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华佗治大疠风神方
- 药方:凌霄花五钱(按现代常用换算,约15克),地龙(烙制处理)、僵蚕(炒制)、全蝎(炒制)各七个。将这些药材仔细研磨成粉末状。每次服用二钱(约6克),使用温酒送服。在服药之前,先准备含有这些药材的药汤来洗浴身体。具体做法是将适量的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后,兑入一定量的温水,调节到合适的温度(以不烫手,感觉舒适为宜),然后进行洗浴。洗浴后再服药,以达到出臭汗的治疗效果为目的。
- 特别注意事项:药汤洗浴时,务必注意水温适中,过高的水温可能会烫伤皮肤,尤其是对于皮肤较为敏感的人,更要小心谨慎。服药后,要密切观察出汗情况,如果出现出汗过多,导致身体虚弱、心慌等不适症状,或者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生,以便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七十八、华佗治走游风神方
- 药方:准备适量的风菱壳,将其烧成灰,再研磨成细细的粉末。然后用香油进行调和,调和时注意香油的用量,以能将粉末调成易于涂抹的膏状为宜。把调好的药膏均匀地涂抹在患处,一般来说,坚持涂抹会有极佳的治疗效果。
- 特别注意事项:在烧风菱壳成灰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安全的环境,比如在空旷且没有易燃物的地方,或者使用专门的防火容器进行操作,以避免引发火灾。涂抹药膏之前,要先清洁患处,去除污垢和杂质,保持皮肤的干净,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也能降低感染的风险。涂抹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皮肤。
七十九、华佗治绣球风神方
- 药方:选取茄子一枝(要连根带叶,尽量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茄子),将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汤。待汤液煮好后,用来熏洗患处。具体操作是,先利用汤液的热气进行熏蒸,距离以感觉舒适,不烫为宜,熏蒸一段时间后,待汤液温度稍降,再进行清洗。一般连续熏洗七天左右,患处就会出现脱壳的现象,效果非常灵验。每次熏洗的时间可控制在15到30分钟。
- 特别注意事项:熏洗时,要时刻注意汤液的温度,避免过热而烫伤皮肤。尤其是在熏蒸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热气灼伤。熏洗后,要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污染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感染。如果熏洗过程中出现皮肤发红、疼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熏洗。
八十、华佗治疬疡风神方
- 药方:石硫黄三两(约90克),硇砂、生附子各二两(约60克),雄黄一两(约30克)。需要注意的是,硇砂、生附子和雄黄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务必谨慎。把这些药材一起捣碎成粉末状,然后用苦酒(一般指醋)进行调和,调和时要注意比例,以能调成均匀的泥状为准。将调好的泥状药物涂抹在疡处,待其干燥后,再继续涂抹,如此反复,直到病愈为止。
- 特别注意事项:使用苦酒调和药物时,要仔细调整比例,避免过干或过稀,影响涂抹和治疗效果。在涂抹药物的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一旦不慎进入,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由于药物有毒性,涂抹的剂量和范围也要严格控制,不可随意增加。
八十一、华佗治白癜风神方
- 内服方:苦参三斤(这个剂量相对较大,使用时需谨慎),露蜂房(经过炙制处理)、松脂、附子(炮制过的)、防风各三两(约90克),栀子仁五两(约150克),乌蛇脯(炙制)六两(约180克),木兰皮(未明确具体剂量,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定)。把这些药材捣成粉末状。每次服用一匕(古代的一种量具,约1到2克),用陈酒送服。陈酒的用量可适量,一般以能顺利送服药物为宜,比如50到100毫升。
- 外用方:附子、天雄、乌头各三两(约90克),防风二两(约60克)。同样,附子、天雄、乌头都有一定毒性。将这些药材用豚脂(即猪脂肪)进行煎制,煎制时要注意火候,避免煎焦,煎成膏状后用来涂抹患处。
- 特别注意事项:内服药物时,要严格控制陈酒的用量,过量饮酒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肝脏功能不佳的人。同时,要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外用膏剂时,要先在小块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适症状,如出现红肿、瘙痒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清洗干净。
八十二、华佗治白?神方
- 病症描述:白?这种病症,大多生长在颈项及头面上的部位,会逐渐地浸淫扩大,其形状看起来类似癣,但没有疮口。
- 药方:首先要清洗擦拭白?处,使其保持干净。然后用竹篦在白?上面进行刮擦,刮擦时要注意力度非常轻,以产生轻微的疼痛感为宜,千万不要刮破皮肤。刮擦后擦干净,再用干鳗鲡鱼脂涂抹在患处。一般来说,病情较轻的患者,涂抹一次就能治愈;病情较重的患者,涂抹次数也不会超过三次。
