的脸面啊。
还要那个李云志,哀家看他就是专门跟哀家作对的,明知道马金忠做过的那些混账事还敢向皇帝推荐他。
好,好,好,一个个都好的很!不把哀家放在眼里。
皇帝是一国之君,哀家拿他没办法。
这李云志可不是,不过是一个五品小官罢了,哀家弄死他简直跟弄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以往看在他还有几分才能的份上哀家都不成真的针对他,导致他现在不知道天高地厚……”
下了早朝后叶瑾寒就把李云志留在了宫里。
四下无人时李云志才开口说道:“陛下,微臣这次为了陛下可是把太后给得罪死了。
你得救救微臣啊,万一微臣真的死了,将来谁还给你当牛做马呀。”
叶瑾寒看着李云志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不由得笑道:“朕还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既然知道太后与马金忠的关系为何还要举荐他,你这不是明摆着跟太后过不去吗!”
李云志心里也觉得冤枉,他这是为了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