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爌等人答应着,决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既然陛下发话了,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顾虑了,把心中想到的全都说出来也就是了。
韩爌整理了一下思绪,冲着李标、毕自严使了个眼色。
李标等人顿时明白了,韩爌这是让他们出一出风头。
不过,李标非常聪明,急忙冲着韩爌拱手说道:“韩阁老,您先说吧,陛下等着您的见解呢。”
李标和毕自严两人,一起向韩爌拱手。
韩爌见状,也顿时明白了,自己这个口子一开,还是得继续说下去。
想到了这里,韩爌急忙向崇祯拱手,眸子里闪过一抹认真的神色。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藩王势大,对于大明非常不利!”
“现在可是天赐良机,陛下不能手软了,要么撤藩,要么就杀一儆百,直接斩杀了福王。”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大明帝国来说,都是大事,最终的决策还是得陛下做主,微臣只是一家之言。”
韩爌说着,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把心中压抑的怒火全都吐了出来。
对于这些藩王,韩爌早就恨透了。
正好这是一个天赐良机,韩爌当然要竭尽全力把福王置之死地。
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藩王的问题。
其实,很多的藩王此时都在观察,在等待。
如果崇祯只是隔靴搔痒,象征性地处罚,那么剩下的藩王还是会比葫芦画瓢,最终藩王势大的问题,永远都不会得到解决。
韩爌抬眸看着崇祯,一脸的期待。
“李爱卿、毕爱卿,你们是怎么想的?”
崇祯没有直接回答韩爌,而是转身看向了李标和毕自严。
这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且很有可能他们根本就承担不了。
所以,这一刻,崇祯必须慎重处理,多咨询众人的意见,总归还是好的。
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最为正确的答案。
李标和毕自严瞬间动容,他们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事情。
陛下的决心很坚定,今天他们如果不说出实话,看来想走出乾清宫不太可能。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藩王毕竟是皇亲国戚,如果斩杀,有失皇家体面和尊严。”
“但是,惩罚还是有必要的,陛下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法,直接抄家即可!”
李标神情淡定,眸子里闪过一抹坚定的神情。
李标很清楚,现在大明帝国缺钱,如果抄家能解决问题,没有必要采取更极端的措施。
抄家对于藩王们来说,已经是最为严厉的措施了。
福王那么多钱,如果都划归国有,对于大明帝国来说,好处很多。
所以,搞些实惠的才是最好的。
再者说了,这些藩王身份尊贵,不能贸然斩杀。
崇祯眸子里闪过一抹震惊的神色。
此时他才认识到,这些大臣,果然都是有两把刷子,一个狠起来,根本就不给这些藩王们活路。
“毕爱卿,你呢?”
崇祯看着毕自严,眼睛睁得很大。
毕自严大吃一惊,该来的还是要来,本来以为自己只是附议即可,但是崇祯的眸子里的神情,显然不是这个附议能解决的。
想到了这里,毕自严急忙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可以直接把福王以及他的子孙等人迁到京师来,由大明帝国供养,不过供养的标准必须按照最低的来。
之前的那些标准太高了,如果继续实行下去,对于大明的朝廷来说,压力极大。
当然,只允许福王的直系亲属过来,那些下人、仆人等全都遣散
福王的所有的珠宝、财产都划归国有,至于田地,微臣斗胆建议,分给百姓,给百姓们一条活路,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毕自严想了很多,作为户部尚书,他必须全面从财政方面出发来思考问题。
这才是他毕自严所应该做的,其他的事情与他毕自严关系不大。
崇祯的心情有点沉重,看着三人,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福王可是朕的爷爷最喜欢的皇子,一直以来俸禄都远超其他的藩王,朕如果贸然行事,会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崇祯面色阴沉,一边说着,一边冷冷地盯着众人,神色忧虑。
三人此时茫然,他们不知道崇祯心中的真实想法,他们所说的一切也都是建议而已。
“陛下,您的意思是?”韩爌等人急忙抬起了头,看着崇祯,一脸的期待。
此时他们很清楚,最终拍板的当然是崇祯,所以他们的意见也只能供参考而已。
“诸位,放心说,不要有心理压力,你们继续说下去,朕听着呢。”
崇祯微微一笑,示意众人继续说下去。
“陛下,微臣认为虽然福王身份尊贵,但是他的做法已经触动了大明的律法,必须严惩。
陛下还记得汉景帝时期的梁王刘武吗?
刘武为了争夺皇太弟的位置,一意孤行竟然擅杀大臣。
梁王刘武可是与汉景帝可是一奶同胞,如果不是因为刘武平定七国之乱有功,窦太后偏袒以及刘武本人的认错态度诚恳,很有可能刘武早就殒命了。
江山社稷马虎不得,家族亲情在江山社稷面前,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韩爌站了出来,据理力争。
他知道,只要是说到了江山社稷,崇祯一定会动容,而自己则是有了机会。
他们必须说动崇祯,让崇祯狠狠地处罚福王,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大明帝国江山的稳固。
“韩爱卿所言甚是,李爱卿,毕爱卿,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福王必须处罚,而且是重罚?”
