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氏脑瘤方
【原料】
- 厚朴(十二克):性温,味苦、辛,气味芳香浓郁 ,其燥湿之力可去除脾胃的湿邪,下气之功善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等症。
【注意事项】阴虚津亏者慎用,以防温燥之性进一步伤阴。
- 大腹皮(十五克):性微温,味辛,质地轻松,善于行气宽中,对脾胃气滞导致的脘腹胀闷效果良好,还能行水消肿,可用于水肿、脚气等病症。
【注意事项】气虚体弱者慎用,以免行气太过耗气。
- 柴胡(九克):性微寒,味苦,为疏肝解郁的常用药,能和解表里,对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有显着疗效,还可疏肝升阳,改善肝郁气滞、阳气不升等问题。
【注意事项】肝阳上亢者不宜大量使用,以防寒凉之性伤及阳气。
- 枳壳(十二克):性微寒,味苦、辛、酸,其行气作用可使气机通畅,常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嗳气等症,还能行滞消胀。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用,以免伤脾胃正气。
- 商陆(九克):性寒,味苦,有毒,逐水之力较强,能使体内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通利二便,还可解毒散结。
【注意事项】因其有毒且泻下逐水作用峻猛,孕妇及体质虚弱者禁用。
- 泽泻(三十克):性寒,味甘,淡渗利湿,能利小便、清湿热,尤其善于泻肾与膀胱之热,常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注意事项】肾虚精滑者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 川椒目(九克):性温,味辛,气味辛辣,能利水消肿,可改善水肿病症,还能祛痰平喘,对咳嗽气喘有一定效果。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以防温热助火。
- 全瓜蒌(三十克):性寒,味甘、微苦,果实饱满,既能清热涤痰,用于痰热咳嗽,又能宽胸散结,对胸痹、结胸等症有效,还可润燥滑肠。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者忌用,以免加重病情。
- 槟榔(九克):性温,味苦、辛,质地坚硬,能杀虫,对多种肠道寄生虫有效,还能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注意事项】气虚下陷者忌用,以防行气太过耗气。
- 石菖蒲(二十四克):性温,味辛、苦,气味芳香,能开窍豁痰,对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有开窍醒神之功,还能醒神益智、化湿和胃。
【注意事项】阴血亏虚、肝阳偏亢、汗多者忌用。
- 制南星(九克):性温,味苦、辛,有毒,燥湿化痰之力强,可用于顽痰咳嗽等症,还能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注意事项】因有毒,孕妇慎用。
- 姜半夏(十五克):性温,味辛,有毒,经过炮制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作用突出,常用于痰湿呕吐、胃脘痞满等症。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 地龙(二十四克):性寒,味咸,呈长条状,能清热定惊,对高热惊厥有疗效,还能通络、平喘、利尿。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使用,以防寒凉伤胃。
- 威灵仙(三十克):性温,味辛、咸,辛散温通,善于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效果显着,还能消骨鲠。
【注意事项】气血虚弱者慎服,以免耗伤正气。
- 葱白(十二克):性温,味辛,有特殊气味,能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轻症,还能散寒通阳。
【注意事项】表虚多汗者忌用,以免出汗过多伤津耗气。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空腹服下。
【主治】调气行水,豁痰开窍。主治脑恶性胶质细胞瘤。
【验效】病情积久不解或术后复发者加雄黄、三棱、莪术、魔芋;病情渐缓解而目仍不明、耳不聪者加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
二、软坚化瘀汤
【原料】
- 夏枯草(三十克):性寒,味苦、辛,其形如麦穗,清肝泻火作用显着,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症,还能散结消肿,常用于瘰疬、瘿瘤等病症。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寒凉伤脾胃。
- 昆布(十五克):性寒,味咸,为海生藻类,质地柔韧,消痰软坚散结之力较强,可用于瘿瘤、瘰疬等症,还能利水消肿。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以防加重体内虚寒。
- 海藻(三十克):性寒,味苦、咸,同样为海生藻类,与昆布功效相似,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注意事项】不宜与甘草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 桃仁(九克):性平,味苦、甘,呈扁长卵形,有活血化瘀之功,可用于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症,还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以防活血化瘀和滑肠作用对身体不利。
