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钢铁厂废墟上,刘岗踢开生锈的槽钢,脚下扬起的粉尘中闪烁着微小的金属颗粒。\"邻镇赤铁矿的铁品位 25%,硫含量 1.2%,\" 他将矿石标本递给林浩,\"需要设计浮选 - 磁选联合流程。\"
林浩展开手绘的选矿流程图,3d 打印的磁选机模型在阳光下泛着哑光。\"改装汽车发电机提供 0.3t 磁场,\" 他用游标卡尺测量模型尺寸,\"浮选槽容积 10m3,充气量 0.3m3\/min。\"
吴玉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电解电路板蚀刻液。直流电源输出 20A 电流,烧杯中硫酸铜溶液逐渐澄清。\"阴极铜纯度 99.6%,\" 她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但含有 0.1% 的铁杂质。\"
三天后,磁选厂试车现场。李建国带领的工匠团队用传统夯土技术加固地基,林浩的技术组调试着改装的磁辊。当矿浆以 1.2m\/s 流速通过磁场时,铁精矿吸附量达到设计值的 92%。
\"这铁精矿的磁性率 68%,\" 李建国用磁铁测试矿样,\"比当年俺们用磁石找矿强百倍。\" 他的解放鞋踩过沉淀池的青砖,\"就是这灰浆配比还得再调调。\"
钢铁熔炼在改造的水泥厂窑炉中进行。刘岗监控着热电偶读数,1250c的高温使窑壁的耐火砖泛着暗红色。\"碳氧反应剧烈,\" 他对司炉工说,\"开启氧气喷枪助燃。\"
第一炉钢水注入模具时,吴玉用便携式直读光谱仪检测:\"碳 0.45%,硅 0.25%,锰 0.6%。\" 她将检测结果刻在钢板上,\"符合 45 号钢标准。\"
3d 打印工厂的大型设备正在预热。阿明将聚乙烯废料与稻壳灰按 7:3 混合,挤出头温度稳定在 230c。\"填充密度 60%,层厚 0.2mm,\" 他设置打印参数,\"测试件拉伸强度 18mpa。\"
生物材料实验室里,陈医生团队正在优化发酵条件。摇床转速 200rpm,温度 37c,大肠杆菌培养液呈现浑浊的米黄色。\"phA 产量提升至 15g\/L,\" 他查看发酵罐数据,\"但分子量分布较宽。\"
吴玉在生物安全柜中编织缝合线。phA 颗粒经熔融纺丝制成直径 0.1mm 的纤维,\"降解周期控制在 4 个月,\" 她记录着加速老化试验数据,\"断裂强度 150mpa。\"
工业废水处理站的调试进入关键阶段。林浩将牡蛎壳粉与 pAc 按 1:1 混合,絮凝沉淀池的出水浊度降至 5NtU。\"微生物制剂投加量 20ppm,\" 他查看在线监测仪,\"cod 去除率稳定在 85%。\"
化工厂的建设引发争议。李有福站在硫酸厂的脱硫塔下,看着石灰水喷淋形成的白雾:\"这烟咋是白的?\"
刘岗打开 dcS 控制柜,屏幕上显示着实时数据:\"二氧化硫浓度 45mg\/m3,\" 他解释道,\"氨法脱硫副产硫酸铵,可作肥料。\"
机械厂的机床车间里,虎子操作着改装的 c6140 车床。硬质合金刀具切削 45 号钢,铁屑呈螺旋状飞出。\"主轴转速 300rpm,进给量 0.15mm\/r,\" 他记录着加工参数,\"外圆精度达到 It6 级。\"
李建国在热处理车间指导工人淬火。20crmnti 齿轮在 860c加热后,迅速浸入硝盐浴中。\"等温淬火 30 分钟,\" 他用红外测温仪监控,\"硬度能达到 hRc48-52。\"
技术培训中心的教室里,林浩讲解着《化工单元操作》。黑板上画着精馏塔示意图,学生们在废纸上记录着关键参数:\"回流比 2.5,理论塔板数 20。\"
深夜,刘岗和吴玉站在化工厂的中央控制室内。dcS 系统的屏幕闪烁着红绿信号,氯碱车间的电解槽电压稳定在 3.2V。\"我们生产的烧碱正在漂白邻镇的布匹,\" 吴玉说,\"氯气用于消毒饮用水。\"
刘岗指着窗外的铁路专线:\"第一列钢轨正在运往港口。\" 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但还有更多的工业链条需要打通。\"
林浩突然冲进控制室:\"收到了!百公里外的幸存者发来摩尔斯电码。\" 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我们有石油,但需要技术。\"
刘岗望着远处的炼油厂工地,月光下,蒸馏塔的钢架投射出巨大的阴影。\"工业不是冰冷的机器,\" 他对吴玉说,\"而是人类文明的火种。\"
吴玉点头:\"就像这些钢轨,既连接着过去的苦难,也通向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