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临床验方如下:
一、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
1. 原料
麻黄3 - 4.5克,制附子6 - 9克(先煎2小时),细辛3克,甘草4.5 - 6克。
麻黄辛温,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制附子辛、甘,大热,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但因其有毒,需先煎2小时以降低毒性;细辛辛,温,有小毒,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甘草甘,平,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2. 制法
每日1剂,将上述药材加适量水,先煎制附子2小时,之后加入其他药材,再水煎2次,每次煎好后将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
3. 主治
温经助阳。主要适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尤其适合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凝滞,以心悸、胸闷、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的人群。
4. 验效
经临床验证,用此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其中4例有效。不过需注意,每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此药中附子有毒,务必严格按照先煎2小时的要求操作,且不可自行加大剂量,以免发生中毒反应。
5. 特点
该方用药精简,以温经助阳为主要功效,针对病窦综合征患者阳气不足的病机,用药直达病所,起效相对较快。
二、温阳益气复脉汤
1. 原料
人参15克,黄芪20克,细辛6 - 15克,制附片10克(先煎),炙麻黄6克,麦冬12克,丹参18克,五味子12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细辛功效如上述;制附片回阳救逆等;炙麻黄宣肺平喘等;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甘草调和诸药。
2. 制法
每日1剂,将药材加适量水,先煎制附片,之后加入其他药材,水煎2次,早晚各服1煎。
3. 主治
温阳益气,和络复脉。主治病窦综合征,适用于心肾阳虚、心阳不运,出现脉象迟缓结代、心悸怔忡、胸痞气短等症状的患者。
4. 验效
若患者出现心痛症状,可加延胡索、生蒲黄、檀香活血行气;胸憋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或用菖蒲、郁金解郁理气;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气喘者加重人参用量,以补元固脱。临床应用表明,该方对于改善相关症状有较好效果,但用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调整用药。同样要注意附子先煎,防止中毒。同时,由于方中人参等滋补药物较多,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5. 特点
该方集温阳、益气、复脉等多种功效于一体,药物配伍全面,既能针对根本病因温阳益气,又能兼顾不同症状进行灵活加减,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的病窦综合征患者。
三、起率合剂
1. 原料
党参、制附子(先煎2小时)、炙黄芪各75克,丹参50克,麦冬39.5克,麻黄25克,淫羊藿、炙甘草各30克。
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制附子如上述;炙黄芪补中益气;丹参活血化瘀;麦冬滋阴;麻黄宣肺;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2. 制法
细辛、麻黄经蒸馏提取液50ml,其他药物水煎浓缩成450ml,两液混匀。每日口服4次,每次40 - 50ml。
3. 主治
温阳益气,养阴补肾。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尤其适合阳气虚弱兼肾阴不足,表现为心率缓慢、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患者。
4. 验效
临床治疗53例,平均心率由原来的每分钟43.36次,增加至每分钟64.74次,心电图复查33例中21例明显改善。服用时需注意按规定剂量和次数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因含附子,同样要注意先煎及用药安全。同时,由于药物成分复杂,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需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 特点
该合剂采用特殊的制备方法,综合多种药物功效,标本兼治,在提高心率方面有较为显着的效果,且服用相对方便,适合长期调理。
四、加味生脉散
1. 原料
人参(党参)20克,附子(先煎2小时)、五味子、桃仁、炙甘草各10克,丹参、麦冬各15克。
人参(党参)补气;附子温阳;五味子敛阴;桃仁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丹参活血;麦冬滋阴。
2. 制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温服。15天为1疗程,治疗4 - 6个疗程。
3. 主治
益气敛阴,温阳活血。治疗病窦综合症气阴两虚型,适合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口干等气阴两虚症状,同时伴有血瘀表现的患者。
4. 验效
如阳虚甚者加肉桂、淫羊藿;气虚者加炙黄芪、白术;血虚者加熟地、桂圆肉、阿胶,血瘀者加赤芍、红花、当归尾;胸闷者加全瓜蒌、薤白,胸痛者加五灵脂、蒲黄、乳香;心悸者加石菖蒲、生龙骨、生牡蛎。共治疗病窦综合症20例,结果: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用药期间需遵循疗程规定,按疗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缩短疗程。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药效发挥。
5. 特点
该方以益气敛阴、温阳活血为基础,可根据患者不同兼证灵活加减,对气阴两虚兼血瘀的病窦综合征患者针对性强,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五、复脉膏
1. 原料
人参、阿胶、炙甘草、桂枝、生姜、麦冬、麻仁、大枣、地黄,按1:1:2:2:2:3:3:3:6的配方比例,加适量白糖,配成膏剂。
人参补气;阿胶补血滋阴;炙甘草调和;桂枝温通;生姜散寒;麦冬滋阴;麻仁润肠通便,此处可滋养阴液;大枣补中益气;地黄滋阴补血。
2. 制法
将上述药材按比例配好,加适量水煎熬,之后加入适量白糖,浓缩成膏剂。每天服2次,每次15克。15天为1疗程。
3. 主治
益气养阴,复脉。用于治疗病窦综合症,尤其适合气阴两虚,以心悸、气短、心烦、失眠等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4. 验效
周氏用本方治疗病窦综合症73例,同时以阿托品或喘息定(异丙肾上腺素)治疗87例作对照组。结果:复脉膏组显效44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由于是膏剂,服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茶水、咖啡等送服,以免影响药效。存放时注意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变质。
5. 特点
该膏剂口感相对较好,易于服用,适合长期调理气阴两虚型病窦综合征患者,且经临床对比验证,疗效确切。
华佗小故事
相传,有一位老者,时常感到心悸、胸闷,身体畏寒,脉象迟缓。家人四处求医,病情却不见好转。听闻华佗医术高超,便将其请来。华佗仔细诊断后,认为老者是阳气不足,寒邪凝滞所致的类似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症。于是,华佗开了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并详细叮嘱煎药方法,特别强调制附子一定要先煎2小时。老者按方服药后,症状逐渐减轻,不久后竟能如常人般活动。众人皆惊叹华佗医术之神奇,华佗则告诫大家,用药如用兵,需精准把握药物特性与用量,方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