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临床验方如下:
一、百子平咳汤
【原料】百部、莱菔子各五至十克,葶苈子、地龙、蝉衣、桑白皮各五至十五克,白芥子、青黛(包)各三至五克,僵蚕、枳实各三至九克,天竺黄二至五克,甘草二克。
【制法】每日 1 剂,煎水浓缩至 60ml,分 3 次温服。4 天 1 疗程。
【主治】具有清肺化痰,止痉平咳的功效。主治百日咳痉咳期。
【药物功效详细介绍】
-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善于润肺止咳,无论新久咳嗽、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对百日咳的咳嗽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可减轻因咳嗽导致的气机不畅和食积症状。
- 葶苈子: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可有效缓解百日咳时肺部的痰饮壅盛、喘息气促。
-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之功,对于百日咳伴有高热惊厥、肺热喘咳有较好疗效。
- 蝉衣:味甘,性寒,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可缓解百日咳时的咽喉不适及痉挛性咳嗽。
- 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经,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针对百日咳肺热咳嗽、喘息有显着效果。
- 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有助于祛除肺部寒痰。
- 青黛:味咸,性寒,归肝、肺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之效,可减轻百日咳时的肺热及热毒症状。
-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能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对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 枳实: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能改善咳嗽时的气机阻滞。
- 天竺黄:味甘,性寒,归心、肝经,能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对百日咳伴有痰热蒙蔽心窍的症状有疗效。
-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使全方药效更加平和。
【适用人群】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表现为咳嗽剧烈、频繁发作,伴有痰多、色黄或白、质地黏稠,或有发热、面红、呼吸急促等肺热症状的患儿。年龄范围较广,但需根据具体病情和患儿体质调整剂量。
【验效】治疗百日咳痉咳期 80 例,同时设氨苄西林加沙丁胺醇、氯丙嗪对照组 66 例。经 3 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分别为 75 例、53 例,有效 2 例、6 例;总有效率分别为 96.25%、89.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容易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患儿慎用。
- 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肺热和胃肠道负担。
- 若用药后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药物需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
二、解痉止咳汤
【原料】紫菀、杏仁、百部、半夏各十克,代赭石三十克,橘红、蜈蚣、甘草各三克。
【制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3~4 次服。
【主治】 具有解痉、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百日咳痉咳期。
【药物功效详细介绍】
- 紫菀:味辛、苦,性温,归肺经,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对于肺虚久咳、气喘有良好疗效,可缓解百日咳的慢性咳嗽症状。
- 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要针对百日咳时肺气上逆的咳嗽气喘。
- 百部:前文已述,在此方中同样起到润肺止咳的核心作用。
-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有效祛除肺部湿痰,缓解咳嗽。
- 代赭石:味苦,性寒,归肝、肺、胃、心经,能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可降上逆之肺气,缓解咳嗽气逆。
- 橘红: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可改善咳嗽时的气机不畅和痰湿症状。
-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能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对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有特效。
- 甘草:调和诸药,同时也有一定的润肺止咳作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咳嗽症状较为剧烈,伴有气逆上冲,甚至呕吐,痰液量多、质地较黏,色白或微黄,且患儿体质尚可,无明显阴虚内热表现的情况。一般适用于儿童,但需根据年龄和体质调整剂量。
【验效】 痰多气逆者加葶苈子、枇杷叶各六克;目赤、鼻衄、咳血者加白茅根十二克,侧柏叶十克。以本方加减治疗百日咳痉咳期 124 例,并设西药(抗生素加镇咳祛痰药)对照组 112 例。结果:痊愈分别为 102 例、47 例; 好转 13 例、27 例;总有效率分别为 92.6%、66.2%。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注意事项】
- 蜈蚣有毒,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不可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
- 孕妇忌用,因其药物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 对半夏、蜈蚣等药物过敏者禁用,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 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痰湿,影响药效。
- 若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如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或咳嗽加重、发热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三、林氏解痉汤
【原料】僵蚕、全蝎、蝉衣、地龙、杏仁、胆星、天竺黄各三克,青黛(包)、甘草、黄芩、地骨皮、瓜蒌、百部各四克。
【制法】每日 1 剂,水煎,分 3~4 次服。
【主治】清热化痰,解痉止咳。主治百日咳痉咳期,痰热胶结型。
【药物功效详细介绍】
- 僵蚕:前文已述,能息风止痉、化痰散结,对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有治疗作用。
- 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能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与僵蚕配伍,增强息风止痉的效果,缓解咳嗽痉挛。
- 蝉衣:能疏散风热、息风止痉,对百日咳时的风热症状和痉挛性咳嗽有改善作用。
- 地龙:可清热定惊、平喘,针对百日咳的肺热和喘息症状有疗效。
- 杏仁:降气止咳平喘,缓解肺气上逆的咳嗽。
- 胆星:即胆南星,味辛、苦,性凉,归肝、胆经,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对痰热引起的咳嗽、惊风有很好的疗效。
- 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可减轻痰热蒙蔽心窍的症状。
-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能缓解肺热和热毒症状。
- 甘草:调和诸药,兼润肺止咳。
-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清除肺部的痰热之邪。
- 地骨皮:味甘、淡,性寒,归肺、肝、肾经,能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对肺热咳嗽、骨蒸潮热有疗效。
- 瓜蒌: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能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可化解肺部的痰热,改善咳嗽症状。
- 百部:润肺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
