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痛逐瘀汤
【原料克数】秦艽6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9克,没药9克,当归9克,五灵脂(炒)9克 ,香附9克,牛膝9克,地龙9克。
【原料特点】
- 【秦艽】:味辛、苦,性微寒,归胃、肝、胆经。能祛风湿、舒筋络,对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有较好疗效,在方中可帮助缓解腰部因风湿等引起的不适。
-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腰部瘀血阻滞的状况。
-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能消散腰部扭伤导致的瘀血。
-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与桃仁搭配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调和诸药的作用,使方中各药更好地发挥协同功效。
- 【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有助于驱散腰部的风寒湿邪。
-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对腰部扭伤后的疼痛和肿胀有缓解作用。
-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既补血又活血,为方中重要的养血活血药。
- 【五灵脂(炒)】:味甘,性温,归肝经。有活血散瘀、炒用止血的功效,可化瘀止痛,且炒制后止血作用增强。
-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能疏肝解郁、理气宽中,有助于调节气机,配合活血化瘀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可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使药力更好地作用于腰部。
-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能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在方中可通络止痛,缓解腰部疼痛和拘挛。
【制法】首先,准备好上述所有药材。将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炒)、香附、牛膝、地龙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一般以没过药材2-3厘米为宜)。浸泡30分钟左右,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然后,用大火将水烧开,转小火慢煎约30-40分钟,至药液剩下约200-300毫升左右,倒出药液。再向砂锅中加入适量水,重复上述煎煮步骤,再次煎出约200-300毫升药液。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对于老年体弱者,在第一次煎煮前加入适量黄芪、党参;痛剧者,加入适量延胡索、重楼后再进行煎煮。煎后药渣中加入适量醋和水(醋和水的量以能没过药渣为宜),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5-10分钟,待温后熏洗伤处。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主治急性腰扭伤,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剧烈、痛处固定、活动受限等。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因方中多味药物有活血化瘀之效,可能影响胎儿。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及加重脾胃负担。
【验效】治疗急性腰扭伤15例,结果:治愈(腰部功能恢复正常)8 例;显效(腰部肿痛消失,局部压痛减轻,功能基本恢复)3例;好转3例; 无效1例。
二、治腰第一方
【原料克数】独活10克、防风10克,海风藤15克,细辛3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小茴香5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怀牛膝15克,延胡索10克,甘草5克。
【原料特点】
-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可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对风寒湿痹引起的腰部疼痛有较好疗效。
-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协助独活祛风湿,增强止痛效果。
-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能有效缓解腰部经络不通导致的疼痛。
-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功效,但有小毒,用量宜谨慎,可增强止痛作用。
- 【川断(续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对于腰部损伤有修复作用。
-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辅助川断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能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对于腰部因寒凝气滞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
- 【降香】:味辛,性温,归肝、脾经。可化瘀止血、理气止痛,有助于缓解腰部瘀血疼痛。
- 【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调节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
- 【怀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与牛膝类似,但其道地性更佳,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引药下行。
-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能活血,行气,止痛,是止痛的要药。
-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制法】准备独活、防风、海风藤、细辛、川断、桑寄生、小茴香、降香、枳壳、怀牛膝、延胡索、甘草这些药材。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没过药材3-4厘米),浸泡30-40分钟。浸泡后,先用大火将水烧开,再转小火慢煎约40-50分钟,煎至药液约200-300毫升,倒出药液。接着,再次向砂锅中加入适量水,重复煎煮步骤,煎出约200-300毫升药液。把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主治】祛风通络,补肾强筋。主治急性腰部损伤,适用于急性腰部损伤且伴有风湿之邪侵袭,同时有肝肾不足表现的患者,症状可见腰部疼痛、酸楚,活动不利,遇风或阴雨天气加重等。
【注意事项】细辛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阴虚火旺、实热证患者慎用,因方中多为温性药物,可能加重热症。
【验效】治疗急性腰部损伤45例,并设对照组31例,对照组上方去独活、防风、海风藤、细辛,加柴胡10g、白芍12g。结果:显效(腰痛消失, 或明显减轻,腰部活动良好,能胜任原工作)20例,占44.44%,对照组8 例,占25.81%;有效(腰痛减轻,腰部活动进步,能坚持轻体力工作)23 例,占51.11%,对照组16例,占51.61%;无效2例,占4.44%,对照组7 例,占22.58%;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7.42%。说明从风论治对急性腰损伤有较好疗效。
三、插骨散
【原料克数】炒白术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肉桂15克、木香15克、乳香15克、牛膝15克、甘草15克,米酒适量。
【原料特点】
- 【炒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可增强脾胃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间接支持腰部损伤的恢复。
-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可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促进腰部气血运行。
-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可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对于腰部寒凝气滞疼痛有效。
-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调节中焦气机,使气血通畅。
- 【乳香】: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能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对腰部扭伤的疼痛和损伤修复有帮助。
-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可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至腰部。
-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 【米酒】:能通血脉、行药势,辅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制法】先将炒白术、白芍、川芎、肉桂、木香、乳香、牛膝、甘草这八味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一般以没过药材3-4厘米为宜),浸泡30-40分钟。浸泡后,用大火将水烧开,转小火慢煎约40-50分钟,煎至药液约200-300毫升,倒出药液。再向砂锅中加入适量水,重复煎煮步骤,煎出约200-300毫升药液。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和情况,加入适量米酒(一般可加入药液量的1\/5-1\/3),搅拌均匀。每日1剂,一般7剂为1个疗程,具体可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反应调整。
【主治】行气活血,缓急止痛。主治急性腰扭伤,适用于急性腰扭伤患者,尤其是气滞血瘀且伴有一定程度寒凝的情况,患者可能出现腰部刺痛、得温痛减等症状。
【注意事项】肉桂性大热,阴虚火旺、实热证者忌用。乳香、木香气味芳香,可能会刺激胃肠道,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用。
【验效】治疗急性腰扭伤104例,检查排除关节、腰椎骨折、腰椎间盘脱出。结果: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者为痊愈,共85例,占81.7%,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为好转,共11例,占10.6%;服药7剂以上无变化者为无效,共8例,占7.7%;总有效率为92.3%。
四 、土鳖红花酒
【原料克数】土鳖10克,红花10克,白酒适量。
【原料特点】
- 【土鳖(地鳖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能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对于腰部扭伤导致的瘀血阻滞、筋骨损伤有较好疗效。
-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 【白酒】:有通血脉、行药势的作用,可使药物更好地发挥药效。
【制法】对于急性扭伤: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将土鳖10克、红花10克放入容器中,加入200ml白酒浸泡15-20分钟。浸泡后,向容器中加入200ml水,然后用文火(小火)煎煮半小时左右,待药液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分3次温服。对于慢性扭伤:将土鳖和红花研细为末,放入碗中,根据个人情况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后分2-3次送服。
【主治】化瘀止痛。适用于急慢性腰扭伤患者,急性扭伤多因外力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慢性扭伤多为气血瘀滞日久。患者常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
【注意事项】土鳖虫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孕妇禁用,因土鳖虫和红花均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导致流产。酒精过敏者不宜使用。
【验效】治疗腰扭伤49例,服1剂治愈16例,2-3剂治愈20例,4-5剂治愈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