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忙跪在船板上哀求:“金大当家的!金大姑奶奶!”
“求您饶了我吧!我发誓以后改邪归正决不会再来刺杀您!”梆梆梆!
子玄听着从船板上发出来的梆梆声立刻心软了,他只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
如果就这么被自己杀死或交给官府,这孩子的一生就算完了。
算了,给他一次机会吧,希望他真能改邪归正。
想到这里,朝船上大喊道:“徐勇!姑奶奶就暂且饶你一回,希望你信守承诺!”
“若再来刺杀我,可没有这次的好运啦!我必将你的人头砍下当球踢!”
真猛的耳朵里又传来了梆梆声:“放心吧金大当家的!徐勇再也不敢了!后会有期!”
夜幕降临了,常发凤一行人见天色不早就找到一位道姑,求她留宿一夜。
出家人总是善良的,道姑见都是女孩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住下后她又想起了母亲和两个婆婆,于是问道姑:
“仙姑,我有三位母亲还在南天门,请问有什么办法将他们弄上来?”
道姑想了想:“庙外有两名挑山工,你可以问问他们能不能把你母亲挑上来。”
谢过道姑后,常发凤来到大门口,果然有两位壮汉坐在石头上聊天。
急忙上前福了一礼:“请问两位大哥能不能将我三位母亲挑上来呀?”
二人一愣,自己挑肉挑菜挑物品,还从来没有挑过人呢。
一名壮汉答道:“这位姑娘,我们从来没挑过人,不知道能不能挑上来。”
另一名挑山工站起身不屑地说:“这有什么。”
“只要她们别乱动是没问题的,不知道您能出多少银子?”
常发凤也不知道给多少银子合适,于是反问道:“您说多少银子?”
那名大汉想了想,又伸出了五根手指:“五两!”
啊?常发凤一怔,真够贵的,南天门离玉皇顶这么近要她五两。
可又一想贵就贵点吧,外面这么冷别把母亲们冻坏了,于是点头同意了。
常发凤向两人交待了几句,二人便挑起箩筐朝山下走去。
此时周子甜三人早已冻的浑身发抖,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常夫人一边哆嗦一边骂:“凤你个死昵子!”
“把老娘扔在这里就不管了!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周子甜白了她一眼没有说话,这时两名挑山工走到三人面前问道:
“请问三位可是常发凤的三位母亲,常夫人,周夫人,赵夫人?”
三人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点了点头:“正是。”
“三位夫人,俺是受你女儿常发凤所托,挑你们上玉皇顶的。快上来吧!”
挑上去?三人惊疑的看着二人肩上的箩筐:“俺们这么沉你确定能挑的上去?”
大汉嘿嘿一笑:“这位夫人,莫说是两个瘦小的女人了,就是两头大肥猪俺也能挑上去。”
真的?三人一喜:“好吧,那就有劳壮士了。”
说完哆嗦着身体站起身,周子甜和赵姨娘坐在了一名挑山工的箩筐里。
而常夫人自己坐在了另一名大汉的筐子里。
大汉看了看又挠挠头,心说,一个人怎么挑啊。
他朝四周看了看,见一名中年妇女正艰难的往上爬着,似乎快要爬不动了。
于是走向前抱拳道:“这位大姐请您帮我个忙。”
妇女满脸疑惑:“帮什么忙?”
挑山工指了指另一个空筐子:“请大姐帮忙坐进来让俺找个平衡,就势把您也挑上玉皇顶。
妇女犹豫了一下:“那个,这位兄弟,帮你倒行,俺可没银子给你。”
挑山工笑着摆了摆手:“只是请您帮个忙,不要银子。”
妇女大喜,竟有这等好事,于是紧走几步迈步坐进了箩筐里。
挑山工挑起担子,刚一起步,三位夫人就忍不住惊呼起来。
常夫人紧紧抓住箩筐边缘,喊道:“哎呀!”
“这晃晃悠悠的,好似随时都会摔下去。”
周子甜也是脸色煞白,说道:“早知道如此惊心动魄,宁可在下面冻着。”
那挑山工却笑道:“几位夫人莫怕,俺稳着呢。”
可话虽如此,路上难免有些颠簸。
赵姨娘突然尖叫:“哎呀,我的簪子掉下去了。”
常夫人打趣道:“你还有心思管簪子,先顾着咱这几条命吧。”
旁边箩筐里帮忙配重的妇人倒是镇定许多,还哼起了小曲儿。
常夫人不满地说:“你倒是自在,俺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那妇人回道:“俺日日爬山,这点动静不算啥。”
好不容易快到玉皇顶,挑山工脚下不小心绊了一下。
三位夫人齐声大呼,以为要命丧黄泉。
好在挑山工稳住身形。终于到达目的地。
三位夫人从箩筐里出来时,腿软得像面条一样,相互搀扶着。
口中还在念叨:“这一路真是惊险万分,怕是这辈子都忘不了。”
常发凤看到母亲们平安归来,赶忙走上前去。
常夫人瞧见她,抬手作势要打:“你个不孝女,差点让娘把老命丢了。”
常发凤吐吐舌头:“娘,这不是好好的嘛。”
说着掏出五两银子递给挑山工。挑山工刚要伸手接。
常夫人一把拦住:“慢着,人家都说不要钱了,你还给啥。”
挑山工挠挠头:“夫人说得是,俺本来就是顺手帮忙。”
常发凤一脸诧异:“这哪成,说好的价钱怎能不给。”
就在这时,一旁配重的妇人站了出来,双手叉腰:
“哟,你这姑娘咋恁傻嘞,人家都说不要了,你非要给,是不是钱多烧得慌。”
常发凤哭笑不得:“大姐,这是道理,哪能让人白干活。”
那妇人眼睛一瞪:“啥道理,俺也坐了一程,俺也没收钱呀。”
常发凤一时语塞,众人哄堂大笑。常夫人拍了拍她的肩膀:
“罢了罢了,既然人家不要,咱就别勉强了。”
常发凤无奈地收起银子,挑山工憨厚地笑笑,转身走了。
常发凤把母亲们安排好,偷偷跑到门口将五两银子塞给了两名挑山工。
二人急忙站起身道谢,连称常发凤是位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