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来得及完全穿透薄雾,陵安镇就已经在隐隐约约的鸡鸣声中慢慢苏醒。村头老槐树下,大喇叭里传出村支书略显沙哑的声音:“各位村民注意啦,关于陵安镇留守儿童确认表的事儿,大家都上点儿心。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或者一方出去打工另一方没能力照顾,不满十六岁的农村户籍小孩。都去填金山文档,有的还得填留守儿童监护责任确认书,交纸质版,明天就得交哈,没有的就填无……”这声音顺着风,飘进了每一条小巷,每一户人家。
村西头,有一座略显破旧的小院,院里住着小虎一家。小虎今年十岁,是个活泼又懂事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城市打工,已经两年没回来了。小虎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听到广播声,奶奶从屋里颤颤巍巍地走出来,嘴里嘟囔着:“这又是什么确认表,可别耽误了孩子。”小虎却一脸好奇,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我去问问村长咋回事,说不定能知道爸爸妈妈啥时候回来呢。”说完,就一溜烟跑了出去。
小虎跑到村长家门口,看到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在那儿了。村长正拿着一叠文件,耐心地给大家解释。看到小虎,村长笑着说:“小虎啊,你家得填留守儿童监护责任确认书,这是为了保证你能有人好好照顾,以后要是有啥困难,村里也好帮衬着。”小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问道:“村长伯伯,填了这个,我爸爸妈妈就能回来吗?”村长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他摸了摸小虎的头说:“孩子,你爸爸妈妈是为了让你过上好日子才出去打工的,等他们挣够了钱就回来了。”
在村子的另一头,有个叫小花的女孩。小花今年十二岁,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走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小花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她特别懂事,每天都会帮爷爷干家务。听到广播后,爷爷犯了愁,他不识字,不知道该怎么填那些表格。小花安慰爷爷说:“爷爷,别担心,我去找村头的李老师帮忙,她肯定能教我们。”于是,小花匆匆忙忙地向李老师家走去。
李老师是村里唯一的老师,她教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孩子。当小花找到她时,李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听了小花的来意,李老师放下手中的笔,笑着说:“小花,别着急,老师帮你。其实啊,这些表格也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你们这些留守儿童,让你们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小花和爷爷顺利地完成了表格的填写。
回到家后,小花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她望着窗外的月光,想着远方的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我好想你。”她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这些留守儿童,虽然年纪小,却过早地体会到了分离的痛苦,他们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无尽的思念和等待。
第二天一大早,小虎就带着填好的留守儿童监护责任确认书来到了村长家。村长接过确认书,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然后对小虎说:“小虎,你放心,村里一定会照顾好你和奶奶的。要是有什么事,就来找村长伯伯。”小虎用力地点点头,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这么顺利地完成表格的填写。村尾有一户人家,孩子叫明明,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叔叔照顾他。当村长去他家收表格时,发现表格一片空白,叔叔坐在院子里,眼神呆滞。村长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个家庭的情况很特殊,要解决明明的问题,还需要费一番周折。
村长回到村委会,和其他村干部们商量明明家的事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最终决定先为明明找一个临时监护人,等联系上他的父母后,再进一步商讨长期的解决方案。于是,村长开始在村里寻找合适的人选,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位愿意暂时照顾明明的村民。
在填写留守儿童确认表的过程中,村里还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被关注到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变得孤僻内向;有些孩子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在学习上得不到有效的辅导,成绩一落千丈。针对这些问题,村委会决定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帮助。
李老师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队伍。她利用课余时间,挨家挨户地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和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她的帮助下,那些原本性格孤僻的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他们有的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有的带着孩子们参加各种户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陵安镇的留守儿童们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陵安镇的留守儿童确认工作终于圆满完成。每一份表格,每一份监护责任确认书,都承载着村里对这些孩子们的关爱和责任。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在村委会和志愿者们的照顾下,这些孩子们依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又是一个清晨,阳光洒满了陵安镇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背着书包,欢笑着走在上学的路上。小虎、小花、明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无论爸爸妈妈在哪里,他们都不会孤单,因为有这么多关心他们的人在身边。而陵安镇,这个充满爱的小镇,也将继续见证着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守护着他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