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进而影响血红素合成所引发的贫血症状。它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需铁量增加但摄入量不足、慢性失血,以及胃酸不足、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等影响铁吸收的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腔炎、舌炎、浅表性胃炎等症状。在中医学中,缺铁性贫血属于“虚劳”“萎黄”“黄胖”等范畴。其治疗原则通常为健脾和胃、养血益气,并配合补铁等措施。
华佗临床验方如下:
一、绛矾丸
【原料】绿矾九十克(煅红),苍术九十克,厚朴、陈皮各三十克,大枣一百二十克。
【制法】将各味药材分别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然后制成如绿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一点五克(约二十丸),每日服用三次。相当于每日服用绿矾零点六至一点八克。服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之后逐渐增加用量。疗程为8周。
【主治】该药方具有健脾燥湿、补血和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适用于那些因脾胃虚弱、湿邪内阻而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见症状有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验效】曾经王氏使用绛矾丸、绿矾补血丸、绛枣丸共同治疗缺铁性贫血500例,并进行分组观察,同时与硫酸亚铁组作比较。结果显示,3组绿矾制剂与硫酸亚铁组的疗效基本相当,但其中绛矾丸组(50例)的疗效最佳(p<0.01)。在治疗过程中,副反应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方面,少数患者会出现纳呆、呕吐或胃痛等症状。
【注意】在服用此药期间,患者需忌饮茶。此外,孕妇、消化道出血者禁止服用,胃功能较弱者需谨慎服用。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观察。
二、健脾生血丸
【原料】潞党参、茅苍术、陈皮、生鸡内金、六神曲、醋煅针砂、煅绿矾各三十克,米醋一千五百克。
【制法】先将前六味药材分别研为细末,再把红枣煮热后去皮核。将绿矾放入米醋中,置于砂锅内使其溶化,随后加入枣肉,煮至烂熟并浓缩,最后加入药末,捣和制成丸剂。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一克,用白开水送服。
【主治】具有健脾和胃、补铁生血的功效,主要用于主治缺铁性贫血。尤其适用于脾胃功能较弱,铁吸收不良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验效】吴氏在数十年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提高,最终组成了这个药方。经过临床应用,该方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三、黄芪乌梅饮
【原料】黄芪三十克,乌梅十二克,党参十五克,白芍十二克,桂枝六克,制首乌十五克,五味子六克,甘草六克,醋煅代赭石三十克。
【制法】每日一剂,将药材水煎两次,然后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
【主治】主要功效为益气生血、甘酸养胃,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见症状有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心悸失眠等。
【验效】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体质,可进行相应的加减用药:脾阳虚者加附子理中汤进行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归脾汤进行加减;气阴不足者加生脉散进行加减;脾肾阳虚者加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若患者出现纳谷不香、脘腹胀满的症状,加白豆蔻、木香、陈皮、砂仁;经来量多的患者加蒲黄炭、煨木香、炒阿胶;对于湿浊中阻或宿食壅滞的患者,先使用平胃散、保和丸等药方,待邪气清除后再使用原方。使用该方共治疗缺铁性贫血75例,治疗结果为显效55例,有效20例。
【注意】在服药期间,患者需忌服或少服茶、咖啡等碱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降低铁的吸收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华佗针对类似病症的小故事
传说,有一次华佗行医到一个偏远的村落。村里有位农妇,长期操持繁重的农活,又饮食简陋,渐渐变得面色蜡黄,浑身无力,连走路都气喘吁吁。家人见她身体每况愈下,十分担忧,却又无计可施。
华佗来到农妇家中,详细询问了她的病情和生活习惯后,为她仔细诊断。华佗判断农妇是因过度劳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了类似缺铁性贫血的病症。
于是,华佗根据农妇的情况,开出了一副类似“健脾生血”思路的药方。他叮嘱农妇的家人,要选用优质的药材,按照正确的方法煎药,让农妇按时服用。同时,华佗还告诉农妇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
农妇遵医嘱服药一段时间后,气色逐渐好转,身体也有力气了,能够正常地劳作和生活。村民们看到农妇的变化,对华佗的医术赞不绝口,纷纷前来向他请教养生和治病的方法。华佗也耐心地为大家讲解,传授一些简单的保健知识,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当然了,在医学的领域中。因为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呈现的结果也是大不一样。针对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关药方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