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四、华佗避疫酒神方
1. 配方组成:包含大黄十五铢,白术、桂心各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乌头六铢,菝葜十二铢 。这些药材各有其独特功效,相互配合。
2. 制作步骤:首先把上述药材捣成粉末状,装入绛色的袋子里。在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晦日)的中午时分,将装着药粉的袋子悬挂到深井里,要让袋子接触到井底的泥。等到来年正月初一的清晨,把药从井中取出,放入酒中进行煎煮,让酒沸腾几次。
3. 服用方法与效果:在房屋朝东的门户中饮用此酒。如果一个人饮用了这种酒,那么他的全家都不会感染疫病;要是一家人都饮用了,那么所在的一里范围内都不会出现疫病情况。
4. 注意要点: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操作,比如在特定的晦日中午放药入井以及初一清晨取药。选择的酒最好是常见且质量有保障的,避免使用劣质酒影响药效。而且饮用时要注意适量,虽然此酒有避疫作用,但过量饮用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一零五、华佗避瘟丹神方
1. 药材配方:有雄黄、雌黄、鬼臼、曾青、珍珠、丹砂、虎头骨、桔梗、白术、女青、芎劳、白芷、鬼督邮、芜荑、鬼箭羽、藜芦、菖蒲、皂荚各一两 。这些药材汇聚一起,形成独特的避瘟配方。
2. 制作方式:把这十八味药材全部研磨成粉末,然后用蜜将药粉制成像弹子一样大小的丸药,再把丸药装在绢袋中。
3. 使用方法及功效:佩戴时,男性将绢袋佩戴在左边,女性佩戴在右边。当遇到突然发生的中恶病或者时疫时,就吞下一颗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同时,在室内燃烧一颗弹子大小的丸药,据说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4. 注意事项:制作丸药时,蜜的用量要把握好,确保丸药能够成型且软硬适中。佩戴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绢袋,防止破损导致丸药丢失或受潮变质。如果需要吞服丸药,要确保丸药没有变质等情况,以免影响健康。
一零六、华佗治水谷痢神方
1. 具体药材:人参、地榆、厚朴(经过炙制)、黄干姜、乌梅(经过熬制)各六分,白术、当归各五分,赤石脂、龙骨各七分,熟艾、甘草各四分,黄连十分 。这些药材针对水谷痢的病症进行配伍。
2. 制作流程:将上述所有药材一起捣成粉末状,接着用蜜把药粉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
3. 服用方法:用米汤来送服这些丸药,每次服用二十丸,一天需要服用三次。
4. 注意细节:在炙厚朴和熬乌梅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药材因为过度炙烤或熬制而失去药效或者产生不良变化。在服用期间,饮食方面尽量保持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一零七、华佗治水痢神方
1. 配方内容:茯苓、白龙骨、诃犁勒皮、黄连、酸石榴皮各八分 。这些药材组合起来针对水痢症状。
2. 制作方法:把这些药材进行捣筛处理,也就是先捣碎再过筛,得到细腻的粉末,然后用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
3. 服用方式:在空腹的状态下服用三十丸,每天需要服用两次,直到病情好转痊愈后就停止服用。
4. 注意要点:空腹服药的时间可以选择在饭前大约一小时左右,这样能更好地让药物吸收发挥作用。如果在服药后出现任何不适的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应该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一零八 、华佗治冷痢神方
1. 病症成因:冷痢这种病症,是由于肠胃的功能比较虚弱,受到了寒气的侵袭。当肠道处于虚弱状态时,就无法正常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从而导致泄泻,这就是冷痢的由来。一般来说,如果痢的颜色呈现青色、白色或者黑色,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冷痢。从脉象诊断来看,如果脉象是沉脉,说明病情相对较好,有治愈的可能;而如果是浮脉,则表示病情比较危险。
2. 药方组成:黄连二两,甘草(经过炙制)、附子(经过炮制)、阿胶(经过炙制)各半两 。
3. 制作与服用:先准备三升水,把药材放入水中进行煎煮,煮到剩下一升半的药液时,将药汁分成两份。分两次服用这些药液。
4. 注意事项:在炮制附子以及炙制甘草、阿胶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时间进行操作,以确保药材的药性能够充分发挥,同时降低药物的毒性。在服用药液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既不要太烫以免烫伤口腔和食道,也不要太凉,以免影响药效或者引起肠胃不适。
