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的边区兵工厂,捷克造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
刚刚调试完毕的流水线旁,赵刚正与几位工程师专注地跟踪分析数据,这时,只见一个人急匆匆地朝他们走来。
人未到,声先至:“老赵,你小子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啊!”喊话的正是张万和,因车间噪声太大,他不得不扯着嗓子大声说。
赵刚一边看着手中的数据,眼睛还不时观察着生产情况,嘴上也大声回应道:“什么风把老张你给吹来了?”
张万和也将目光投向流水线,只见很快就有一挺捷克造轻机枪组装完成,他顿时喜笑颜开:“还能是什么风?当然是生产线改革这股春风咯。你瞧瞧,这才多久,又一挺捷克造就组装好了。老赵,你跟我交个实底,这捷克造一天能造多少支?”
赵刚神色平静地看向张万和,开始介绍起生产线:“这条捷克造生产线,经过实际测算,一小时能制造12挺轻机枪。理论上来说,如果一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去掉吃饭休息时间,能产出240挺。”
张万和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扯着嗓子大喊:“你说多少?一天能生产240挺捷克造,我没听错吧?”
赵刚看出张万和没领会话里的潜台词,决定放出个更惊人的消息:“隔壁还有一条马克沁生产线,产量也不相上下。”
“不行,我得马上上报,这可是个超级大的好消息。”
见张万和转身就要走,赵刚赶忙一把拉住他,给他泼了盆冷水:“我还没说完呢!这只是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可原材料供应的速度可跟不上这么快的节奏。”
张万和一脸茫然:“你说的我咋有点听不懂呢?兵工厂的原材料都堆得像小山一样了,怎么还会原材料供应速度不够呢?”
“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又不是所有的钢铁都适合用来造枪。而且兵工厂供电有限,电炉炼钢的速度也受到了限制……”
赵刚话还没说完,就被张万和打断:“越说越复杂,你就直接给我个准话,一天实际产量到底能有多少?”
“你看你,又着急了。”赵刚打趣了他一句,接着说道:“轻重机枪加起来,一天大概100挺吧!”
“那就是月产3000支!”张万和还是被惊到了:“虽说产品单一,但就算是巅峰时期的太原兵工厂,机枪产量也没这么高吧?”
赵刚微微一笑:“那是当然,流水线生产可是如今最前沿的技术。
而且你就有所不知了,对于咱们现在的边区兵工厂而言,生产一支步枪和一挺机枪的难度其实差不多。
最难的部分就是枪管制造,难度基本相当。枪机和枪栓的复杂程度虽有不同,但通过增加人手和调整生产线都能解决。
太原兵工厂当时以生产步枪为主,是基于晋绥军的实际情况考虑。咱们八路军现在更急需机枪,可也不可能让战士们人手一挺捷克造呀?所以兵工厂最终还是会以生产步枪为主。
从现实角度出发,兵工厂会朝着太原兵工厂的模式看齐。只可惜这批材料用完后,兵工厂的产能恐怕就得降下来了。”
张万和听完,转身就走,只留下一句大声的回应:“我可没时间听你唠这些了,得赶紧找师长汇报去。”
此时在八路军总部,司令员和政委都不在,张万和便单独向师长汇报情况。
“什么?张万和,你该不会是跟我开玩笑吧?你要清楚,这里可是指挥部,军中无戏言。”师长听到张万和的汇报,第一反应就是怀疑:“就咱们边区兵工厂那规模,还敢跟太原兵工厂比?”
张万和急得不行:“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拿这种事跟师长您开玩笑啊?这个赵刚还真是个天才,最近他带着兵工厂的工程师捣鼓出了两条流水线。我可是亲眼瞧见的,不到五分钟就能组装好一挺捷克造。”
师长立刻站起身来收拾东西:“那还等什么?咱们一起去兵工厂看看。咱们队伍正在扩张,这批机枪来得可真是太及时了。”
赵刚看到张万和领着师长过来,赶忙亲自上前迎接。
只见张万和指着生产线对师长说:“师长您瞧瞧,这就是流水线。又造好一挺了,您就说快不快。”
赵刚生怕张万和把话说得太满,赶紧上前重新解释了一番,强调现在的产能只是特殊情况,用不了两个月,材料一旦用完,产量自然就会下降。
师长倒是听得认真,参观完一圈后,回到赵刚的办公室。他拿起赵刚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这才说道:“小赵啊!机枪咱们自己造,步枪靠缴获。现在八路军扩军面临一个大难题,就是弹药不够用。那些刚扩建的部队,又成了‘三枪八路’。”
赵刚刚要给张万和倒茶,张万和就立刻接过了水壶。赵刚赶忙对师长解释道:“现在兵工厂制造子弹,缺的主要是铜。刚好今天后勤送了一批铜过来,咱们一起去看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师长又喝了一口水,然后站起身来:“那好,咱们再去看看子弹的生产情况。”
张万和赶忙放下茶缸,紧跟上去,三人一同来到弹药生产车间。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每个工人都专注于自己负责的一道工序。
三人转了一圈,来到最后一道工序,只见工人手速飞快,几乎一秒就能生产出一颗子弹。
看着师长和张万和目瞪口呆的样子,赵刚解释道:“这条生产线一小时大概能生产3500颗子弹。咱们的子弹采用覆铜钢技术,一颗子弹大约需要3克铜,一小时就得消耗11公斤铜。”
师长点头表示满意:“要是全力生产,一天得消耗220公斤铜,能制造7万颗子弹,这样八路军很快就不用愁子弹的问题了。”
张万和一脸尴尬,赶忙提醒师长:“现在后勤给兵工厂提供铜的数量还不稳定,今天算多的了,也才20多公斤。”
看到师长面露不满,赵刚赶紧替张万和解释:“后勤提供的铜,一部分是从战场上回收的弹壳,另一部分就是铜钱和铜制物件。您也知道,这些可都是值钱的东西,除了刚开始能有一批,后面只会越来越少。”
师长走在前面,赵刚和张万和跟在后面,离开了车间。一路上谁都没说话,三人再次回到赵刚的办公室。
看到师长满脸愁容,赵刚提醒道:“师长,咱们还是得有个铜矿啊。哪怕是临时能掌控,开采个十天半个月也好啊。”
师长听后,喝了一口水,然后将茶缸重重地放在桌子上,语气严肃地说:“是时候下定决心了,小赵你继续抓好生产,等待消息吧!”