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请看图。首先啊,改造完的西湖是不要门票的,但是其他收费是要票的。”
朱吾适最后还是决定不要门票了,不能堵死穷人所有的路。
穷人也是人,看个风景都不让,也太那啥了。
而且吧,全都是有钱人,也体现不出优越感啊。
“首先就是交通工具,西湖改造后,私人的马车是不能进的,想要坐车或者骑车,必须花钱。你也可以选择步行,只要你有那个本事。”
这话一出口,众人都很尴尬,他们反正都没有那个本事。
“这个看似是小钱,其实很赚钱的。但是这不是最赚钱的,最赚钱的是这条商业街。”
朱吾适用手里的树枝指了一下图上的商业街。
“有些人肯定会说了,杭州城里不是有步行街了嘛,还要商业街干嘛呢。”
朱吾适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是跟着点头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真是这么想的。
这个担心其实不无道理。
就跟现代的古镇一样。本来出名的古镇就那么几个,赚钱也是真的赚钱,例如乌镇。
然后就有人盯上了这个行业,斥巨资从无到有修建了一个古镇。
其他也也觉得有利可图,纷纷效仿。于是国内的古镇犹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冒头。
然而,除了寥寥几个能真的盈利,大部分的古镇都处于亏损状态。
要知道,现代华夏一年的国内旅游人数为56.15亿人次,平均一个人一年出去旅游四次。
这么大的体量都养不活那些古镇。
大明总人口也就七千万吧,这还是因为这两年没什么战争,并且大力推广高产作物,鼓励生育的情况下。
杭州城的人口也不过百万。
在大明那确实是大城市,可是跟现代一比,洒洒水啦。
就不说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了,就拿杭州城做比较。现代的杭州城有1262.4万人。
相当于大明杭州城的十倍。
也就跟一个普通的内陆不入流小城市的人口差不多吧。
如果放到现代,弄两三条商业街没啥问题。
现代一个小城市的商业配套,不算小商铺,一般都会有一条步行街吧。然后还会有几个大商场吧。
万达,丹尼斯啊什么的。
但是这里是大明,杭州城虽然有上百万人口,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穷人。
杭州城的穷人肯定比其他地方的穷人条件好多了。但他们也还是穷人啊,经常去消费是不可能的。
别看朱吾适比这些商人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真要是正儿八经做生意,朱吾适真比不上人家。
所以这些商人的想法没啥问题,别看杭州城的步行街每天都有很多人,真要是再搞一条一样的商业街,不一定能赚钱的。
亏钱倒也不至于,收回成本的周期被拉长是肯定的。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答案是,没有问题,杭州城完全撑得起两条商业街。
应天府大家都去过吧。应天府就有两条商业街,一条就是大明皇家步行街,还有一条是会展中心到长江码头。”
朱吾适说的就是当初建会展中心的时候搞的那条街。一开始就是给会展中心的人找个吃饭的地方。
大多都是附近的村民,以及有商业头脑的人去开个小饭馆。
随着会展中心和码头越来越繁华,那条街也在不断地扩大,店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在会展中心附近盖了小区以后,那条街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商业街了。
“那肯定又有人要说了,应天府我去过啊,会展中心那里是大明最大的贸易中心,每天都有几万人在那边做生意,足以支撑一条商业街,西湖这边有什么呢,难道就凭一个湖啊。
你们想得没错,就凭这个湖,各位千万别小看这个湖。
它除了风景好,知名度高外,以后还会是大明的文化胜地。
大家请看图。”
朱吾适用木棍指了指地图上湖畔大学的位置。
“我准备在这里建一个书院,大明最大的书院。
大家都知道,江南自古出文人,如果西湖上有大明最屌的书院,会不会引得全大明各地的学子向往呢?”
朱吾适此言一出,引得众人一片哗然。
朱吾适可是王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他说要盖一座大明最牛逼的书院,那肯定是得到朱元璋同意的。
“大家也都知道,因为一些原因,这些年暂时都没有举办科举。但是大明不可能一直不科举的,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用不了几年,科举必然会有的。
你们好像不是很兴奋啊,那如果我说,你们的孩子也是有机会进书院读书,甚至有机会,嗯嗯,你们懂的。”
朱吾适没有把话说明白,毕竟这里来的除了商人,还是有一些大地主的。
他们跟商人不同,商人的后代不能科举,他们的可以啊。
而科举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非常激烈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份竞争,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让商人的后代参加科举。
而朱吾适之所以当着这些 大地主的面把话说得这么暧昧,就是为了借他们的口,将风声传出去。
如果文人反抗不激烈,那刚好顺势而为。
要是反抗特别激烈的话,朱吾适也可以一推二五六。
不好意思,我可没说过商人子弟可以参加科举,一切都是你们的猜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一个王爷你们都敢冤枉,你们胆子不小啊。
朱吾适虽然没有把话说明白,但是朱吾适一直以来都很支持商人,跟商人之间的关系很好。
所以商人们觉得,朱吾适是跟他们一条心的,既然是一条心,自然会为他们谋福利。
所以朱吾适这个王爷积极推动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这件事儿,合情合理啊。
想到自己家的孩子未来有机会参加科举,有机会当官,商人们激动得,恨不得当场表演个脑梗给朱吾适看看。
然后又想到朱吾适说的大明最牛逼的书院。
如果可以在这里读书,那以后的科举之路是不是会顺畅很多呢?
就算不能在书院里读书,住在书院附近,经常熏陶一下,说不定也能考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