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葛根汤
【原料】【葛根 20 至 40 克】,【桂枝 20 克】,【白芍 30 克】,【麻黄 6 克】,【炙甘草 10 克】,【生姜 12 克】,【大枣 7 枚】。
【原料特点】
- 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胃、肺经,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在此方中,主要发挥解肌通脉的作用,可舒缓颈部肌肉紧张。
- 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能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可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且能缓急止痛。
-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少量使用可助解肌通络。
- 炙甘草:性温,味甘,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缓和药物峻烈之性。
- 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辅助桂枝增强解表之力。
- 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与生姜配伍调和脾胃,又能缓和麻黄、桂枝的辛散之性。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解肌通脉,缓急止痛。主治颈椎病。
【特点】为传统汤剂,通过水煎煮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综合发挥解肌、通脉、止痛的作用,从整体调理身体。
【对应人群】适用于风寒外袭,导致颈部肌肉紧张、疼痛,伴有轻微表症的颈椎病患者。对于体质偏寒,脾胃功能尚可的患者较为适宜。
【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因麻黄可能会升高血压、加快心率;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体内燥热;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
【验效】治疗颈椎病70例,其中属神经根型21例,椎动脉型26例,脊髓型1例,交感神经型2例。结果: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16例;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但于1年内复发)25例;有效(症状、体征部分减轻:能从事轻工作)6例: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94%。服药时间最短2周,最长70天,平均30~50天。
二、颈椎2号
【原料】【白芍 240 克】,【甘草 30 克】,【伸筋草 90 克】,【葛根 60 克】、【乳香 60 克】、【没药 60 克】、【桃仁 60 克】、【红花 60 克】。
【原料特点】
- 白芍:如前所述,在此方中用量较大,增强缓急止痛的作用。
- 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配伍可增强缓急止痛效果。
- 伸筋草:性温,味微苦、辛,归肝、脾、肾经,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为治疗筋骨关节疼痛的常用药。
- 葛根:同前,解肌通脉,舒缓颈部肌肉。
- 乳香: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 没药: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功效与乳香相似,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二者相须为用,增强活血止痛之力。
- 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肝、大肠经,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助于消散颈部瘀血。
-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增强方中活血化瘀的功效。
【制法】上药共研细粉压片,每片0.5g,含生药0.3g,每服5片,日服3次,每疗程1个月,一般需服用1~2个疗程。
【主治】缓急止痛,舒筋活血。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特点】制成片剂,服用方便,通过多味中药协同作用,重点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从活血、舒筋、止痛多方面起效。
【对应人群】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尤其是有瘀血阻滞、筋脉拘挛症状的患者,表现为颈肩臂痛、麻木等。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因其含有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导致流产;脾胃虚弱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可饭后服用;服药期间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颈部保暖。
【验效】治疗颈椎病232例,男134例,女98例;年龄22~72岁,平均50.1岁;全部病例均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颈肩臂痛、麻木、无力。有明确的临床体征,如颈椎活动受限,压头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肌力减退,健反射低下及痛觉改变。x线颈椎平片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结果:疗效优良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恢复工作)83 例,占35.8%;良者(大部分症状消失,偶有颈肩酸痛,有2项体征好转而未恢复正常,恢复工作)71例,占30.6%;有效(症状部分好转,常有肩臂痛,有2~3项体征未恢复正常,可做轻体力工作)61例,占26.3%;无效17例,占7.3%;总有效率92.7%,优良率占66.4%。服药最短者2周,长者间断服药1.5年,平均3.7个月;多数患者服药2~3周后开始见效,6- 8周后疗效最明显。
三、颈椎宁胶囊
【原料】【马钱子粉】,【白花蛇粉】,【狗脊粉】,【琥珀粉】,【桂枝粉】。
【原料特点】
- 马钱子粉:性温,味极苦,有大毒,归肝、脾经,能通络止痛、散结消肿,是方中重要的止痛药物,但需严格控制用量。
- 白花蛇粉:性温,味甘、咸,有毒,归肝经,能祛风通络、止痉,可改善颈部经络不通的状况,缓解疼痛。
- 狗脊粉: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能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对肝肾不足引起的颈椎病有一定疗效。
- 琥珀粉:性平,味甘,归心、肝、膀胱经,能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在方中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调节机体功能。
- 桂枝粉:同前所述,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
【制法】 上药剂量按1:10:10:3:3之比混合均匀,装入空心胶囊内, 每粒重0.4g。第1~3天每日3次,每次1粒,以后每次2粒,每日3次,均在饭后服。
【主治】祛风通络止痛。主治颈椎病。
【特点】制成胶囊剂,便于服用和控制剂量。以祛风通络为主,兼顾补益肝肾,对多种类型颈椎病可能有一定疗效。
【对应人群】适用于颈椎病病程较长,有肝肾亏虚、风邪阻络表现的患者,如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等。但因马钱子有毒,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规定剂量服用,不得超量;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中毒症状,如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颤抖等应立即停药;马钱子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运动员慎用。
【验效】治疗颈椎病167例,年龄40~60岁占77.8%;病程半年至10年。结果:临床治愈22例,占13.17%;有效135例,占80.84%;无效10例,占5.99%。
四、定眩汤
【原料】【天麻 9 克】、【半夏 9 克】、【全蝎 9 克】、【僵蚕 9 克】,【白芍 24 克】、【夜交藤 24 克】,【钩藤 20 克(另包后下)】,【茯苓 15 克】,【丹参 30 克】。
【原料特点】
- 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为治疗眩晕的要药,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症状。
- 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化痰湿,减轻眩晕症状。
- 全蝎:性平,味辛,有毒,归肝经,能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增强息风通络止痛的作用。
- 僵蚕:性平,味咸、辛,归肝、肺、胃经,能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与全蝎配伍助息风通络之力。
- 白芍:同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 夜交藤:性平,味甘,归心、肝经,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可缓解因颈椎病引起的失眠等不适,同时助于通络。
- 钩藤:性凉,味甘,归肝、心包经,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后下可保留其有效成分,增强平肝息风的作用。
-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健脾化痰,辅助治疗。
-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制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可服1~2个疗程。
【主治】平肝息风,化痰宁心。主治颈椎病,椎动脉型。
【特点】为汤剂,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机,从平肝、息风、化痰、宁心等多方面进行调理,改善眩晕等症状。
【对应人群】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辨证为肝风内动、痰浊上扰者。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因方中部分药物可能有活血作用;脾胃虚寒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可在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
【验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表现为项强、项背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耳鸣、猝倒、视力模糊等。结果: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椎动脉扭曲试验阴性,x线片颈曲恢复正常为治愈,共36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椎动脉扭曲试验阴性,x线片颈曲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共18例;症状减轻,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为有效,共4例;症状完全无改进者为无效,共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