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阴大要
天,是阳气的根本所在;地,是阴气的所属。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阴气是死亡的基础。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接受阴阳的辅助。得到阳气多的人就能生存,得到阴气多的人就会死亡。阳中的阳极为高真(可以理解为非常好的状态),阴中的阴就是幽鬼(不好的状态,接近死亡)。所以,阳气充足的人寿命长,阴气过重的人寿命短。身体多热的人,是阳气主导;身体多寒的人,总感觉自己冷。那是因为阴气太重。占据你身体的上风所导致。
阳气趋向于人体的上部,阴气趋向于人体的下部;阳气运行速度快,阴气运行速度慢;阳气的性质轻,阴气的性质重。阴阳平衡的时候,天地就和谐,人的气血也安宁;阴阳失调的时候,天地就不通畅,人的气血就会逆乱。所以,天地得到过多的阳气就会炎热炽烈,得到过多的阴气就会寒冷凛冽。阳气从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前开始增长,到午后(下午1点左右)结束;阴气从午后开始增长,到子时之前结束。阴阳的盛衰,各自都有固定的时间,循环往复,没有休息的时候。人如果能够遵循这个规律,那就是有大智慧的人。
《金匮》里说:“秋天开始的时候要养阳气,春天开始的时候要养阴气;阳气不要向外闭塞,阴气不要向外侵袭;火从木中产生,水从金中生成,水火相互流通协调,上下相互依存。人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就永远不会沉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愚蠢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行为举止不恰当,自己给自己招来灾祸。在外受到风寒暑湿等邪气的侵袭,在内因为饥饿、饱食、劳累等伤害身体,损伤了正气,丢失了元神,束缚了自己的身体,生死就面临着危险。却不知道脉象有五种情况预示着死亡,气色有五种情况预示着生机。属阴的病症脉象重,属阳的病症脉象轻。阳病出现阴脉,生命就不会长久;阴病出现阳脉,病就不容易治好。阳病的症状大多会多说话,阴病的症状大多不说话。多说话的病容易治愈,不说话的病难以康复。阳病的时候白天比较安静,阴病的时候夜晚比较安宁。阴阳的运动,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运行。阳气虚的时候,到了傍晚就会错乱;阴气不足的时候,早晨就会出现不适。早晨和傍晚的情况交错,人的气血就会逆乱,生死的道理,在阴阳的变化中就很明显了。
阳气向下而不向上,叫做断路;阳气向上而不向下,叫做断经。阴中受到邪气侵扰就会浑浊,阳中受到邪气侵扰就会清爽。火来到坎户(肾属水,为坎,这里可以理解为肾的位置),水来到离扃(心属火,为离,这里可以理解为心的位置),阴阳相互呼应,才会达到平和的状态。阴气不足就用水母(可以理解为滋养阴气的药物或方法)来补充,阳气充足就用火精(滋养阳气的药物或方法)来辅助,阴阳平衡了,各自才能正常运行。向上通到三寸(这里的三寸是一个大概的说法,可能指人体上部的一些重要部位),是阳气运行的路径;向下通到三寸(人体下部的一些部位),是阴气运行的路径。阴气常常应该减少一些(避免阴气过盛),阳气常常应该充足一些(保持阳气旺盛),处于中间状态的人,阴阳应该是均匀平衡的。
所以,阳中的阳,就像天仙一样是很好的状态;阴中的阴,就像是地下鬼一样是不好的状态。顺应阴气的人大多会消亡,顺应阳气的人大多会长寿。明白了这些奇妙的道理,在养生和治病等方面就没有不灵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