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宝库中,华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临床验方,对于小儿厌食症有着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显着的疗效。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儿厌食症的华佗临床验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
一、儿宝冲剂
【原料】【(1)】苍术10克,陈皮4克,鸡内金3克,焦山楂10克。
【(2)】党参10克,茯苓10克,陈皮3克,神曲10克。
【制法】处方【(1)】制成30克冲剂,温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处方【(2)】制成30毫升糖浆,每服10毫升,1日3次。
【主治】处方【(1)】具有健脾燥湿,消食导滞的特点。特别适合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症,这类孩子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症状。处方【(2)】则以健脾益气,消食和胃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脾气不足型小儿厌食症,其症状可能有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神倦乏力等。
【注意事项】服用期间,注意孩子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若孩子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如腹泻加重、腹痛等,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验效】治疗小儿厌食症4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脾运失健型178 例,脾气不足型174例,对照组(维生素b)136例,治疗结果分别显效8 例(49.4%)、70例(40.2%)、22例(16.2%);有效75例(42.1%)、79例(45.4%)、38例(27.9%);总有效率91.6%、85.6%、44.1%;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
二、小儿厌食方
【原料】太子参5~10克,山药5.~10克,炒扁豆5~10克,生麦芽8~ 12克,鸡内金5~10克,莱菔子3~6克,陈皮3~6克。
【制法】 每2日1剂,水煎,日3~4次服。
【主治】 该方以益气健脾,消食导滞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导致的小儿厌食症,常见症状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对于那些体质较弱,容易积食的孩子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由于该方为水煎剂,煎药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确保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同时,孩子服药期间,可适当增加一些户外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
【验效】 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97例,结果食欲显着增加者84例, 略有增加者13例。
三、运脾消食汤
【原料】炒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陈皮6克,佛手片10克,砂仁3克,焦三仙20克
【制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4次服。5剂为1疗程。
【主治】健脾化湿,理气消食是其特点。主要针对因湿邪困脾,气机不畅导致的小儿厌食症,症状可见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对于脾胃功能较弱,体内湿气较重的孩子较为适用。
【注意事项】服用期间,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加重湿气。同时,可适当给孩子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仁、芡实等。
【验效】 以上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132例,平均厌食病程2.53个月。经治疗痊愈94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四、芦荟开胃汤
【原料】
【芦荟1克】,胡黄连2克;苍术6克,使君子8克,党参8克,山楂8克。
【制法】上药水煎2次,混合药液约100ml左右,加少许蔗糖,分多次频服,每日1剂,5剂为1疗程。
【主治】具有健脾清热,杀虫消积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因体内有积热,寄生虫等导致的厌食症,症状可能有面黄肌瘦,腹痛,夜间磨牙等。对于一些肠道有寄生虫,伴有内热的孩子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芦荟有一定的寒性,体质虚寒的孩子要慎用。服药期间,若孩子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应适当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寄生虫。
【验效】 以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107例,体弱多汗,精神萎靡者加黄芪、山药。结果:食欲、食量恢复正常者89例,显着改善者10例,无效者8 例。
五、健脾饮
【原料】木瓜6~9克,乌梅6~9克,山药12~15克,扁豆9~12克,薏苡仁9~12克,云获苓6~9克,麦芽9~12克,鲜荷叶(后下)20克,甘草3~6克。
【制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0剂为1疗程。
【主治】 健脾利湿,开胃消食是其主要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邪内阻导致的小儿厌食症,常见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肢体困重等。对于那些湿气较重,脾胃功能不佳的孩子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注意事项】鲜荷叶后下是为了保留其有效成分,煎药时要注意。服药期间,可让孩子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甜食,以免助湿生痰。
【验效】有食积加焦山楂、神曲;脾虚加党参、黄芪;湿阻中焦加藿香、砂仁。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86例,结果食欲、食量增加,症状改善者85例。
六、药米健脾粉
【原料】 山药250克,薏苡仁250克,芡实200克,大米500克。
【制法】上药分别下锅,用微火炒成淡黄色,混合后研细过筛即成。 每日早晚1汤匙冲服,20天为1个疗程。便加扁豆150克,积滞腹胀加鸡内金100克,口渴多饮加天花粉60克,白芍60克。
【主治】健补脾胃,性质平和。适合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尤其适合长期脾胃功能不佳,身体较为虚弱的孩子。可作为日常调理脾胃的佳品。
【注意事项】服用时,可根据孩子的口味适当添加一些蜂蜜等调味。若孩子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应避免使用。同时,要注意保存,防止受潮变质。
【验效】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结果无效仅1例。其中,经治疗后食欲、食量完全恢复正常者45例,改善者4例。
七、消化散
【原料】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炒莱菔子6克,炒鸡内金5克。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加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脐上,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不愈者间隔1周再进行。
【主治】消食运脾,通过脐部给药,方便快捷。适用于小儿因饮食积滞导致的厌食症,症状可见腹胀,腹痛,嗳腐吞酸等。对于一些不愿意口服药物的孩子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敷药前要清洁脐部皮肤,若孩子脐部皮肤有破损、感染等情况,应避免使用。敷药过程中,若孩子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药物并清洗干净。
【验效】将此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22例,结果101例有效,其中65 例(占53.3%)经治疗后饮食恢复正常,3个月内体重增加750~2250g,且半年内无复发。
八、敷脐膏
【原料】大黄、槟榔、白蔻仁、三仙、高良姜、陈皮各等份。
【制法】上药研细末。过120目筛,用凡士林调配成膏状备用。每次取如莲子大小药膏置于一块4.5em~4.5cm橡皮膏中央,药膏对准脐心贴在脐上,四周粘牢。每次敷8~12小时,夏季可适当缩短时间。每天1 次,10天1个疗程,最长贴2个疗程。
【主治】消食运脾,作用温和持久。适用于小儿多种类型的厌食症,尤其是对于一些脾胃功能较弱,消化功能差的孩子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橡皮膏,避免孩子对橡皮膏过敏。若孩子脐部皮肤出现过敏、破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时,在敷药期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食欲和消化情况。
【验效】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以1 -5岁小儿为最多。多数敷5次即饮食大增。共治愈263例,食欲、症状改善28例,无效9例。
华佗针对这类病的小故事
相传,有一日,华佗行医途中遇到一个孩子,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对任何食物都毫无兴趣。孩子的父母焦急万分,四处求医却不见成效。华佗仔细观察了孩子的面色、舌苔,询问了孩子的日常饮食和排便情况后,判断孩子是脾胃虚弱导致的厌食症。于是,华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精心调配了一副中药,让孩子的父母回去给孩子煎服。同时,华佗还告诉孩子的父母一些日常调理脾胃的方法,如让孩子多晒太阳,适当运动等。孩子的父母按照华佗的嘱咐悉心照料,没过多久,孩子的食欲逐渐恢复,面色也变得红润起来。孩子的父母感激不已,华佗也因此更加坚定了钻研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的决心。
以上验方虽有一定疗效,但在使用时,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