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猛趁人不注意将金银珠宝又收入空间。
众人眼睁睁看着满屋子的东西凭空消失,立马吓得体似筛糠。
一名手下大惊失色,声音都走调了:“大人!大人!一定是霍离将他的金银珠宝收走了!”
知府脸色煞白,双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
嘴唇颤抖着说:“这……这怎么可能,霍离不是已经死了吗?”
手下人惊恐地抱住知府的胳膊,哭喊道:“大人!”
“霍离定是死不瞑目,来收这些不义之财了,咱们快逃吧!”
知府心中虽怕,但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到手的财富,咬了咬牙道:
“休要胡言,这世上哪有什么鬼魂,许是这真猛会什么邪术。”
就在这时,房间里突然刮起一阵阴风,烛火摇曳不定,众人只觉背后发凉。
手下人吓得直接瘫倒在地,知府也吓得差点晕过去。
恍惚间,他们仿佛看到一个身着血衣的身影在房间里飘荡,正是霍离的模样。
知府再也顾不得其他,连滚带爬地逃出了房间,手下人也紧随其后。
真猛看着他们狼狈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喜。
继续盘算着如何利用空间里的财宝,开启自己新的人生。
北京紫禁城,慈禧刚听完李连英给他念的奏报:“小李子,你说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李连英尖着嗓子道:“太后,各地义和团闹得愈发厉害。”
“洋人的教堂被烧了不少,教民也死伤众多,洋人那边已经多次抗议了。”
慈禧眉头紧皱,手中的佛珠拨弄得愈发急促,
“这群乱民,也不知轻重,如此胡来,岂不是要惹恼了洋人?”
“可这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又有不少百姓支持,若强行镇压,恐生民变。”
李连英眼珠子一转,谄媚道:“太后圣明。”
“依奴才看,不妨先招安这义和团,让他们为朝廷所用,去对付洋人。”
“若能成,既平了洋人,又能得百姓拥护;”
“若不成,再将他们当作乱党剿灭便是。”
慈禧听了,微微点头,“你这话倒有些道理,就这么办吧。传我旨意,招安义和团。”
李连英忙跪地领旨,“嗻,奴才这就去办。”
随后,便匆匆退下安排此事去了。
一个月后,义和团各地坛主齐聚紫禁城接受慈禧的招见。
大殿之上,义和团坛主们个个神情激昂。
朱红灯抱拳行礼,高声道:“太后,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将那洋人赶出我大清国!”
慈禧端坐在宝座上,扫视众人,缓缓说道:
“你们既愿为朝廷效力,那便要听从指挥,不可再肆意妄为。”
坛主们纷纷应诺,这时,赵三多突然上前一步,说道:
“太后,我等虽有决心,但武器装备实在简陋,还望朝廷能予以支持。”
慈禧略作思索,道:“此事我自会安排,不过你们也要尽快拿出成效。”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一名太监匆忙跑进来,跪地禀报:
“太后老佛爷,洋人的使节团前来抗议,要求严惩义和团。”
慈禧脸色一沉,心中暗忖:这节骨眼上洋人来搅局,着实麻烦。
她看向义和团坛主们,说道:“你们且先退下,此事我自有主张。”
坛主们虽心有不满,但也只能遵旨退下。
慈禧整理了下仪态,沉着声音道:“宣使节团觐见。”
不一会儿,洋人使节团趾高气昂地走进大殿。
为首的使节用生硬的中文说道:“太后!”
“贵国义和团肆意妄为,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利益,贵国必须立刻剿杀他们。”
慈禧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使节先生,我理解你们的担忧。”
“我国也对义和团的一些过激行为不满,我已决定会对他们加以管束。”
使节团成员们交头接耳,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慈禧接着说:“但义和团也是我国百姓,他们扶清灭洋,本意也是为了国家。”
“我们会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也会保证贵国在华的合法权益。”
使节们仍不罢休,继续施压。
慈禧心中已有了主意,表面上答应他们会尽快剿杀义和团,安抚住使节团。
待使节团离开后,她暗中下令让义和团加紧操练,准备应对洋人。
实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算借义和团之手给洋人点颜色看看。
与此同时,真猛在民间听闻了朝廷招安义和团之事,心中一动。
慈禧终于承认义和团的合法性了,他深知这些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已久。
若义和团的力量打击洋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真猛带着空间里的财宝,前往商丘义和团的营地。
他向义和团首领表明自己愿以财物支持他们对抗洋人。
首领并不知道真猛就是他们的教主,见他诚意满满且出手阔绰非常感激,便欣然接受了。
而洋人使节团回去后,发现慈禧并未如承诺般剿杀义和团,反而义和团的活动愈发频繁。
他们恼羞成怒,决定联合各国,组建联军,对大清国发动战争。
消息传至京城,慈禧表面镇定,暗中却加紧催促义和团备战。
一场中外势力的激烈碰撞,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
真猛见义和团已经开始大规模行动,也决定暂停演出。
在商丘营地协助义和团训练,凭借空间中的奇物改良武器,战斗力大增。
而此时,联军已在沿海集结,准备登陆进攻。
慈禧听闻联军动向,心中焦急,却强装镇定,不断给义和团下达指令。
联军登陆后,与义和团在沿海地带展开激烈交锋。
真猛带领着一群精锐团民,运用独特战术,给联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然而,联军装备先进,火力凶猛,义和团逐渐陷入困境。
就在战局胶着之时,革命党在后方发动起义,响应义和团的抗洋行动。
一时间,大清国内局势更加复杂。
慈禧既要应对联军,又要处理革命党起义,忙得焦头烂额。
真猛意识到,这是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
她决定整合义和团与革命党力量,共同对抗外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即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