一零九、华佗治白滞痢神方
1. 病因说明:白滞痢的产生,是因为肠道本身就比较虚弱,此时又有冷气侵入并停留在肠道之间。冷气与肠道内的津液相互作用,使得津液凝滞起来,最终形成了白色的痢。
2. 药方构成:赤石脂八两,干姜、龙骨、当归各三两,附子(经过炮制)、牡蛎(经过熬制)各二两,芍药、甘草(经过炙制)各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白术一升 。
3. 制作与服用:首先用水一斗二升来煮白术,煮到剩下九升水的时候,再把其他的药物放入锅中一起煮,直到煮取到三升的药液。将这三升药液分成三次服用。如果患者的痢中有脓,可以在药方中加入厚朴三两;要是患者有呕吐的症状,则加入陈皮二两。
4. 注意要点: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加减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剂量的准确性,避免因为剂量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或者产生不良反应。在煮药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火候和时间,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到药液中。
110、华佗治冷热痢神方
1. 病症原因:冷热痢的特点是痢的颜色一会儿黄一会儿白。这是因为患者的肠胃本身就处于虚弱的状态,体内原本就有寒气,又受到了外来客热的伤害。体内的冷热两种气相互交乘,从而导致了这种冷热痢的症状出现。
2. 药方内容:香豉一升,白术六两,薤白一升,升麻二两 。
3. 制作与服用:用七升水来煮这些药材,煮到剩下二升半的药液时即可。将这二升半的药液分成三次服用。
4. 注意事项:在煮药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水量的变化,防止水烧干或者煮得过久导致药液浓度过高。在服用药物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影响病情的恢复。
111、华佗治热毒痢神方
1. 药方一详情:苦参、橘皮、独活、阿胶(经过炙制)、蓝青、黄连、鬼箭羽、黄柏、甘草 ,这些药材的用量都是等份的。
- 制作方法:把这些药材全部捣成粉末状,然后用蜜将阿胶烊化后与药粉混合,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
- 服用方式:用水送服这些丸药,每次服用十丸,一天要服用三次。
2. 药方二详情:生犀角、酸石榴皮、枳实 。
- 制作方法:将这三味药材共同研磨成粉末。
- 服用方式:每次服用二、三寸匕的药量,一天服用两次。
3. 注意要点:使用生犀角时,要确保其来源是合法合规的,因为犀角属于珍稀保护动物制品,非法使用会触犯法律。这两种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使用,但不要同时服用,以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112、华佗治赤痢神方
1. 配方情况:香淡豉半升,黄连一升 。
2. 制作步骤:首先准备一升半的水,将香淡豉浸泡在水中一天的时间。浸泡完成后,过滤出豉汁。接着把黄连切碎,用薄绵将其包裹起来,放入到豉汁中进行煎煮,一直煮到药液剩下强半升为止。
3. 服用方法:在空腹的状态下,将煮好的药液一次性全部服完,这样赤痢的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和止住。
4. 注意事项:浸泡香淡豉的时间一定要足够,以保证香淡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到水中。在服用药液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是否适宜,避免过烫或过凉对肠胃造成刺激。
113、华佗治久痢神方
1. 适用病症:主要适用于那些长期患有赤痢,而且连续多年都没有治愈的患者。
2. 药方一:地榆、鼠尾草各一两 。
- 制作方法:用水二升来煮这两味药材,煮到剩下一升的药液时即可。
- 服用方法:将这一升药液分成两次服用。如果服用后病情没有好转,就采取另一种方法。
3. 药方二:取屋尘,加水搅拌,尽量把渣滓去除干净。
- 服用方法:服用一升处理后的屋尘水,一天要服用两次。
4. 注意事项:在选取屋尘时,要尽量选择比较干净的屋尘,避免其中含有过多的杂质或有害物质,以免影响药效或者对身体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在服用期间,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出现了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服用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114、华佗治赤白痢神方