- 特别注意事项:用竹篦刮擦时,一定要掌握好力度,过于用力容易损伤皮肤,引发感染。涂抹鱼脂时,要确保鱼脂的新鲜度,变质的鱼脂不仅可能没有治疗效果,还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如果在涂抹后出现皮肤不适,应及时清洗干净。
八十三、华佗治各种瘫痪神方
- 病症描述:瘫痪是指人体的四肢不能正常活动,感觉变得迟钝,同时筋骨出现挛缩的现象。
- 药方:
- 因中风而导致瘫痪者,用鲮鲤甲、川乌头(炮制过的)、红海哈各二两(约60克),川乌头有毒,使用需谨慎。将它们研磨成末。每月取半两(约15克),捣葱白取汁,用葱白汁和成直径一寸左右(约3厘米)的泥饼。根据瘫痪的左右部位,将泥饼贴在脚心,绑好固定后,把脚浸在装有热汤的盆中。热汤的温度要适宜,以不烫手为度。等到身体出汗后,就去掉药饼,一般半月进行一次治疗,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根除病症。
- 因风湿而成瘫痪者,用凤仙花、柏子仁、朴硝、木瓜适量煎汤用来洗浴身体,每天洗浴两到三次。每次洗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风着凉。
- 因热风而起瘫痪者,用羌活二升(古代容量单位,换算成重量较复杂,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确定用量)、枸子一升(同样,需专业换算)研成末,用酒送服一匕(约1到2克),每天服用三次。
- 因暑湿而成瘫痪者,用自然铜(烧红后,用酒浸一宿)、川乌头、五灵脂、苍术各一两(约30克),川乌头有毒,当归二钱(约6克)。将这些药材酒浸后晾干,再研成末,用酒糊制成像梧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用七丸,用酒送服,直到感觉四肢有麻木的感觉为止。服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 特别注意事项:使用热汤浸脚时,要时刻关注水温,水温过高容易烫伤脚部皮肤。洗浴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着凉。服用丸药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服用,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
八十四、华佗治肾囊风神方
- 药方:鳖甲、蛇床子、白芷各取适量(可各取30克左右,具体可根据病情和专业医生建议调整)。将它们研磨成粉末状,然后用香油进行调和,调和成膏状后涂抹在患处。一般坚持涂抹,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特别注意事项:在涂抹药膏之前,要先彻底清洁患处,用温水清洗后擦干,保持患处干燥。如果患处有破损的地方,涂抹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药膏刺激伤口,引起疼痛或感染。涂抹后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八十五、华佗治霍乱吐痢神方
- 病症描述:霍乱这种病症是由于人体内部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发生紊乱,在肠胃之间引发病变。当遇到饮食变化等诱因时就会发作,主要表现为心腹部位绞痛。如果是先出现心痛的症状,那么通常会先发生呕吐;如果是先出现腹痛的症状,那么通常会先发生泄泻;如果心腹都疼痛,那么就会呕吐和泄泻同时发生。
- 药方:半夏、人参各三两(约90克),附子(炮制过的)、干姜(炮制过的)各四两(约120克),附子有毒,桔梗二两(约60克)。把这些药材捣成末,制作成像梧子大小的丸药。用苦酒(醋)送服二丸,如果服用后病情没有好转,可根据情况再适当服用。如果遇到霍乱患者已经出现看似死亡的情况,古代有“上屋唤魂”的做法,但这并无科学依据,仅作为一种历史记载。若各种常规治疗方法都使用了还是没有效果,可以尝试一种方法:捧起病人腹部,伸开双臂用绳子量出两肘尖的距离,沿着绳子在夹着背脊下骨穴中,距离脊柱各一寸的地方进行艾灸,艾灸百壮(一壮即艾灸一炷);也可以艾灸肘椎。据说已经对数百人进行过试验,很多人在艾灸完后能够坐起来。但这种方法仅供参考,实际操作需谨慎。
- 特别注意事项:制作药丸时,要尽量保证药丸的大小均匀,这样有利于控制每次的服用剂量。艾灸时,要准确找到穴位,掌握好火候和距离。火候过大或距离过近容易烫伤皮肤,造成二次伤害;火候过小或距离过远则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在艾灸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和身体状况。
八十六、华佗治霍乱转筋神方
- 病症描述:霍乱转筋是因为冷气侵入筋脉所导致的。通常是在霍乱出现大吐痢之后,人体的阴阳都变得虚弱,手足会出现逆冷的现象,荣卫失调,冷气进一步侵袭筋脉,使得筋脉发生痉挛。
- 药方:吴茱萸一升(古代容量单位,换算重量较复杂,可咨询专业人士确定用量),甘草(经过炙制处理)、干姜(炮制过的)各二两(约60克),蓼子一把(适量),乱发一两(约30克,烧制成灰),桂心二两(约60克)。用水七升(古代升与现代不同,可根据实际调整水量),煮取二升三合。具体煮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慢煮,直到煮取到合适的量。去掉渣滓后,分三次温服。服完药后,等待间隔行走六、七里路的时间(大约1到2小时左右),再进行艾灸脚心的操作。在脚心拇指大的聚筋上灸六七壮,这个穴位叫涌泉;还要在足大趾下约中间的位置灸一壮,这种方法非常灵验。