【适用人群】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表现为咳嗽剧烈,呈阵发痉挛性,咳出大量黄稠痰液,伴有发热、口渴、面红、呼吸气粗、舌红苔黄腻等痰热胶结症状的患儿。一般适用于儿童,但需根据年龄和体质调整剂量。
【验效】呕吐加旋覆花三克,代赭石十克;白睛溢血或痰中带血丝加藕节、白茅根各六克,菊花三克。以本方加减治疗百日咳痉咳期 50 例。结果:4 天内痊愈 37 例(74%),显效 13 例。
【注意事项】
- 全蝎有毒,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服用导致中毒,中毒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头晕、心悸、抽搐等。
- 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胃脘冷痛的患儿慎用,因方中多为寒凉药物,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
- 用药期间应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
- 若用药后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新的症状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 对药物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四、主顿咳止汤
【原料】桑白皮、山栀、黄芩、鱼腥草、枇杷叶(布包煎)、百部、北沙参、天冬、麦冬各十克,蜈蚣 2 条,生甘草六克。
【制法】:上药加水 500ml,浓煎成 200ml 药液。1 岁内每日喂 50ml,1~ 2 岁每日喂 100ml,3 岁以上每日喂 200ml,上述剂量每日分 3~4 次服完。连服 3 剂后,去蜈蚣,加僵蚕六克,再服 3 剂,用量用法同上。另外,每晚用大蒜 1~2 枚捣烂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用纱布带固定,晨起去之,连用 2 晚。
【主治】清热化痰,解痉止咳。主治小儿百日咳痉咳期。
【药物功效详细介绍】
-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可有效缓解百日咳的肺热咳嗽、喘息症状。
- 山栀:即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可清泻肺火,减轻咳嗽时的烦热症状。
-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除肺部的痰热之邪。
-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对肺热咳嗽、肺痈吐脓有良好疗效,可减轻百日咳的肺部炎症。
-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可缓解百日咳的咳嗽和呕吐症状。
- 百部:润肺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关键药物。
- 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可滋养肺阴,缓解百日咳后期肺阴不足的症状。
- 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能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可润肺滋肾,改善肺肾阴虚导致的咳嗽。
-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可滋养肺胃之阴,减轻咳嗽。
- 蜈蚣:息风镇痉,对痉挛性咳嗽有特效。
- 生甘草:调和诸药,兼润肺止咳。
【适用人群】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痉咳期,尤其是伴有肺阴不足症状,如咳嗽日久、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的患儿。年龄一般在 7 岁以内,需根据具体年龄和病情调整剂量。
【验效】 用本方治疗小儿百日咳痉咳期 137 例,年龄均在 7 岁以内。结果,除 9 例因并发肺炎配用西药外,余均单纯服上述中药于 1 周内痊愈。
【注意事项】
- 蜈蚣有毒,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时间或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 大蒜外敷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瘙痒、起泡等过敏反应,若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停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腹痛的患儿慎用,因方中部分药物性寒,可能损伤脾胃阳气。
- 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燥热食物,以免耗伤肺阴,加重病情。
- 若用药后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胆汁百部丸
百部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
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多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对叶百部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其生长环境多为温暖湿润的气候,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宜百部的生长,比如在山坡草丛、路旁、林下及溪边等较为阴湿的地方常见。不过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一些人工栽培在其他地区尝试,但总体来说其原生环境主要在南方。
百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从性味归经来看,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 。在功效方面,它有润肺止咳的作用,无论新久咳嗽、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对于百日咳、肺痨咳嗽、外感咳嗽等多种咳嗽症状都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因为它能润肺气、止咳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气上逆咳嗽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百部还有杀虫灭虱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虱、体虱、蛲虫病等。
在下例治疗小儿百日咳和厌食症的药方中,主要是利用百部润肺止咳的功效来治疗相关病症。
【原料】鲜猪胆汁 2 份,百部 3 份,白糖 25 份。
【制法】百部研细粉。将白糖放入沙锅内加热熔化至沸,加人百部粉、猪胆汁,文火煎 2~3 分钟,移去火源,稍冷后制成丸,如梧桐子大。1~3 岁每服 1 克,4~6 岁每服 2 克,1 日 3 次。
【主治】 润肺止咳。主治百日咳。
【药物功效详细介绍】
- 鲜猪胆汁:味苦,性寒,归肝、胆、肺经,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平喘,对肺热咳嗽、百日咳有一定疗效,可清除肺部热毒。
- 百部:润肺止咳,针对百日咳的咳嗽症状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 白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能润肺生津、补中缓急,在这里一方面作为赋形剂,便于制成药丸,另一方面可缓和猪胆汁和百部的味道,同时也有一定的润肺作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小儿百日咳,尤其是对于肺燥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有口干、咽干等症状的患儿。年龄范围一般在 1-6 岁,需根据具体年龄调整剂量。
【验效】用本方治疗小儿百日咳 250 例,两周内治愈率达 95%。
【注意事项】
- 对猪胆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 糖尿病患儿不宜服用,因方中含有较多白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 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肺燥症状。
- 若用药后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气喘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 药物应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变质,影响药效。
以上药方均为华佗中医临床经验方,使用时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体质和年龄等因素合理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