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胖瘦二人起床后,开始猜测兄妹俩可能的去向。瘦子一拍脑门:“胖子,他们的老姨家,好像就在上坊镇,会不会去那里了?”
胖子眯着眼想了想说:“反正不远,不如我们去看看。”
“那我们就赶紧去吧。”于是两人离开客栈,驾着骡车继续上路。快到中午时分,两人到达上坊镇。这里听们来过,所以很快就找到了老姨的家门口。
他们拴好骡车,带着从淮城带来的点心,来到大门口。轻轻敲响门环,不久里面传来老姨儿子的声音:“来了!来了!”
“你俩怎的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前来开门的是老姨的儿子同庆,将他们让了进来。两人进到院内,顺势坐在院内的石桌子旁。
老姨由里面出来道:“你们怎的坐在这外面。”
“老姨!我们就不进去了,武强和武燕可在这里?”
“你们说强子和燕子啊!他们年前来的,在这过了年三十,第二天就着急的走了。”
“老姨,他们可说要去哪里?”
“两人没说什么,怎么了?他们没有回去吗?”老姨焦急了起来。
……
随后两人离开了上坊镇。
这胖、瘦二人组,边赶着骡车,边猜测分析这两个孩子会在哪里。
胖子想了想,“他们应该就在这附近,这两孩子是为了寻找杀死他们家的仇人出来的。”
瘦子点头表示认同,这让他回想起孙先生提及的十年前的往事。
那也是一个大年三十的夜晚,两个孩子和他们的家人正忙碌而快乐地准备着年夜饭。晚上,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围坐在一起,吃着年饭。他们家在镇上算是大户的人家,因此年三十的菜肴格外丰盛。
他们家对待下人也颇为宽厚,在大堂内摆了两桌宴席。一桌是江老爷一家,另一桌则是家中的管家和佣人们。
就在大家吃的高兴的时候,院子的大门外“叮叮咚咚”的响了起来。
管家立刻起身,对江老爷说:“老爷,有人在敲门。”
“这大年三十的,会是谁呢?去开门看看!”江老爷指示护院的小厮前去开门。管家出于谨慎,也跟随小厮一同前往。
然而,前去开门的管家和小厮许久未归,江老爷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他突然想起,前几天有两位僧人来到府上化缘,曾告诉自己,府上近日可能会遭遇血光之灾,建议他们外出避一避。
江老爷原本打算过完年就带家人去乡下的宅子暂住,此刻他心中涌起不安。他立刻对身边的心腹账房先生说:“管家去开门怎么到现,这有点不妙,你赶紧带着少爷、小姐先去藏一下。”
账房先生也察觉异样,就急忙带着武强和武燕两兄妹朝后院走去。
……
大约半个时辰后,带着兄妹俩藏在暗道中的账房先生,迟迟未见江老爷派人来找他们,他心中愈发感到不安,担心府上发生了不测。
他谨慎地对两个孩子说:“我去看看情况,你们在这里躲好,千万不要出来,等我回来找你们。”
他刚走到暗道口,就听见暗道外传来大人的喊叫声和孩子们的哭声。账房先生心急如焚,却不敢贸然出去,只能等待外面彻底安静下来,才悄悄地从暗道走出。
他躲躲闪闪地来到大堂,却发现这里死一般的寂静,杯盘狼藉,血迹斑斑,整个大厅都被鲜血染红。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江家大院除了账房孙先生和武强、武燕兄妹外,其他二十六口人无一幸免。武燕和武强的父母也不幸遇难。
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账房孙先生浑身颤抖。江老爷和夫人平日里待他如亲人,他无家可归,一直视江家为己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救走两位小主人,以免他们再遭毒手。
孙先生立刻返回暗室,带着兄妹俩,沿着暗道逃出江家大院。他们从通往外面的出口匆匆离开后,孙先生机智地破坏了出口,以防有人顺着暗道追来。
正是他带领两孩童及时逃离,才保住了他们三人的性命。如果稍有迟疑,孙先生和兄妹俩也将难逃一劫,因为那些杀人的歹徒,正暗中监视着这宅子每一个出口。
……
与此同时,在省城的恒雅轩,东家钱有恒焦急地在店内踱步,等待着他的两名手下——也就是那一胖一瘦的董为明和赫良纯。
在焦急的等待中,他不禁回想起两个孩子来到他这里的情景。十年前,新年刚过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恒雅轩的大门被急促声敲响。一个先生模样的中年男人带着两个孩子出现在堂上,他认出这是自己连襟的两个孩子和江家的账房先生。
他看到他们,心中一愣,这是什么情况?随即听账房先生讲述了孩子家的惨状后,他十分动容,立刻带着孩子们回了家,告诉妻子她妹妹一家的遭遇。
从那以后,孙先生和两个孩子都留在了钱有恒的府上。孙先生也一直勤勤恳恳地为钱有恒效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账房孙先生已步入暮年,而那两个孩子也已成长为十五、六岁的少年和少女,现在都在钱有恒的店里帮忙。
几日前,孩子们在店内偶然听到了关于他们家族灭门惨案的线索,怀疑可能与那对青铜镜有关,而且杀手可能就在淮城附近。
出于不想让青铜镜再危及大姨一家的安全,同时两人还想为父母报仇的,于是这两个孩子将青铜镜送到淮城的当铺,以此引出杀手。
他们留下一封信,带着江家的古董青铜镜悄然离去。这让钱有恒和他的夫人大为震惊和着急,急忙派遣董为明和赫良纯去寻找他们的下落。
钱有恒揉着眉头,心中焦急,不知道董为明和赫良纯是否已经找到两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