- 特别注意事项:煮药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火候和时间进行操作,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和提取,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艾灸时,要对艾灸的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艾灸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艾灸给患者带来不适。
八十七、华佗治霍乱干呕神方
- 药方:厚朴(经过炙制处理)二两(约60克),生姜、枳实(经过炙制处理)各三两(约90克)。用水六升(可根据实际调整水量),煮取二升。煮药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使药物充分溶解。煮好后分三次服用。同时,可以配合艾灸手腕后三寸,两筋间左右各七壮,这个穴位叫间使。如果出现厥逆呕吐停止的情况,艾灸这个穴位就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
在中医古籍和相关疗法表述中,“七壮”和“厥逆”它们有特定含义:
- “七壮” :“壮”是艾灸术语,指艾灸时,每烧完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七壮”就是指艾灸时连续燃烧七个艾炷。
- “厥逆”:在中医理论中,“厥”有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的意思,“逆”有反向、不顺的含义。“厥逆”通常指的是四肢厥冷、逆冷的症状,也就是手脚等部位发凉、发冷的表现,严重时可能冷至肘部和膝部,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全身症状。
“间使”这个穴位名称。间使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在中医临床和针灸理论中,间使穴常用于治疗心悸、心痛、胃痛、呕吐等多种病症。
- 特别注意事项:煮药时,搅拌要均匀,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均匀地溶解在水中。艾灸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每个人对艾灸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可能对艾灸比较敏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艾灸的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艾灸导致皮肤损伤或其他不适。
八十八、华佗治霍乱腹痛神方
- 药方:人参、干姜(炮制过的)、甘草(经过炙制处理)、白术各三两(约90克),当归、芍药各二两(约60克)。用水三升(可根据实际调整水量),煮后去掉渣滓。煮药时,要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以保证药物的疗效。每次温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 特别注意事项:服药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冷饮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胃,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八十九、华佗治霍乱四逆神方
- 病症描述:霍乱出现大吐大泻后,肠胃变得非常虚弱,此时患者会出现汗出、脉欲绝、手足冰冷的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四逆。
- 药方:吴茱萸、细辛、通草、甘草(经过炙制处理)、葛根各二两(约60克),当归、桂心、芍药各三两(约90克),生姜八两(约240克)。用水六升,酒六升,合在一起进行煮取,煮取到三升的量。煮制时,要注意酒和水的比例准确,并且掌握好煮制时间。煮好后分四次服用。同时,可以艾灸两足内踝上的一尖骨处,两足各灸七壮,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可以适当增加艾灸的次数。这个穴位是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的位置。
- 特别注意事项:煮药时,酒和水的比例一定要准确,否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煮药时间也要足够,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艾灸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艾灸的强度。如果患者对艾灸比较敏感,可适当减少艾灸的壮数或缩短艾灸时间;如果患者耐受程度较好,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艾灸的强度,但也要避免过度艾灸。
九十、华佗治霍乱烦躁神方
- 药方:葱白二十茎(根),大枣二十枚。用水二升半(可根据实际调整水量),煮取一升。煮药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煮焦。煮好后去掉渣滓,一次服完。
- 特别注意事项:煮药时,要时刻关注火候,避免葱白和大枣煮焦,因为煮焦的药物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服用药物后,要让患者安静休息,避免外界的刺激,如嘈杂的声音、强光等,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