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验方
一、三物豆根汤
【原料】山慈菇五十克、板蓝根五十克,山豆根三十克,当归二十克、丹参二十克、赤芍二十克、川芎二十克、北沙参二十克,麦冬十五克。
【制法】准备一个洁净的砂锅,将上述药材依次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水要完全没过药材,并高出药材3 - 5厘米。浸泡30分钟,让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浸泡结束后,将砂锅置于炉灶上,先用大火将水烧开,接着转小火慢煎40 - 60分钟,煎至药汁适量。倒出药汁,再次向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重复煎煮一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缩短至30 - 40分钟。将两次煎得的药汁混合均匀,每日1剂,分2 - 3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时间尽量均匀,以保证药效持续发挥。
【主治】具有养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调养气血、清除体内热毒,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验效】该方与化疗同时使用。若患者血热妄行,可合并犀角地黄汤进行加减运用;若气滞血瘀,则用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同时服用本方并加入理气药物。运用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6例,并与单纯化疗组16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加用中药组有效率为80.5%,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68.5%。其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有效率在加用中药组为90%,单纯化疗组为76% 。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表明,本方药具有类似肝素的作用,与化疗联合应用,既能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能改善高凝状态,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二、龙胆泻肝汤加减
【原料】龙胆草十克、黄芩十克、栀子十克、木通十克、当归十克、生地十克、柴胡十克、猪苓十克、泽泻十克,鸡血藤三十克、丹参三十克。
【制法】将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水要没过药材5 - 8厘米。浸泡20 - 30分钟,使药材充分湿润。先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煎1 - 1.5小时,煎至药汁浓缩到合适量。将药汁倒出,再次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第二次煎煮时间约为40 - 60分钟。把两次煎得的药汁混合均匀,每日1剂,分2 - 3次温服,每次服药时间间隔3 - 4小时左右。
【主治】能够清泻肝胆湿热。主要适用于急性白血病中表现为肝胆湿热型的患者,通过清除肝胆部位的湿热邪气,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改善病情。
【验效】若热象较重,可添加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或者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等方剂配合使用;若湿象较重,则加用藿朴夏苓汤、二陈汤、三仁汤等。运用该方治疗26例急性白血病(部分病例配合间歇化疗),结果显示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存活1年以上的有13例,存活2年以上的有3例。
【注意】如果患者出现感冒、感染等情况,应立即停用本方,改为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待病情好转后,再继续使用本方进行治疗。
三、青黄散方
【原料】青黛九份,雄黄一份。
【制法】准确称取青黛和雄黄,按照9:1的剂量比例,将两者放置在干净的研钵中,充分研磨,直至混合均匀,成为极细的粉末状。将研磨好的药粉装入胶囊,以便于服用和保存。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 - 14克,分3次在饭后服用;维持缓解剂量为3 - 6克,分2 - 3次饭后服用,具体剂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进行适当调整。
【主治】具有解毒抗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通过药物的解毒作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验效】若患者有明显的脾脏肿大瘀血情况,可加服膈下逐瘀汤;若表现为气血两虚,则加服八珍汤;若脾胃虚寒,加服小建中汤。运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果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7例,占28%。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的平均时间为11.4天,最快10天,用药1天后脾脏开始缩小。
【注意】服用本方后,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胃脘不适、便溏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便血症状。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用药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