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论寒热
1. 寒热往来的原因:身体一会儿感觉冷一会儿感觉热,这是阴阳相互斗争、一方胜过另一方的表现。如果阳气不足,就会先感觉寒冷然后发热;如果阴气不足,就会先感觉发热然后寒冷。另外,如果人体上部的阳气过盛,就会发热;下部的阴气过盛,就会发冷。阴阳相互斗争是因为人体在受到外界邪气侵袭或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时,阴阳的平衡被打破,阳气和阴气就会相互对抗。当阳气不足时,人体的温煦功能减弱,就会先出现寒冷的感觉,之后随着人体的正气试图抵抗邪气,阳气会相对亢奋,从而出现发热的症状。而阴气不足时,阴不能制约阳,阳气相对亢盛,就会先出现发热的症状,之后随着阳气的消耗,人体会出现相对的寒象。人体上部阳气过盛导致发热,是因为阳气具有温煦和升腾的作用,当上部阳气过盛时,就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头部发热、面红等。下部阴气过盛导致发冷,是因为阴气具有寒凉和沉降的作用,当下部阴气过盛时,就会出现下肢发冷、腹部冷痛等症状。
2. 从皮肤表现判断阴阳虚实:皮肤摸起来寒冷而且干燥的,是阳气不足;皮肤摸起来发热而且干燥的,是阴气不足。皮肤寒冷而且感觉身体内部也寒冷的,是阴气太盛;皮肤发热而且身体内部也热的,是阳气太盛。皮肤是人体的外在表现,通过触摸皮肤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阴阳虚实情况。阳气具有温煦和滋润的作用,当阳气不足时,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温煦和滋润,就会出现寒冷且干燥的症状。阴气具有滋养和濡润的作用,当阴气不足时,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就会出现发热且干燥的症状。而当阴气太盛时,阴寒之气会向外散发,导致皮肤和身体内部都感觉寒冷。当阳气太盛时,阳气会向外熏蒸,导致皮肤和身体内部都感觉发热。
3. 寒热发生部位与阴阳邪气的关系:发热从身体下部开始的,是阴分里面有阳邪;发热从身体上部开始的,是阳分里面的阳邪。寒冷从身体上部开始的,是阳分里面的阴邪;寒冷从身体下部开始的,是阴分里面的阴邪。人体的上下部位可以分为阳分和阴分,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当发热从下部开始时,说明阴分中出现了阳邪,阳邪在阴分中积聚,导致下部发热。当发热从上部开始时,说明阳分中阳气过盛,形成了阳邪,导致上部发热。当寒冷从上部开始时,说明阳分中出现了阴邪,阴邪在阳分中阻滞,导致上部寒冷。当寒冷从下部开始时,说明阴分中阴气过盛,形成了阴邪,导致下部寒冷。
4. 特殊症状与阴阳邪气的关系:感觉寒冷但脸颊发红而且话多的,是阳分里面的阴邪;感觉发热但脸色发青而且话多的,是阴分里面的阳邪;感觉寒冷而且脸色发青又话多的,是阴分里面的阴邪。如果出现寒冷症状但不说话的,这种病就很难治疗了。阴分里面的阴邪病症(阴中之阴),往往是九死一生;阳分里面的阳邪病症(阳中之阳),相对来说九生一死。一般来说,阴病比较难治,阳病比较容易医治。这里特殊症状的判断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阴阳邪气的性质和所在部位。感觉寒冷但脸颊发红而且话多,是因为阴邪在阳分中,阴邪抑制了阳气的正常运行,导致阳气相对亢盛,出现脸颊发红和话多的症状。感觉发热但脸色发青而且话多,是因为阳邪在阴分中,阳邪扰动了阴分,导致阴气相对不足,出现脸色发青和话多的症状。感觉寒冷而且脸色发青又话多,是因为阴邪在阴分中,阴寒之气过盛,导致气血凝滞,出现寒冷和脸色发青的症状,同时阴邪扰动心神,导致话多。如果出现寒冷症状但不说话,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人体的阳气已经极度衰竭,心神被阴寒之气所蒙蔽,所以预后不良。
5. 从脉象判断寒热:通过诊脉来看,如果脉搏跳动次数快而且表现在上部(寸脉),就是阳分里面的阳邪;脉搏跳动次数快而且表现在下部(尺脉),就是阴分里面的阳邪;脉搏跳动迟缓而且表现在上部,就是阳分里面的阴邪;脉搏跳动迟缓而且表现在下部,就是阴分里面的阴邪;脉搏跳动次数快而且在中部(关脉),说明身体中部有热;脉搏跳动迟缓而且在中部,说明身体中部有寒。治疗的时候,寒症要用温热的药物来驱散寒邪,热症要用寒凉的药物来清热泻火,这种治疗的逆顺方法,是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以阴阳学说为根本的。中医通过诊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寸脉候上部,尺脉候下部,关脉候中部。脉搏跳动快表示有热象,脉搏跳动迟缓表示有寒象。根据脉象所反映的寒热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比如,对于阳分里面的阳邪病症,使用清热泻火的药物来清除阳邪;对于阴分里面的阴邪病症,使用温热散寒的药物来驱散阴邪。这种治疗方法是基于中医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调引起的,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