- 白芷(九克):性温,味辛,气味芳香,能解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还能祛风止痛,对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多种疼痛有效,还可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注意事项】阴虚血热者忌服,以防温热助火伤阴。
- 石见穿(三十克):性平,味苦、辛,能活血化瘀,改善瘀血阻滞之病症,还能清热利湿、散结消肿。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以防活血之性影响胎儿。
- 王不留行(十二克):性平,味苦,质地坚硬,能活血通经,对经闭、痛经等症有效,还能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以防活血通利作用导致流产。
- 赤芍(十五克):性微寒,味苦,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之症,还能散瘀止痛。
【注意事项】血寒经闭者不宜使用,且不宜与藜芦同用,以免产生毒性反应。
- 生南星(十五克):性温,味苦、辛,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之力较强。
【注意事项】因毒性较大,孕妇慎用。
- 蜂房(十二克):性平,味甘,呈蜂巢状,能攻毒杀虫,对疮疡肿毒、皮肤瘙痒等有疗效,还能祛风止痛。
【注意事项】气血虚弱者慎用,以免攻伐太过。
- 野菊花(三十克):性微寒,味苦、辛,花朵较小,能清热解毒,对热毒疮疡等症有效,还能泻火平肝。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防寒凉伤胃。
- 生牡蛎(三十克):性微寒,味咸,为贝壳类药材,质地坚硬,能潜阳补阴,对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等症有效,还能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注意事项】虚寒体质者不宜大量使用,以免加重虚寒。
- 全蝎(六克):性平,味辛,有毒,形如虫子,能息风镇痉,对痉挛抽搐等症有效,还能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血虚生风者慎用,以防毒性和攻伐作用对身体不利。
- 蜈蚣(九克):性温,味辛,有毒,与全蝎功效相似,能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血虚生风者慎用。
- 蛤蚧(二条):性平,味咸,形如壁虎,能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注意事项】风寒或实热喘咳忌用,以免加重病情。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空腹服。
【主治】化痰软坚,祛瘀攻毒。主治各种脑瘤,症见视物不明或复视,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灵或有偏瘫,或语言不利等。
【验效】临床治疗各种肿瘤11例,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4例, 无效3例。生存1年以上10例,2年3例,3年及6年各1例。
三、脑瘤一号方
【原料】
- 蛇六谷(三十克):性温,味辛,有毒,能化痰散积,可用于痰浊积聚之病症,还能行瘀消肿。
【注意事项】因毒性较大,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忌用。
- 蛇莓(三十克):性寒,味甘、酸,有小毒,能清热解毒,对热毒疮疡等症有效,还能散瘀消肿。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防寒凉伤胃。
- 半边莲(十五克):性平,味辛,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常用于毒蛇咬伤、水肿等症。
【注意事项】虚证水肿忌用,以免利水太过伤正。
- 半枝莲(十五克):性寒,味辛、苦,能清热解毒,可用于热毒病症,还能化瘀利尿。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防寒凉伤脾胃。
- 夏枯草(十五克):(同软坚化瘀汤中的夏枯草介绍,此处略)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寒凉伤脾胃。
- 天葵子(十五克):性寒,味甘、苦,有小毒,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防寒凉伤脾胃。
- 重楼(十五克):性微寒,味苦,有小毒,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体质虚寒者不宜大量使用,以防毒性和寒凉伤正。
- 贯众(十五克):性微寒,味苦,有小毒,能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以防毒性和寒凉影响身体和胎儿。
- 菝葜(十五克):性平,味甘、酸,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慎服,以防利湿等作用伤阴。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空腹服下。
【主治】 解毒散结,消瘤止痛。主治脑部肿瘤。
【验效】头痛剧烈难忍者,加白芷(九克)、细辛(九克)、川芎(十二克);频频呕吐者加陈皮(十二克)、清半夏(十二克)、胆南星(九克)、竹茹(九克)、青礞石(三十克)。用本方治疗各种脑瘤患者术后100例,临床治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36例, 总有效率64%。
需特别注意,这些药方仅供参考,临床使用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