1. 病症根源:一般来说,痢这种病症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体的荣卫不足,肠胃功能比较虚弱。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冷热之气就会乘虚而入,进入到肠道之间。当肠道处于虚弱状态时,就无法正常地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导致泄泻,形成了痢。如果热气乘于血,使得血渗到肠内,就会形成赤痢;要是冷气在肠道间搏击,导致津液凝滞,就会形成白痢;当冷热两种气相互交杂时,就会出现赤白相杂的痢。
2. 药方组成:鹿茸二分,石榴皮二两,干姜二分,枣核中仁七枚,赤地利一两(烧灰) 。
3. 制作与服用:把这些药材共同捣成散剂。在饭前,用饮服方寸匕的药量,白天要服用三次,夜晚服用一次。如果患者下痢的次数比较多,还可以适当增加服用次数,比如服用五、六次。
4. 注意要点:在烧赤地利的时候,要注意掌握好火候,确保赤地利能够充分烧成灰状,以保证其药效的发挥。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根据下痢的次数来合理调整剂量,但千万不要过量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15、华佗治五色痢神方
1. 配方内容:酸石榴皮五个,莲子捣汁二升 。
2.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合的量,据说效果非常神奇,能够对五色痢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3. 注意事项:在捣莲子汁的时候,要尽量保证得到比较纯净的莲子汁,避免其中混入过多的杂质。在服用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适当调整服用的剂量,但一般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以免引起其他不适。
116、 华佗治休息痢神方
1. 病因阐述:患者的肠胃比较虚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冷热之气的影响。当邪气有时活动,有时静止的时候,就会导致痢这种病症时而发作,时而停止,这就是休息痢的成因。
2. 药方构成:黄连二两,龙骨(大小如鸡子)一枚,阿胶(大小如手掌)一块(经过炙制),熟艾一把 。
3. 制作与服用:将以上四味药材,加入五升水进行煎煮。先煮其中的三味药材(除阿胶外),煮到取到二升的药液时,去除渣滓。然后再把阿胶放入药液中烊化。将烊化后的药液分成两次服用。
4. 注意要点:选取的龙骨大小尽量要接近鸡子的大小,这样才能保证药方的剂量相对准确。在炙制阿胶时,要注意掌握好火候和时间,避免阿胶过度炙烤而失去药效或者产生其他不良变化。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再次受到寒气的侵袭,加重病情。
117、华佗治噤口痢神方
1. 配方情况:木鳖子六枚 。
2. 制作与使用:先把木鳖子的壳去掉,取出里面的净仁并研磨成泥状。将研磨好的泥分成两份。准备一个面烧饼,把它切成两半。在半块烧饼上做一个孔,将一份药泥放入孔中。然后乘热将这块带有药泥的烧饼覆盖在患者的肚脐上,大约放置一顿饭的时间。之后再换另一半烧饼,同样操作。当痢止住后,患者就会开始想吃东西。
3. 注意事项:木鳖子本身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药材,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避免药泥接触到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在覆盖烧饼时,要注意温度,避免过热烫伤患者的皮肤。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或者异常反应,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18、华佗治疟疾神方
1. 药方组成:常山、甘草(经过炙制)、大黄、桂心各四分 。
2. 制作方法:把这四味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用蜜将药粉制成像兔屎形状大小的丸药。
3. 服用方法:在疟疾即将发作的时候,服用六丸这种丸药,用饮来送服。在准备服药之前,先喝少许热的食物,比如热汤、热粥等。
4. 注意事项:要准确把握好服药的时间,尽量在疟疾发作前的合适时间服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在服用药物期间,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或者加重身体的负担。
119、华佗治温疟神方
1. 病症区分:一般来说,疟疾如果是先出现寒冷的症状,然后再发热的,这种叫做寒疟,它是因为人体先伤于寒,而后又伤于风导致的;而如果是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那么就会先出现发热的症状,然后再感到寒冷,这种疟疾就叫做温疟。
