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斑汤
【原料】【珍珠母30克,性寒,味咸。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的功效。在方中可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为治疗黄褐斑因肝火上炎的重要药物,能改善因肝火导致的面部色素沉着】,
【鸡血藤21克,性温,味苦、甘。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对于因气血不畅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
【青葙子21克,性寒,味苦。能清肝泻火、明目退翳,可清泻肝火,改善眼部及面部因肝火上炎导致的不适和色素沉着】,【丹参15克,性微寒,味苦。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能活血化瘀,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少色素沉着】,【茵陈15克,性微寒,味苦、辛。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可清利肝胆湿热,对于因湿热内蕴导致的黄褐斑有治疗作用】,
【浙贝母12克,性寒,味苦。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可辅助清除体内痰热之邪,对于痰热互结导致的黄褐斑有一定效果】,【杭白菊12克,性微寒,味甘、苦。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可清肝经风热之邪,改善面部皮肤状态】,
【茯苓12克,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健脾利湿,促进体内水湿运化,改善因脾虚湿盛导致的黄褐斑】,【红花9克,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促进面部气血运行,消散色斑】,
【杭白芍9克,性微寒,味苦、酸。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可养血柔肝,调节肝脏功能,对于因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作用】。
【制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2个月为1疗程。
【主治】 清肝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肝火上炎、湿热内蕴且伴有瘀血阻滞的黄褐斑患者。这类患者常表现为面部出现黄褐色斑片,伴有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黏滞等症状。
【注意事项】
1. 脾胃虚寒者慎用,因方中多为寒凉之品,可能会加重脾胃虚寒症状。
2. 孕妇禁用,方中红花等药物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3. 用药期间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热。
【验效】 治疗黄褐斑115例,其中女性103例,男性12例,年龄在24 ~5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0年,平均4.4年。女性患者中,23例有月经病,8例有慢性胃肠炎,3例有慢性胆囊炎,2例有附件炎,2例查明有子宫肌瘤,14例与孕产有关。结果:经2个月治疗,21例治愈,29例显效, “例有效,24例无效。
二、化瘀退斑汤
【原料】【丹参30克,性微寒,味苦。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是方中活血化瘀的主要药物,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阻滞导致的黄褐斑】,
【赤芍20克,性微寒,味苦。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与丹参配伍,增强活血化瘀、凉血清热的作用】,
【白芍15克,性微寒,味苦、酸。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可养血柔肝,调节肝脏功能,缓解因肝郁气滞导致的黄褐斑】,
【柴胡10克,性微寒,味苦、辛。和解表里、疏肝升阳,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改善因肝郁引起的黄褐斑】,
【当归10克,性温,味甘、辛。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可补血活血,为面部皮肤提供充足的气血滋养,改善色斑】,
【川芎10克,性温,味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促进面部气血运行】,
【桃仁10克,性平,味苦、甘。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可辅助丹参等药物活血化瘀,消散面部瘀血】,
【生地10克,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能清热凉血,缓解因血热导致的黄褐斑】,
【薄荷10克,性凉,味辛。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可清利头目,改善面部风热之邪导致的不适】,
【合欢皮25克,性平,味甘。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能疏肝解郁,调节情绪,改善因情绪因素导致的黄褐斑】。
【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5剂为1疗程,经期停服。
【主治】 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导致的黄褐斑患者,常见症状为面部出现黄褐色斑片,伴有情绪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
【注意事项】 1. 孕妇禁用,方中多味药物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影响胎儿。2. 月经量过多者经期不宜使用,以免加重月经量。3. 用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4. 脾胃虚弱者慎用,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验效】用本方加减治疗黄褐斑55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兼有失眠者加炒枣仁,便秘加火麻仁,纳差如麦芽,面部皮肤瘙痒加白芷、蝉衣、地肤子,舌红少苔者重用生地黄。经治疗3个月,结果:显效(黄褐斑全部或基本消退,月经正常者)43例;好转(黄褐斑部分消退者)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1%。
三、七草汤
【原料】
【夏枯草6~15克,性寒,味苦、辛。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可清泻肝火,为治疗肝火上炎导致黄褐斑的常用药物】,【益母草10~30克,性微寒,味苦、辛。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能活血化瘀,调节月经,对于因瘀血阻滞、月经不调导致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
【白花蛇舌草15~60克,性寒,味甘、淡、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可清除体内热毒,改善因热毒内蕴导致的黄褐斑】,
【旱莲草15~30克,性凉,味甘、酸。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滋养肝肾之阴,为面部皮肤提供营养,改善因肝肾阴虚导致的黄褐斑】,
【谷精草10~15克,性平,味辛、甘。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可清利头目,改善眼部及面部因风热之邪导致的不适和色素沉着】,
【稀莶草10~15克,性寒,味辛、苦。祛风湿、利关节、解毒,可清除体内风湿之邪,对于风湿之邪侵袭面部导致的黄褐斑有一定作用】,
【紫草6~12克,性寒,味甘、咸。凉血活血、解毒透疹,能凉血活血,改善因血热、血瘀导致的黄褐斑】。
【制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连服1个月为1疗程。
【主治】 清肝养阴,凉血活血。适用于肝火上炎、肝肾阴虚且伴有瘀血阻滞的黄褐斑患者,症状可见面部黄褐斑,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等。
【注意事项】 1. 脾胃虚寒者慎用,方中多为寒凉之品,可能损伤脾胃阳气。2. 孕妇慎用,部分药物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3. 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验效】 本方辨证加减治疗黄褐斑110例,其中女97例,男13例; 年龄16~50岁;病程3个月至10年以上。辨证属气郁者加香附9~15g, 血瘀甚加川芎6~12g,肝郁甚加柴胡、白芍各9~15g,脾虚甚加白术、茯苓各10~15g,肾虚甚加菟丝子、女贞子各9~18g。连续用药1个月后,皮肤色素消退皮色接近正常为痊愈,共67例;皮肤色素消退80%以上,斑色明显变浅为显效,共18例;皮肤色斑消退50%以上,斑色有所变浅者为有效,共22例,皮肤色素斑无改善为无效,共3例。
四、益精灵
【原料】【何首乌15克,性微温,味苦、甘、涩。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可滋养肝肾,为头面部提供充足的精血滋养,改善因肝肾不足导致的黄褐斑】,
【枸杞子15克,性平,味甘。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与何首乌配伍,增强滋补肝肾之阴的作用,改善面部皮肤状态】,
【茯苓12克,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健脾利湿,促进体内水湿运化,改善因脾虚湿盛导致的黄褐斑】,【陈皮9克,性温,味苦、辛。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理气和中,调节脾胃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辅助治疗因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黄褐斑】。
【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煎液,早中晚3次分服,同时外用2%维生素E霜。连用30~60天。
【主治】补血益气,养精祛斑。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导致的黄褐斑患者,表现为面部出现黄褐色斑片,伴有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状。
【注意事项】 1. 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2. 对维生素E霜过敏者禁用外用药物。3. 用药期间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验效】治疗黄褐斑75例,结果:色素斑基本消退者39例,色素斑大部分消退或仅留少许色素者27例,色素无明显变化者9例;总有效率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