崇祯面色缓和了许多,看着毕自严和李标,有些期待。
“是的,陛下,臣等也是这样的看法,很多双眼睛都盯着这次的事件,陛下还是要慎重处理。”
李标、毕自严急忙拱手回答。
他们很清楚,正好借着这次机会狠狠地杀一杀藩王们的威风,对于此时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大有裨益。
崇祯心中一阵好笑。
其实这也是他的想法,他本来就打算这样办了,只是不过需要一个台阶。
没有想到这些老臣各个能说会道,竟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既然如此,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来崇祯还担心事情会进展不顺利,如今来看,自己的是过滤了,正瞌睡呢,来了个枕头。
正好贴合崇祯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想法。
“诸位爱卿,你们言之有理,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慎重,明日早朝,朕决定拿到朝堂上议一议。
本来朕想着这件事情有失皇家颜面,不过现在看来,百姓的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百姓们都吃饱吃好了,才能保证大明帝国都根本利益。”
崇祯叹了口气,做出非常为难的样子。
“陛下英明,臣等敬服!”
三人一起拱手看着崇祯,顿时大喜。
他们非常期待,明天的朝堂肯定会掀起惊风骇浪。
既然陛下准备把福王的事情放在朝堂上,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陛下不准备包庇福王,对于福王的事情,陛下特别上心。
“你们下去吧,这件事儿先不要声张,等明日的朝堂上,朕要与你们一起议一议!”
崇祯语气严肃,摆了摆手。
“是,陛下,臣等告退。”韩爌、李标、毕自严等人领旨后,转身下去了。
乾清宫内,此时只剩下崇祯一人。
看着几人离去的背影,崇祯的嘴角一抽,内心狂喜。
他明白,暴风雨就要来了,大明帝国的天要变了。
他非常清楚,从大臣们的态度来看,福王的末日到了,即便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他!
从大臣们的嘴中提出建议,可是比他崇祯提出来更让人信服!
想到了这里,崇祯的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伴,准备一下,明天的早朝,朕要办大事。”
崇祯看了一眼王承恩,神色冷峻而犀利。
此时,崇祯明白,这一次他要主动出击,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
这些藩王本来崇祯都是打算慢慢撤掉的,只是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完美的借口。
如今绝佳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机不可失,机不再来的道理崇祯当然明白。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急忙答应了下来,转身下去了。
第二天。
皇极殿。
大臣们早早来到了皇极殿内,全都面面相觑,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等了许久,崇祯在王承恩的陪伴下姗姗来迟。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一起跪了下来,参拜崇祯皇帝。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大臣们起身。
大臣们叩谢后,缓缓站起了身,然后站立在皇极殿内的两侧。
“诸位爱卿,可有本要奏?”
崇祯面色凝重地看着众人,冲着韩爌使了个眼色。
韩爌何其聪明,当即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急忙站了出来,向崇祯拱手,神色严肃,“启禀陛下,微臣有本奏。”
“首辅,但说无妨!”崇祯点了点头。
“启禀陛下,微臣听闻福王已经押送到京师了,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理福王之事?”
韩爌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问题所在。
皇极殿内的大臣们,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韩爌,然后又缓缓抬头看着崇祯。
“这件事,朕知道,其实朕今天就是要与诸位爱卿议一议此事。
韩爱卿,你的意思是如何处理呢?”
崇祯面色平静,没有荡起丝毫的波澜,仿佛一切都在把控之内。
大臣们顿时有点懵了。
其实有不少大臣已经听说了此事,只是这件事太过棘手。
所以很多大臣还是保持缄默的态度,他们更多的是想看一看大臣们的态度,等人最终看的还是崇祯的态度。
无论怎么闹腾,拍板的都必须是崇祯。
韩爌整了整思绪,看着崇祯,缓缓开口:“启禀陛下,微臣认为福王目无王法,胆大妄为,陛下应该严惩!”
“严惩?该如何严惩?”崇祯很感兴趣的样子,看向了韩爌,继续追问。
“陛下,这件事情,微臣与刑部也商量过,如果按照大明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福王当斩!”
韩爌抬头看着崇祯,浩然正气写满了整张脸。
“什么?韩爱卿,你大胆,你可知道福王是朕的皇叔?”崇祯大怒,声音提高了许多。
“陛下,微臣知道,但是作为首辅,微臣认为福王罪无可恕!”
“你以为你是朕的首辅,你就可以胡言乱语了?”
“陛下,如果藩王斩杀朝廷的钦差大臣,斩杀前任的首辅,可以逍遥法外,置大明律于何处?
难道大明律只是个摆设?”
“你竟然敢这样说朕的皇叔?”崇祯说着拍案而起,“你有几个脑袋?”
“陛下恕罪,韩大人也是为国为民,为陛下着想?”李标急忙站了出来,替韩爌说话。
“哦...”
崇祯叹了口气,缓缓坐了下来,看着李标,摆了摆手,“继续说,李爱卿。”
“是,陛下!”李标拱手答应,抬头看着崇祯继续说道:
“启禀陛下,福王的行为确实太过嚣张,斩杀钦差大臣和当朝首辅,等于打陛下的脸面。”
“李爱卿,你可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崇祯脸色阴沉。
李标面不改色,看着崇祯,“刑不上大夫,这是大明律里规定的,而且陛下如果要当暗君,那只需要荒淫无道即可!
可是陛下如果想当明君,则不能偏听偏信,包庇福王!”
“明君?暗君?”
崇祯一愣,心中瞬间明白了,这不是大唐帝国时期魏征的口头禅吗?
“李爱卿,你认为朕到底是明君还是暗君?”崇祯看着李标,神色开始犀利起来。
“陛下,您是明君或者暗君,不是现在能评价的,而是要交给后世之人,史书上会记录清楚的。
微臣斗胆请陛下严惩福王,为天下做出表率!”
李标抬起了头,看着崇祯,神情冷静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