2. 药方内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经过炙制),粳米六合 。
3. 制作与服用:将以上四味药材,加入一斗二升的水进行煎煮,一直煮到米烂为止。然后去除渣滓,再加入桂心三两,继续煎煮,直到取到三升的药液。将这三升药液分成三次温服。在服药后,要覆盖衣物让身体出汗。如果患者是先寒后发热的症状,出汗后病情就会有所好转并逐渐痊愈。
4. 注意事项:在煮药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米的状态,确保米煮烂,这样才能让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到药液中。在让身体出汗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再次着凉,以免病情反复或者加重。
120、华佗治山瘴疟神方
1. 病症特点:本症主要发生在岭南地区,因为该地区带有山瘴之气,所以这种疟疾的病情比一般伤暑引起的疟疾更为严重。
2. 药方组成:蜀漆、知母、升麻、白薇、地骨皮、麦门冬各五分,乌梅肉、鳖甲(经过炙制)、葳蕤各四分,石膏三分,甘草三分(经过炙制),常山六分,豆豉一合(经过熬制) 。
3. 制作与服用:把以上这些药材捣成粉末状,然后用蜜将药粉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用饮送服这些丸药,每次服用十丸,一天要服用两次。可以根据病情的发展,逐渐增加到每次服用二十丸。据说这个方子使用后,对于治疗山瘴疟没有治不好的情况。
4. 注意事项:在熬制豆豉的时候,要注意掌握好火候,避免豆豉被烧焦,影响药效。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和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剂量,但不要超过最大的推荐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121、华佗治间日疟神方
1. 药方成分:大黄三分,常山、甘草(炙)各一分半 。
2. 制作方法:将以上三味药材放入锅中,先加入三升水进行煎煮,煮至取到一升药液时,把药渣去除;接着,再往药渣中加入二升水,继续煎煮,又煮取到一升药液。这样就得到了先后两次煮出的不同药液。
3. 服用方法:在疟疾还未发作的时候,先服用后煮出来的那升药液(醨);随后紧接着服用先煮出来的那升药液(醇)。按照这样的顺序服用,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直至痊愈。
4. 注意事项:一定要严格区分清楚先煮和后煮的药液,并且按照规定的顺序服用,否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在煮药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药液过度蒸发或煮干。同时,在服药期间,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122、华佗治三日疟神方
1. 配方情况:陈香橼一枚(去顶皮)
2. 制作方法:先把陈香橼的顶皮去掉,然后将研细的明雄黄放入陈香橼内部。之后,把装有明雄黄的陈香橼放入火中进行煅烧。煅烧完成后,取出并将其研磨成极细的粉末。
3.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量为七分,服用时直接干咽下去,不需要用水送服。
4. 注意事项:在煅烧陈香橼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确保明雄黄能够充分与陈香橼融合,并且不产生有害物质。由于是干咽粉末,服用时要小心,避免粉末呛入气管,引起不适。如果在服用后出现任何异常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
123、 华佗治三阴疟神方
1. 病症特征:凡是疟疾发作的时间超过了正午的,在中医病症中就被称为三阴疟。
2. 药方组成:花椒二钱五分,朱砂一钱二分五厘,麝香、冰片各三分 。
3. 制作方法:将以上这四种药材共同研磨成粉末状,然后把研好的粉末分别均匀地掺在两张膏药上面。
4. 使用方法:将一张掺有药粉的膏药贴在患者背脊第三椎的肺俞穴位置,另一张则贴在患者的当胸部位。通过这种外用膏药的方式,据说能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5. 注意事项:麝香、冰片等药材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有过敏或不适反应。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取下膏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要确保膏药贴合紧密,以保证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