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国在中东局势上历来打击有明确政治主张和理想政权,比如伊拉克和叙利亚都是阿拉伯复兴党国家,总部设在大马士革,两个国家分道扬镳是萨达姆自立为总书记,但是萨达姆政治主张始终没变化过。阿富汗塔利班属于原教主义,伊朗是伊斯兰革命。利比亚、约旦、黎巴嫩、也门和特威特都有复兴党分支,这些实际上都在打击范围内。
而没有明确政治主张的比如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的巴列维王朝,都是灯塔国的盟友。
中东在阿拉伯复兴党活动下,阿拉伯国家始终都在尝试合并,比如埃及和叙利亚和北也门,伊拉克和约旦。伊拉克约旦的合并是因为两个王朝当时都是哈希姆家族统治,半年后伊拉克革命爆发了,在埃及和众多大国的支持下,伊拉克完了。两个国家就散伙了。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最后崩溃原因就多了,总体上灯塔和北极熊都容忍不了中东出现大国。
阿拉伯复兴党最后一次尝试合并实际上就是海湾战争伊拉克试图用武力强吃科威特。结果就是灯塔和盟友国家都忍不了,科威特实际上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背后的政治意义巨大,复兴党开始走上了武力统一的道路上。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同时涉及到经济、宗教和文化问题。历来战争都脱离不了这三方面。
海湾战争的失败也让阿拉伯复兴党彻底的走向堕落,因为第一政治主张统一阿拉伯世界已经没有了任何希望。
萨达姆挨揍在政治层面是必然选择,灯塔不会接受复兴党走向武力统一阿拉伯世界的道路上,也同样接受不了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地区形成。在政治层面上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阿拉伯复兴党的垂死一击而已,复兴党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了。
如同当年灯塔对三德子和日子过的不错的国家。都是一点点通过战略勒紧最后逼迫对方进行垂死挣扎而已。对华国岛链封锁和金融战争。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灯塔对于敌人套路都一样。
某种程度上说,北极熊的解体是对的华国有利的。如果北方长期受到北极熊压力,那么是谈不上发展的。毕竟邻国的军事威胁代表的就是投资安全性。一个会被邻国威胁的国家是没有投资安全可谈的。
华国获得崛起的机会,本身就是消灭了来自于北方的威胁。在北极熊的解体大背景下华国闷声发大财,获得了最大的战略好处,一个安全的投资市场。
实际上北极熊解体事件要在二十年跨度上来看,灯塔和盟友真正获得了多少好处?掠夺了北极熊的经济,这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真正能带走的资源很少,更多的是收购了一些国家民生的产业,但是在大帝打击寡头政治之下,基本上也是亏个精光。
只有华国获得了北方的技术人才,虽然不高端但是数量大。获得了太多北极熊技术补强自己。
北极熊对华国建国后的支援建设实际上是留后手的,在很多工业布局体系上都有针对性的后手。比如可以给飞机制造但是发动机材料一些关键技术不开放甚至限制。
华国在北极熊解体以后才彻底打开了枷锁,才会发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同样对于路明来说,叙利亚问题和华国历史上民国非常相似。同样是大国干预和复杂的国内政治团体相互纠缠,同样是面临北方的虎视眈眈的战略态势。
按照华国战略进行有样学样,顺序也应该是彻底占领和稳住北叙利亚,然后伺机南下。最后就是找机会削弱和肢解土耳其,这里有所区别的就是因为库尔德问题,不能过早的建国,至少在库尔德没建国以前,不考虑叙利亚南部问题的解决。这代表了路明未来发展的上限。
基于这个战略构想下,路明不能让大马士革政府快速完蛋。因为在最后时刻大马士革政府一定会出卖主权承认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国土上作战的合法性。
俄罗斯加入叙利亚国内战局,会直接影响到北叙利亚问题。
所以路明出兵伊德利普省已经是必然选项,不能让胜利阵线打穿伊德利普省。
如果让胜利阵线打穿伊德利普省,几万胜利阵线部队解放出来的话,无非就两个方面,一个方向就是阿勒颇压力巨大,一个就是大马士革方向。
阿勒颇方向路明不怕,大不了爆兵对线对耗就完事,但是如果是大马士革方向叙利亚政府军基本上挺不住的,这就回到了15年叙利亚政府军山穷水尽之下求助俄罗斯的剧本里了。这是路明接受不了的,俄罗斯进入叙利亚对于路明的战略是毁灭性的打击。
伊德利普省需要高机动性的山地步兵和机步旅,在阿夫林地区战斗已经进入尾声后。路明准备抽调第41机步旅南下伊德利普省,同时抽调防守在金德莱斯40装甲旅一个营级部队去看住第22机步旅。
而41机步旅的任务就是加入汗谢洪防线,改善目前对政府军不利的态势。
长期的维持住大马士革和胜利阵线武装之间的平衡。路明看着地图感叹道“这真是一个技术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