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临床验方如下:
一、软肝汤
【原料】生大黄六至九克,此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等功效,在方剂中可助于排出体内积滞,为后续药物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桃仁九克,桃仁能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地鳖虫三至九克,地鳖虫破血逐瘀力强,可助力消散肝脏瘀结。丹参九克,丹参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进一步加强化瘀功效。鳖甲九克,鳖甲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效,对软肝散结作用显着。炮山甲九克,炮山甲善于通经活络、消肿排脓,能协助药物更好地抵达病所。黄芪九至三十克,黄芪可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增强人体正气。白术十五至六十克,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对脾虚运化失常有良好调节作用。党参九至十五克,党参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与黄芪、白术协同,增强益气健脾之力。
【制法】每日一剂,将上述药材置于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以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煎好后取汁服用。此煎法能使药材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发挥最佳药效。
【主治】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肝硬化伴轻度腹水,在中医病症中对应症瘕、积聚、胁痛、臌胀等范畴。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阻滞;软肝散结,使肝脏的硬结逐渐软化消散;益气健脾,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机体运化,改善整体状况。
【验效】若患者体内湿热内蕴,可酌情选加茵陈、山栀、茯苓、黄柏、垂盆草、平地木等药物。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山栀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平地木化痰止咳、利湿、活血,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清除湿热之邪。
脾虚气滞者,选加砂仁、陈皮、枳壳、苏梗等。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苏梗理气宽胸、止痛安胎,可缓解脾虚气滞导致的腹胀、嗳气等症状。
肝气郁者,加柴胡、郁金、青皮、广木香等。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能有效疏解肝郁。
肝络血瘀者,加乳香、五灵脂、赤芍、红花、九香虫等。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助阳,可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肝经郁热者,加山栀、丹皮、龙胆草等。山栀已提及,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能清泻肝经郁热。
周身浮肿有轻度腹水者,选加防己、蟋蟀干、冬瓜皮、玉米须、茯苓等。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蟋蟀干利水消肿,冬瓜皮利水消肿、清热解暑,玉米须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茯苓亦能利水渗湿,可促进水液代谢,减轻水肿。
若大便次数多而溏薄者,大黄减量或改用制大黄先煎。制大黄泻下力缓,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姜氏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经验丰富,运用本方并结合辨证加减,在症状、体征和各项肝功能指标方面,均取得明显疗效。众多临床病例表明,通过精准辨证用药,患者的腹胀、胁痛等症状得到缓解,肝脏质地逐渐变软,肝功能指标也有所改善。
【注意】孕妇忌服。因方中部分药物如大黄、地鳖虫等具有活血化瘀、破血逐瘀之效,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故孕妇禁用。
二、解毒活血方
【原料】赤芍三十克,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为方中活血化瘀之要药。八月札十克,八月札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有助于改善肝脏气机不畅。灵芝十克,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力,对肝脏有一定保护作用。连翘十克,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清除体内热毒。藤梨根十克,藤梨根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对肝脏炎症有一定缓解作用。黄芪十五克,黄芪益气升阳,增强机体正气。枸杞子十五克,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滋养肝阴。红花十克,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协同赤芍加强活血化瘀之功。丹参三十克,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进一步改善肝脏血液循环。
【制法】每日一剂,同样采用砂锅水煎服。煎药时,注意火候与时间,以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隔六天,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结束后半年进行随访调查,以全面了解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
