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里的蘑菇长得可快了,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大树底下、泥土地上,五颜六色的蘑菇密密麻麻的。
这时候,雨也慢慢小了。
苏棠在山林外围转了一圈,不光找到了一些野鸡蛋、野果,还挖到了不少好吃的野生山菜。
看着眼前一大片大大小小的蘑菇,她也拿不准哪些能吃,就挑了些颜色不那么鲜艳,看着跟现代能吃的蘑菇差不多的,摘了一些,想着一会儿拿回去问问懂行的人。
眼瞅着时间快来不及了,苏棠手脚麻利,十分钟就摘了一藤筐蘑菇,抱着小狼崽,快步往山下的废弃庙宇跑。
下雨天路滑,她好几次都差点摔倒,还好反应快,扶住了旁边的大树,才没滚下山去。
苏棠到的时候刚刚好,衙役正准备清点人数。
她赶紧走到林府家眷队伍的末尾,跟着大家继续赶路。
很快就到了晚上,今天流放队伍提前两个刻钟到了驿站。
可能是因为冒雨赶路,有一小部分人得了风寒。
晚上,苏棠找到之前教自己编蓑衣和草帽的妇人,跟她挺熟的,就请她帮忙看看中午摘的蘑菇能不能吃。
妇人从藤筐里挑出了两种毒蘑菇,大概有二十多个,剩下了大半筐。
妇人还好心给苏棠讲了哪些蘑菇能吃、哪些不能吃。
苏棠挺感激,分了一半能吃的蘑菇给她,又把那些毒蘑菇处理掉了。
夜里,断断续续的抽鼻子声和擤鼻涕声,吵得苏棠没睡好。
她感觉怀里的小狼崽冷得直发抖,之前趁别人不注意,用蓑衣挡着,给小狼崽喂了点小孩吃的中药感冒药,按照婴儿的剂量喂的。
还从储物袋里拿出个暖宝宝,给小狼崽取暖。
苏棠不敢有太大动作,先偷偷吃了块水果硬糖,把自己的东西放在旁边,用草帽盖上,然后闭上眼睛,迷迷糊糊地浅睡。
她打算下半夜两三点的时候,再偷偷吃块压缩饼干,填填肚子,补充补充体力。
靠着墙没一会儿,苏棠就抱着小狼崽睡着了。
白天赶路太累,她渐渐地还打起了鼾,好在声音不大,没吵醒别人。
时间过得真快,盛夏一转眼就变成了初秋,树叶开始变黄,大家也都换上了秋装。
从京城到沧州,他们走了快四个月。到府城的时候,原主父亲给了苏棠断绝父女关系的文书、原主的户籍,还有一吊钱,差不多一千文。
那些不受宠的姨娘、庶子和庶女,原主父亲每人给了五两银子。
原主的嫡母和嫡姐,高高在上地给了苏棠两套她们穿过的衣服,还像施舍一样给了十两银子,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
大概意思就是,她现在跟了三皇子,特别受宠,女主也讨好她,只要三皇子翻身,她就是贵人,比别人都高一等,没必要跟一个陪嫁丫鬟生的庶女计较,反正自己以后日子肯定好。
现在林婉之被父亲抛弃了,要靠她给的十两银子过日子,她心里可痛快了。
原来她还把林婉之当成对手,就因为林婉之这个庶女比她这个嫡女长得好看,她就处处找林婉之麻烦,让父亲更讨厌林婉之。
府里的下人也都见风使舵,林婉之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活得还不如一个三等丫鬟。
她觉得林婉之一个被家族抛弃的孤女,长得好看又怎样,以后还不是得嫁给不如三皇子的农夫,又要操持家务,又要下地干活,天天风吹日晒,那张漂亮脸蛋肯定很快就变老变丑了。
苏棠看着原主嫡姐眼神变来变去,不用想也能猜到她在想什么。
她也不管别人怎么看,顾不上什么面子,接过那两套旧衣服和十两银子,带着自己全部家当,跟着流放队伍接着走。
又走了一个星期左右,他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苏棠偷偷给管户籍的官员五两银子,让他给自己立个女户,再分个风气好的村子。
官员掂量了一下银子,满意地笑了,很快就把苏棠的户籍办好了,给她选了上河村。
这个村子外姓人多,村长和村民都挺和善,离镇上也不远,走半个时辰就能到。
苏棠几个人带着行李,跟着衙役来到上河村,村长早就在村口等着了。
上河村的村长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看着挺正直,说话也客气,听说还是个童生。
村长还办了个启蒙学堂,不忙的时候就给孩子们当先生,教《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还有《百家姓》。
村里人家大多一边种地一边读书,风气特别正。
村长看苏棠是个姑娘,还一个人,就照顾她,把她分到了村子中心。
房子院子不大,后面靠着山,以前是个老猎户住的。
后来老猎户的儿子参军当了小官,就把老爹接走照顾了,房子就送给村里了。
村长之前听说有流放人员要来上河村落户,早就安排村民把闲置的房子修好了。
苏棠送走村长他们,关上院门,拿着所有行李,看了看院子中间的草坯房,快步走过去推开门,有一些灰尘和泥土落了下来。
她把怀里的小狼崽放下,让它先熟悉熟悉环境,自己就去收拾行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