【主治】该方具有行气活血、益气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通过行气活血,改善肝脏气血运行不畅的状态;益气解毒,增强机体抵抗力,清除肝脏内的毒邪,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验效】若患者伴有黄疸,加茵陈十克。茵陈为退黄要药,可有效减轻黄疸症状。
胁痛者,加郁金十克。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能缓解胁肋部疼痛。
腹胀者,加大腹皮十克。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可减轻腹胀不适。
脾大明显者,加鳖甲十克。鳖甲软坚散结,有助于缩小肿大的脾脏。经对308例患者治疗,结果显示:显效208例,有效?6例(此处数据可能有误,需进一步核实),无效2例,恶化2例。多数患者在经过三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好转,生活质量提高。
三、巴轻饼
【原料】巴豆十粒,巴豆辛热,有大毒,能峻下冷积、逐水退肿,但使用时需谨慎。轻粉六克,轻粉外用有攻毒杀虫、敛疮作用,内服能逐水通便。硫磺六克,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此三味药虽有毒性,但合理配伍外用,可发挥独特功效。
【制法】将上述上药共同研磨成粉末,用大麦面调成饼状,然后用纱布包裹,外敷于脐部。一夜左右,若腹水消失则去除,若无效则隔日再敷。脐部为神阙穴所在,药物通过脐部吸收,可直达病所,发挥药效。
【主治】具有行气散结之功效,主要用于主治肝硬化腹水。通过药物作用于脐部,调节气机,促进水液代谢,从而消除腹水。
【验效】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如保肝护肝,适当输血浆和氨基酸等,以补充机体营养,增强肝脏功能。黄疸较明显、肝功能损害严重时,加用甘利欣(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除及时输血外,还应用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物,以控制出血。对合并原发性腹膜炎者,先应酌情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肝昏迷时,选用支链氨基酸、谷氨酸钠、谷氨酸钾等治疗,纠正体内氨基酸代谢紊乱,缓解肝昏迷症状。经对100例患者治疗,结果显示:显效39例,好转43例,无效18例。多数患者在配合综合治疗后,腹水得到有效控制,病情有所改善。
【注意】在外敷巴轻饼的同时,不可再服泻下利尿药物。因巴轻饼本身具有逐水作用,若同时服用泻下利尿药物,可能导致过度利水,损伤正气。
若患者皮肤有不良反应,可用生理盐水洗涤,并以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止感染。由于巴豆、轻粉等药物有一定刺激性,可能引起皮肤不适,需及时处理。
严禁药物入口。因巴豆、轻粉等有毒,口服可能导致中毒,危及生命。
四、健脾化瘀利水汤
【原料】北芪、猪苓各三十克。北芪即黄芪,前文已述其功效,此处与猪苓配伍,猪苓利水渗湿,二者共同发挥益气利水作用。白术、茯苓、枳实、丹参、赤芍、大腹皮各十五克。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二者协同增强健脾利水之功。枳实行气消积、化痰散痞,可使气机通畅。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有助于消除腹水。泽泻、莪术、当归各十二克。泽泻利水渗湿,可增加尿量,促进水液排出。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使祛瘀而不伤正。甘草六克,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药性更加平和。
【制法】采用水煎服的方法。将上述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取汁服用。
【主治】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主要用于主治肝硬化腹水。通过益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水谷精微吸收,为机体提供营养;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减轻瘀血阻滞;软坚散结,使肝脏的硬化组织逐渐软化消散,同时消除腹水。
【验效】伴消化道出血者,去丹参、莪术、赤芍,因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加重出血,加茜草、蒲黄、白及各十五克。茜草凉血化瘀止血,蒲黄止血、化瘀、通淋,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可有效止血。伴黄疸者,加茵陈、溪黄草各十五克。茵陈退黄,溪黄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可减轻黄疸症状。腹水日久,肾阳亏虚者,加巴戟天、菟丝子、制附子各十五克。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菟丝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制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温补肾阳,促进水液代谢。阴虚火旺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十五克。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滋养肝肾之阴,清虚火。在腹水期,给予白蛋白10克静脉滴注,每2天1次,氢氯噻嗪25毫克口服,每天3次,螺内酯20毫克口服,每天3次,及中药内服。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腹水吸收;氢氯噻嗪和螺内酯为利尿剂,可增加尿量,消除腹水。腹水消退后期单纯用中药巩固治疗。治疗89例患者过程中,部分患者因病情复杂严重,虽经积极治疗,最终仍未能逆转病情发展。其中,显效67例,好转11例,无效7例 ,整体治疗有效率为56.1% 。多数患者在综合治疗下,腹水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以上方剂在实际运用时呢,还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引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辩证分析,然后再合理地做出选择哦,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既安全又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